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上映19年后,再一次看HP系列,依旧是神作!

《哈利波特》系列,对于无数书迷影迷来说,都是一场不愿从中醒来的幻梦,一切美好、想象和对成长的思考都在魔法世界生根。而从年初就放出风声的重新上映,早就已经赚足了一波流量,等到宣布这个系列的首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定档8月14日时,作为观众的我只想说“拜托快点全系列重映!”
图片
口碑流量俱在的经典
《哈利波特》系列(以下简称HP)讲述的故事可以简单到用一句话概括,魔法世界中处于对立的两类巫师进行的长时间对抗。
图片
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大难不死的男孩”,承担着杀死伏地魔的巨大责任,而这一责任在他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随着伏地魔势力的强大而变得越发艰巨。
HP塑造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魔法世界观,有历史设定、不同种族和生物、通行的法律和规范以及较为完备的巫师学校、组织。其中围绕哈利的生活展开的部分主要是著名的巫师校园霍格沃茨和校园中的师生。近年被搬上银幕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也是同一世界观之下的衍生产品。
图片
整个电影系列有8部,第一部于2001年正式上映,距离今天已经有将近20年时间,但是电影的热度却丝毫不减,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HP系列展映门票在几分钟之内全部售空。
除了巨大的粉丝数量和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客观的票房价值,HP在制作上的精良程度让它不仅仅是一部“粉丝电影”,而是口碑奖项俱在,奥斯卡和BAFTA多次提名的好成绩也能从某个角度看出其水平。
图片
当然,作为名著改编电影,尤其是奇幻小说改编电影,难度最大的或许就是如何“还原”文字所描述出的幻梦一样的世界。那些旖丽字句和大胆想象之下的“魔法”、“巫术”如何用实体化的电影场面来展现,填充文字背后的实景画面,是电影必须考虑的。
或许CG动画、绿幕特效已经能够让设计成为现实,但是如何精确设计出那些“名场面”才是核心所在。HP电影系列显然将这种设计感发挥到极致,赋予书中的描述足够巧妙美好的实景画面,让魔法有了形状。而有些场面甚至可以被称作超越原著。
图片
霍格沃茨初现
对于我来说,即使看了十几遍原著,对所有的情节和描述都已经了然于心,电影中霍格沃茨第一次出现的场景还是可以换来惊呼。
学生们坐着小船看到峭壁上的城堡,月明星稀,豁然开朗的感觉涌现出来,灯火和烛光让城堡没有清冷孤独的感觉,反而有一点温馨的味道,似乎昭示着这里将会成为无数人的第二个“家”。
图片
堪称经典的场景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让魔法世界充满古老的意味,魔药课上的坩锅、邓布利多书房前的石兽、占卜课程中对于星象的研究,让巫师的存在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与现代化的麻瓜世界泾渭分明。
图片
在电影场景之中,霍格沃茨中的湖泊更加像是一片海域,从较为遥远的地方与城堡形成对应,原作中用约一页纸简单描述的场景在电影里得到放大,从远景收缩到中景,人物在五条小船上并行,而船上的灯光与城堡中的烛光形成对映,在湖面上留下的倒影延伸到画面外,更加有悠远和一丝不确定性。
在这里,三人组、半巨人海格和很多其他或许重要或许不重要的人物,都隐去了,重点完全放置于远处的城堡,反而能够提供给观众一种沉浸式的惊艳。
图片
一团黑色的摄魂怪
HP中最为让人反感的生物大概就是摄魂怪吧,他们在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首次出现。书中描述这类怪物为“披着一件斗篷,全身都像在水里泡烂了一样,有着结痂的手掌”。
摄魂怪的食物就是记忆中的快乐,他们能够夺取快乐的感受,让你想起最可怕的事,兜帽下面的“嘴”会吸去人们的灵魂,被称为“摄魂怪的吻”,被吸去灵魂的人通常很快就会走向死亡。他们是监狱着阿兹卡班的恐怖守护者,只有守护神咒(呼神护卫)才能驱逐。
图片
这种对于人的伤害处于精神层面的怪物在书中可以通过气氛的渲染和语言描述来展现其恐怖,而电影想要用画面讲述这种怪物带来的悲痛则是一件难事,而如何拍摄摄魂怪听起来就足够恶心的外观也需要考量多种因素,从视觉效果上来说,那种腐烂结痂的恶心画面并不适合尽数照搬。
图片
而我们能看到,电影中的处理方法可谓巧妙,在氛围的渲染上,使用“寒冷”这一意向,与恐惧感对应,摄魂怪出现在火车上时灯突然黯淡,从玻璃开始逐渐出现薄雾、然后有冰花,最后连瓶子中的水都开始上冻。
然后是一团黑影,看起来是破烂斗篷下有一些类似于骷髅的形象隐约闪现。在快要清晰的时候转接到下一个画面,避开了对摄魂怪的直接正面表现,让这种生物更加具有难以猜测的神秘特点,恐怖和窒息感淋漓尽致。
图片
或许很多人都会记得摄魂怪盘旋在禁林上空的镜头,一团团黑色影子笼罩在整个电影画面中,压迫住每个人的神经,会联想到蝙蝠盘旋的场景,阴沉黯淡,与冷色调的禁林背景完美融合。当小天狼星已经失去抵抗之力在湖边躺倒,摄魂怪之吻试图吸取他的灵魂的时候,人物与摄魂怪之间的空气凝固扭曲,像雾面笼罩。
比起实体怪物,摄魂怪更像是悬浮在空中的气体,正是由于这种近乎虚无缥缈的感觉,才更加贴近他们攫取灵魂和情感这一特殊技能,在电影画面中,这种虚无的感觉与情绪特征和表现力相结合,需要演技加成,让这种需要表现出的恐惧感渗透进每一个微表情和小动作中。
图片
而这样的表现技巧也传承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之中,默然者就是一种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反复切换徘徊的形象,也同样与情绪情感等难以用具体物质量化的能力相关。用近似于气体、较为虚无,形状上具有较大流动性的方式描述这种“生物”更加贴合奇幻设定,也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塑造空间。
图片
奇幻电影:适度留白与大胆幻想
魁地奇作为魔法世界最为经典的运动之一,在全书中关于魁地奇比赛的描写有十余次,其中哈利作为一个优秀的找球手,魁地球比赛对他的个人发展和人物性格塑造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电影中也多次展现其比赛镜头。
图片
但对于观众来说,HP系列的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花费大量笔墨描绘的魁地奇世界杯赛则在电影中被一笔带过,用不到几秒的时间讲完了整场赛事,只给出宣布比赛开始的一小段,舍弃了对于比赛内容的精彩展现——惊险的找球过程、吉祥物洒下的假金币和愤怒的媚娃,都只能在书中对这段内容展开无尽想象而没有机会在大屏幕上看见他们,无疑是一种遗憾。
图片
但仔细思考之后,会发现,电影内容舍弃这场比赛,而认真描绘哈利在霍格沃茨的几场训练反而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校园内比赛的场景可以让电影更加有观赏性,竞技运动中的刺激和胜负都能调动观众的胃口,也让魔法世界中的运动规则能够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上,让魔法世界观更加完善。
同时,比赛中使用的大量特效技巧可以让观赏效果非常有趣,金色飞贼的一双不停扇动的翅膀就足以看出打磨的细致程度,几乎让原著中的描绘都显得逊色。电影艺术的美好就在于此,赋予文字以活力,让书中的美好更加立体。
图片
而魁地奇世界杯则“不能”描绘,因为书中对其的叙述已经极尽功力,纷繁复杂的文字足以让人带有无数幻想,在脑海里展开无数种可能性,而电影无论表现出哪一种,都只能让人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
必须承认,有时候文字能够到达图像无法探索的深刻境地,而奇幻电影能认识到表现力的“极限”,其实是一种对留白的洒脱,将最美好的东西留在想象的无数种可能性中,让观众不会留下固定印象的不完美记忆。
图片
HP在这样的取舍之间做得很好,这也是奇幻小说改编电影最为难得之处。而扑街的电影往往就是对特效的过于依恋,拘泥于“现实”和“固定化”的展现形式,毁坏了文字构建的美好世界。而在哈利波特重映之际,也只能希望,现在的奇幻电影能够向以往一样造梦,而不是堆砌着怪物和闪光超能力“毁三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