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丨命名“钱学森科技大学”,就能回答钱学森世纪之问?

图片
钱学森(南国都市报)
作者/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近日发布的《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部分提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推进在浏阳市筹建钱学森科技大学(暂命名)。
“钱学森科技大学”,几乎涵盖了当前高校最喜欢的高校校名的所有因素——钱学森、科技、大学,要不引起关注都难。可以说,作为一所正在筹建的大学,仅凭校名,就成功地引来了社会关注的目光。然而,这也遭遇质疑:取名钱学森科技大学,更像是炒作。
有网友发问,钱学森科技大学与钱学森有什么关系?命名钱学森科技大学,得到钱老家人同意了吗?其实,这并非重点,哪怕钱老家人同意命名钱学森科技大学,校名也不是想取什么名就取什么名。
从钱学森科技大学的校名看,这应该是一所本科院校,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设立本科院校是要经过教育部审批的,不能由地方政府说了算。与此同时,由教育部制订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规定,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因此,钱学森科技大学这一校名,是很难通过审批的
为此,需要追问的是,当地政府在筹建这所大学时,查阅过相关规定吗?依法依规,是举办一所高校的前提。如果查阅了相关规定,当地政府不可能不知道有关高校校名命名的规定,再取这样的校名,就难以摆脱炒作的嫌疑了。
在发布相关信息时,当地政府是比较"严谨”的,备注了“暂命名”,这也是“高明”之处。如果有关部门追究,可以解释为只是暂命名;而如果今后没有得到审批,也可以曾经准备命名钱学森科技大学,在坊间对学校进行宣传。
当然,对命取名钱学森科技大学的做法,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理解,认为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要举办一所本科院校,缺经费,缺人才,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如果能够有一所大学以钱老姓名命名,对于地方发展高等教育来说,是好事。这种观点,在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更名中,一直就有,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希望更名为大学,在校名中加上时髦的词汇,如科技、文理、经贸等,理由是,这可以拓宽学校的办学空间、提高办学质量。
而究其实质,这只是追名逐利,而非踏实办学。2005年,钱学森发出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难道一所大学命名钱学森科技大学,就能回答钱学森世纪之问,培养杰出的科技人才吗?某种程度说,这恰恰走到反面。
去年年初,我国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我国各省份也在制订教育现代化的规划,新建大学是各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规划内容。在笔者看来,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举办新大学,与20年前的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举办新大学,不应再追求体量、规模,而应该重视特色与质量。而一所高校要办出特色与高水平,必须在办学制度上寻求突破,而不能还走老路。
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缺资源是事实,而比资源更缺的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现代化的办学制度。客观而言,我国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清晰的办学定位,也不安于自身的地位,就参照或者跟着发达地区的大学办学,于是一直处于劣势——既无法用雄厚的资金吸引人才,更不能用好的用人制度、人才发展环境留住人才。一些从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工作的人才发现,缺乏人才的二三线城市,并不如他们宣传的那样重视人才,“官本位”思想浓,用人讲人脉关系的情况颇为普遍。
所以,要办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就必须直面现实问题,解决最为关键的学校治理问题。能否在办学制度上进行探索、突破,这才是二三线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之前刚成立的西湖大学,社会最关注的还是其举办模式、办学制度。钱老“世纪之问”的答案也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