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叫大器晚成:老头64岁了,才开始争霸天下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3)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勤王成功,助周天子襄王平定王子带之乱,周襄王为了感激晋文公,将阳樊、温、原、攒茅这四座城池赠送了给晋国。
襄王给的这四座城池对晋国意义相当重大。原来,晋国地盘虽大,但僻居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交通不便,难以介入中原事务,更别说称霸中原了。而周襄王给的这片地区,号称南阳,也就是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一条狭长通道,可从晋南直达豫北,迅速挺进中原,这就是晋国奠定百年春秋霸业的第一步。
图片
然而,虽然有周天子的金口玉言,但晋国为了接收南阳还是花了好大功夫,关键是这些地方在天子脚下多年,从上到下很多都是周室的姻亲,这些王亲国戚各个根正苗红,压根就没把晋国这些山西土老帽放在眼里,于是坚守城池,不放晋军入城,攻打阳樊(今河南济源市西南)的晋国大将魏犨一下子火了,他率兵将阳樊团团围住,放话说:“你们这些鸟人快点给我投降,反抗是没有好结果的,要是让我攻破城池,我要拆毁你们的宗庙,杀光你们的百姓!”
没想到阳樊守将仓葛根本不吃老魏这一套,他站在城头上发表了一通义正词严感人肺腑的演讲:“德以柔中国,邢以威四夷,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你要分清楚啊!你看看,这城里头哪个不是周天子的姻亲,你们竟敢如此苛待他们?”
那魏犨说不过仓葛,只好派人报告文公,文公一听有道理啊,便表示:“此君子之言也。”既然这些王亲国戚看不起我们,那就让他们收拾包袱走路吧,不为难他们了!于是将阳樊人全数迁走,晋军接收了这座空城。
图片
图:春秋晋国城景区
原邑(今河南济源市北)的城主则是周天子的卿土原伯贯,怎么说也是个堂堂的伯爵,只比晋侯低一级,自然更加不肯服气!文公知道这块硬骨头一定不好啃,于是亲自前去平定,并命令只带三日的粮食围城,三天对方不投降,晋军就解围退兵。可是,到了第三天晚间,城里才有晋军间谍传出消息,说原人准备明天开城投降,让晋军再等一日。文公说:“我命令只等三日,现在三日之期已满,明早自当离去。”
晋军军官们都很不甘心,纷纷劝文公再多等一日,文公却对这些目光短浅的军官们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你们这些人的觉悟还是太低啊,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损失更大。”说完第二天一大早就领兵依约撤退,城头有百姓看到这幅情景,都竖起大拇指说:“晋侯宁愿失城也不失信,这才是一个靠得住的好老板啊!”于是大家纷纷跑下城来追在晋军后面大喊:“等一等,我们要跟着你们一起混!”
归结晋文公的一生,无非“以退为进”四个字,无论是从前的拒绝晋君之位,还是后来城濮之战的退避三舍,都很好地实践了这一政治策略。当人生遇到困局时,适当地做出退让,让出一片海阔天空,未尝不是解开死结的最好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晋文公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耐心的政治家了,他43岁流亡国外,62岁才回国为君,而开始称霸事业的这一年更已经63岁了,古人的寿命本来就短,他的人生还能有几年?孔子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对于普通人而言,四五十岁还没有成就,这辈子也就这样交代了。但晋文公仍能保持如此耐心,冷静成熟而不冒进,深思熟虑而又稳重,实在让人敬佩。
图片
再说原伯贯见自己已失民心,只好打开城门,也跟在后面一起追了过去,大家伙一口气追了三十里,总算追上了晋军,表明愿意投诚。文公大喜,赶忙命令大队人马就地驻扎。自己则只带着原伯贯与几个近臣,返回原城,一路上粉丝们夹道欢迎,争相瞻仰他们的偶像晋文公的倩影。一群可爱的孩子还向晋文公献上鲜花:“重耳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至此,原城百姓归顺了晋国,晋文公委任他手下最讲信用的赵衰做了原大夫,兼领阳樊;狐毛之子狐溱为温大夫,管理温邑;原伯贯则改封冀地,其后世为晋大夫。
值得注意的是,原邑在今河南济源市北,南遮黄河孟津渡口,控制着晋国南下争霸的重要通道;而冀在今陕西河津县东北,与秦国隔黄河相对。晋文公此举是用自己的亲信来统辖这个通往中原的要地,而把原伯贯及其族众置于受秦威胁的边境充当防盾。晋文公不愧是位老成的政治家,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谋略。
至此,文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终于收服了南阳这一块极其重要的中原跳板,打开了自己东进称霸的道路,也拉开了春秋晋霸时代的序幕。正如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卷4《晋疆域论》所言:“(晋)自灭虢据崤函之固,启南阳扼孟门、太行之险,南据虎牢,北据邯郸,擅河内之殷墟,连肥鼓之劲地,西入秦域,东轶齐境,天下扼塞巩固之区,无不为晋有。然后以守则固,以攻则胜,拥卫天子,鞭笞列国。”
图片
而彻底拿下南阳之后,晋文公已经64岁了,在这样的年纪,普通人早就退休了,刘备那么倔,63岁也只能魂断白帝城,把未竟的事业留给孔明,然而,晋文公的人生,他那光芒万丈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