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的时代背景,八一三淞沪会战到底是谁主动发起的?

老周
摘要:抗战题材电影《八佰》即将上映,该片以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谢晋元率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为原型,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影片的时代背景八一三淞沪抗战,到底是谁主动发起的?
图片
抗战题材的电影《八佰》将于8月21日上映,这部影片可以说从拍摄到上映,都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历年来的抗战题材影片,热度没有一部超过《八佰》的。
该片以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谢晋元率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为原型,说起淞沪抗战,历史上有过两次,第一次是1932年的一二八,第二次就是1937年的八一三。而八一三淞沪抗战,又叫淞沪会战,一二八规模较小就没法称会战了。从1937年8月到11月,历时三个月,中国投入75万部队,日本投入25万部队,双方参战总兵力合计超过一百万,中国军队伤亡超过25万,日军伤亡约5万,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更是以战况惨烈伤亡惨重而著称。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影片的时代背景八一三淞沪抗战,到底是谁主动发起的?
这个问题还要讨论?从来不都是说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吗?
那就听老周细细说来。
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最后双方于1932年5月签订了停战协定,明确规定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安亭至浒浦口一线以东地区)驻防,市区只能驻扎保安团维持治安。所以之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成立了保安总团,下辖2个保安团,总兵力仅4000人,不是正规军,训练、装备自然都很差,也就比警察稍强一些。
但日本却可以在上海驻军,当时日本在上海驻军的部队是日本海军的“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编制包括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和若干直属部队,总兵力2000人。司令部就在今天四川北路和东江湾路交汇处的那幢五层城堡式钢筋水泥大楼。而且在黄浦江以及长江,日本海军第三舰队还常驻大批军舰。
图片
毋庸置疑,这个协定是不平等的,也是非常屈辱的,中国居然不能在自己国土上驻军,而日本反倒可以!但你既然签了,就得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事实上从1932年到1937年,整整五年,中国也确实这样遵守执行。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那么这个屈辱的协定还需要遵守吗?当然可以不遵守,主动权自然就在中国手里了。
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率领第五军和十九路军并肩作战的张治中,在1936年就以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的名义秘密成立了淞沪战役指挥部。他多次组织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演习和地形勘察,制定了部队开进上海的预案和《围攻上海计划》,提出了“先发制敌”的作战方针。1937年7月13日,张治中被任命为京沪警备军司令,全权负责京沪地区作战。这个任命说明高层已经基本认可了张治中“先发制敌”的策略。同一天,驻扎在河南鹿邑和柘城的第2师补充旅(后改称独立第20旅)由驻地出发,经徐州、南京开赴苏州待命。到苏州后,20旅第1团换了宪兵军装,以宪兵第14团的番号进驻松江;第2团换上海保安团的制服,进驻龙华、虹口——龙华虹口都是一二八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能进驻的地区。到上海后,第2团机枪3连进驻虹桥机场并担任机场警卫。
接着就是被称为八一三淞沪抗战导火索的虹桥机场事件,根据主流史料的说法,事件经过是这样的:
8月9日下午,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长(第1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一等水兵斋藤与藏驾驶一辆汽车,前往虹桥机场侦察。守卫机场的是穿着保安团军装的独立第20旅2团士兵,他们发现车上的两人是日本军人,便上前制止。两名日本军人不但不理会,反而加速冲破警戒线,继续向虹桥机场方向驶去。第2团士兵便开枪射击,当汽车行至虹桥机场东南角约100米处,被车胎中弹,汽车失控后冲进路边的菜地里,两名日本军人弃车而逃,随后被乱枪打死。
图片
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细细分析却是非常吊诡。
独立第20旅进驻上海,尽管换了宪兵和保安团的制服,但在当时华北已经开打,华东局势山雨欲来的紧张时刻,日本方面不可能没有察觉,派人来侦察也是很正茬的。
但既然是侦察,肯定就是“悄悄地进村”,怎么可能穿着日军军服,开着汽车,如此大摇大摆明目张胆?这是去侦察还是去开派对?还有,当时日军主要驻扎在虹口、杨浦,到虹桥机场,是要穿过英美控制下的租界,通常情况下,日本军人如果进入租界都会改穿便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穿着日军军服,在租界招摇过市,还是去侦察的,可能吗?大山勇夫确实之前多次到租界和华界执行侦察任务,但全都是穿便装,而且事先和上级说明去的地方,但这次,不但穿着军装,也没有报备要去侦察的地方,十分诡异。
最后大家看到的,只是在菜地里被打坏的汽车和两具穿着日军军服的尸体。
如果在虹口,劫持大山的汽车,开到虹桥机场,再杀掉大山,抛尸菜地,从技术上说,完全没有难度。要知道,当时上海可是有黄金荣、杜月笙这样掌握庞大帮派势力的流氓大亨,而且杜月笙和戴笠的关系也非比寻常。要他们出手,办这种“黑活”,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不过,虹桥机场事件最终没有演化为战争。但局势却更加紧张,明眼人都看得出,中日在上海的战事已经一触即发了。
8月11日21时,蒋介石下令:“张司令官治中率八十七、八十八两师于今晚向预定围攻线开进,准备对淞沪围攻。”根据这一命令,张治中立即命令第87师、第88师分别从江阴、苏州和无锡一带,星夜开赴上海。
图片
8月12日上午,87师到达江湾、张华浜、吴淞一线,88师到达真如、大场一线,张治中的司令部也进抵南翔。相比半个月前独立20旅进驻上海,还要换穿宪兵、保安团制服,遮遮掩掩,这时87师、88师进驻上海就已经完全不加掩饰,就是堂而皇之以中国正规军的面貌开进上海了,这等于是将一二八淞沪停战协定彻底扔进了废纸篓。
当然,日本方面也没有坐以待毙,日本陆军和海军在7月11日就达成了“在不得已时,陆海军共同向上海增兵”的协议,但由于日本当时还没有全面动员,主要力量都在华北,没有力量同时兼顾上海和华东,所以在上海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行动。甚至在8月9日虹桥机场事件后,日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海军中将命令在佐世保的舰队开赴上海,加强在上海的日军力量。但日本海军军令部却要求长谷川清“慎重行事”,因为如果开打,日本在上海只有区区数千海军陆战第——此时已经增加到4000人,陆军从动员到赶赴上海,至少需要20天。单靠数千海军陆战队,如何能够面对数万中国军队独立支撑20天?
随着穿着中国军队军装,还戴着显眼的德制M35钢盔的87师、88师公开进入上海,谁都知道,马上就要开打了!就在短短两天里涌入租界躲避即将爆发战火的难民就多达数万人!按照中国军队的原定计划,是应该在8月13日拂晓对在上海的日军发起进攻。但在8月12日下午,列强驻沪领事团向中日两国提出,二十四小时内勿启战端。迫于外交上的压力,蒋介石叫停了已经箭在弦上的进攻,命令张治中:“希等待命令,并须避免小部队冲突为要。”
不过蒋介石担心的小部队冲突还是发生了,8月13日下午15时50分,88师262旅523团1营在八字桥与日军交火,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爆发。不过,8月13日当天,还只是小部队之间的交火,并不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战斗。8月13日午夜,蒋介石获知上海已经开始交战,便电令张治中14日开始进攻。张治中随即命令各部与14日15时向在上海的日军发起总攻。
图片
由此可见,八一三淞沪会战,就是中国主动发起的,目的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在日本陆军没有赶到之前,将在上海的数千日军一举歼灭,最低限度也要将其赶下海去。
发动淞沪会战,中国方面的战役意图主要有三点,一是消灭在上海的日军,拔掉日军在华东的桥头堡,解除对首都南京的威胁,毕竟上海离南京只有300公里,而且水陆交通便利。二是减轻华北战场的压力,并将日军对中国战略进攻的方向由目前的从北向南,改为沿长江从东向西。因为地理上从北向南,地势由高到低,而且一马平川,有利于机械化程度更高的日军。而沿长江从东向西,虽然有长江水路可以利用,但一路上河流湖泊纵横,丘陵山地连绵,有利于中国军队借助地形节节抗击。三是通过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战事,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特别是英美在上海有租界,有投资有利益,希望能引起英美干预。
但是,很可惜,这三个意图,只有第二个意图实现了,到10月下旬,日军在淞沪战场投入的兵力达到了2个军9个师团又2个旅团,大大超过了在华北战场的2个军7个师团,日军在中国战场的重心已经从华北转到了华东,战略进攻的方向也由此改为沿长江从东向西。
这才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真实情况,所以不要轻易相信习惯说法,哪怕是教科书上的,要多用自己脑子去思考去分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