中印边境:维吾尔族人的历史传说,有1个叫“朵豁剌惕伯克去世”

叶尔羌汗国是由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依德,于1514年在原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的一个国家,维持至1680年为准噶尔汗国所灭,历时166年。因早期统治中心在喀什噶尔(简称喀什),因此称为喀什噶尔汗国;中亚则因其国是由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因此称为蒙兀儿斯坦国。
图片
图片
叶尔羌汗国的首都在莎车,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国版图的东方是嘉峪关、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尔、西方与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为邻,与乌兹别克以费尔干纳谷地为界,北方以天山为界,与东察合台吐鲁番汗国(后被噶尔丹的准噶尔汗国所消灭)相邻。
蒙兀儿,中亚和新疆的古部族名,又作莫卧儿、忙豁勒,原音为moghol,是mongol(蒙古)一词的波斯语、阿拉伯语变音。他们和新疆当下的维吾尔族也有一定的关系,15世纪中期其部族被完全伊斯兰化,16世纪以后逐渐消失,大部分融入维吾尔族,少部分融入哈萨克族。今天,我们就一起说说维吾尔族与我国喀喇昆仑八百里边关的几个传说。
图片
图片
喀喇昆仑山脉耸立于青藏高原西北侧,联结着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及昆仑山脉。其主体部分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的交界线上,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它的东延部分。它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国境长度约400公里,这便是喀喇昆仑八百里边关的由来。
斗拉特别奥里地是印度方面对于靠近喀喇昆仑山口的一处地方的称呼,该地位于中印边境,尚未正式划定国界。印度认为此处属于克什米尔的拉达克(ladakh)地区,并在此处建有空军基地。但是,斗拉特别奥里地地名却来自于一个维吾尔族人。在16世纪时,叶尔羌汗国一个叫“朵豁剌惕伯克”的贵族后裔,从喀喇昆仑山口来到了这个地方,并在这个地方停留和生活至去世。为了纪念他,人们就将其地命名为“斗拉特别奥里地”。其字面意思是“朵豁剌惕伯克去世”。此地海拔高度5064米,距喀喇昆仑山口约8km,距拉达克首府列城约144 km,向北距我219国道最近点约100 km。
其次,位于新藏公路240公里处的麻扎达坂,海拔4950米,也叫赛力克达坂,是新藏公路第二个高山口,也是新藏公路最长的达坂。它具体在麻扎兵站的北方,上下各近40公里,均是连续的坡道,达坂高山陡峭,直入云天,到处是不尽的岩石山寸草不生,满山敷满褐色砾石。来往于新藏公路的司机们常说:“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麻扎,在维语中是“坟墓”的意思,因此地原有两座维吾尔人的坟墓而得名。达坂源于蒙语dabaya(n),是山口、山岭的意思,在维语和蒙古语当中的意思是高高的山口和盘山公路。
图片
图片
麻扎达坂
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河源的。克里雅河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河流,长530公里,发源于昆仑山主峰的乌斯腾格山北坡,分别由库拉甫河和喀什塔什河等支流组成,自南向北流动,在出山口普鲁村往下滋润于田县绿洲后,继续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最后消失在达里雅布依附近,这里生活着克里雅人。
说到这条河不能不说克里雅山。一名克勒底雅,在今新疆于田县南。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3:克勒底雅,“回语,意其来而未定之辞(言人新住此山)。旧对音为克里雅”。克里雅山口是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的界点,克里雅古道历史上是新疆—西藏之间(新藏公路)的主要通道。其位于昆仑山西段与中段的分界处,海拔约5450米,北方是克里雅人生活带。最早的新藏公路就是沿古道修筑的,但施工时附近的昆仑山阿什库勒火山群(14座火山)里有火山小发动(几次发现山头发出轰隆巨响并冒出大圆柱似的烟柱),遂放弃于田县为起点的方案,改用叶城——阿克赛钦路线,即新藏线的最西线。
图片
克里雅河
图片
克里雅人
克里雅人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河尾闾上,被划归为维吾尔族,与蒙古人、西藏人以及新疆原住居民都有渊源。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还有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这个神秘的部族在很多的报道里都被称为“大漠野人”,他们生活的大漠腹地也被称为“世外桃源”。
最初,克里雅人并不知道克里雅河的源头具体在哪里,相传,生活在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普鲁村维吾尔族老人,带了一些苹果,来到克里雅河上源,将苹果倒入水中,几天后,普鲁村的人们便在河里发现了苹果。此后,克里雅河的源头便被确定了下来。
图片
地球知识局制图
图片
克里雅古道
通常,人们将山称为父亲,把河称为母亲,山河耸立和涌动的是血脉的亲情。今天的克里雅人虽被划归为维吾尔族,但他们的长相很像西藏人。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走向罗布泊》中说:“很久以前,在西藏西部有一种习俗,国王登基以后,不管治国的业绩如何,满十年就要被杀掉。但是一个哈塔姆德国王,在登基快满十年,即将被处死的时候,就带领忠实于他的三百余人逃离了自己的家园,来到克里雅河上游安家,可是不久蒙古人袭来,掠夺了他们的财产,杀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哈塔姆带着妻子和一二两子女慌忙出逃,才得以幸免,他们和其他藏族人一起,远离青藏高原,创造了普鲁村,现在的居民就是哈塔姆的第八代子孙。”这也是我国新疆与西藏两地在历史上往来互动的见证。
图片
图片
普鲁村村民
最后我们说说赛图拉。这个地方也被称为三十里营房。是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可直达印度,也是晚清时中国通往国外最靠近边境的居民区。1875—1877年,左宗棠平定新疆后,接到南疆军民报警,云英军侵略中国,进入中国内地并占据赛图拉等,就特别组织了清军敢死队前往边境赛图拉处,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历尽艰难,跋涉一月,艰难来到了赛图拉,赶走了英国殖民军,并迅速与当时群众联手,拉土运石,建立了军事哨卡。
图片
赛图拉哨所
图片
图片
左宗棠塑像
至此,赛图拉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清朝政府在赛图拉、克里阳卡和麻扎达拉设卡,组建了赛图拉哨所,并以赛图拉为大本营,分设许多分卡,官兵开始巡视南北长达八百里的边境线。这种近现代意义上的边防驻守一直持续到现在,中间虽经历了民国,但从未中断。
赛图拉是维吾尔语,意思是殉道者,因附近平坦山顶有一座古墓,据说这位殉道者是唐代玄奘到印度取经的陪伴者,苦行僧,是一位殉道的宗教人士,赛图拉地名由此而来。今天,左宗棠当年修建的哨所还在,在时间的长河里耸立成了文物古迹,无声胜有声地述说着中国边关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