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最多的世界500强,但没有权威

文 | 鐵西區的李子

2020年的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几天前出炉,有两个数据挺有意思:

中国大陆上榜公司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

中国有七家车企上榜,民营车企只有吉利控股(以下简称吉利)上榜。

图片来源见水印

抛开中国中车这家铁路、动车、地铁的制造公司,可以当做本土车企上榜了六家。本土民营车企只有吉利上榜,也就是说,长城、比亚迪都落选了,蔚来、理想等新造车自然更没戏。

不过,话说回来,财富世界500强真的是一个挺简单粗暴的榜单,权威是很权威,但参考性比较弱,还不如股价有用。维基百科就特地对这份榜单加注了说明:

“该榜单并无表示‘强大’之意,其入围的唯一标准是全年营业额,因此上榜企业中也有不少亏损企业。”

显然,我们没法通过财富世界500强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强大与否,比如宝马排名56,位居通用(排名40)之后。甚至这份榜单的筛选工作也算不上多么复杂,毕竟标准就只是营业额。

不过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一些东西,比如之前数年始终在外界看来风不调雨不顺、且即将于10月更换CEO的福特。

他们在今年的500强榜单中排名31,高于通用、本田等老对手,也高于宝马这样拥有豪华与超豪华品牌的汽车集团。

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福特公司的业务实际上非常聚焦,这个排位就更显出价值。福特公司旗下第二大品牌林肯并不强势、Argo AI这类科技公司的价值是未来,福特品牌是唯一的业务核心,占比相当高。

也就是说,福特仍是全球最强势的单一汽车品牌之一,仍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强大的号召力,这对于任何企业都是最宝贵的资产。

销量数据也在证实这一点。根据海外某网站统计,即便福特品牌近年来在收窄经营范围(如砍掉北美本土市场轿车业务),但其在2019年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榜上仍高居第三:

上图统计的是品牌销量数据,并非集团 | 图片来源见水印

而吉利之所以能够成为本土中唯一上榜的民营车企,则与其近年来豪横地“买买买”密不可分,其业务规模丰富而庞大,且性价比看起来都还不错:

吉利是沃尔沃和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沃尔沃近年发展乐观,戴姆勒则有顶级的基因和底蕴。吉利同时还是丹麦盛宝银行的控股股东,这是同胞境外投资的重要出口,很多人都是通过它购买特斯拉股票的。

在传统意义上讲,吉利已经成为本土第一家托拉斯级别的大型实业集团,国际范围内的那种。同时,其近年来全球各处扫货的进程,恰好与合资股比放开决策的同步率颇高。可以想见,若未来合资股比放开按计划实施,吉利有很大的希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他们在这份榜单上也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能忘记这件事情的本质:众多中国企业,在为进入这份海外榜单而骄傲。

为什么中国从未有过这样的权威榜单或奖项?

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级的战略,其目的就是要在汽车行业参与制定规则。那么为什么,在权威评级这个本身就是制定规则的游戏里,我们到现在仍是一片空白?

本土权威奖项或排行榜现状 | 图片来自网络

放眼全中国而言,唯一配得上“权威”两字的评分体系,只有豆瓣,而这家公司却总被嘲笑“不会赚钱”。至于那些会赚钱的公司、容易赚钱的行业,那里的一切都与权威无关。

汽车行业是这种现象的重灾区。国内到现在也没有一套足够有公信力的二手车价格参考标准,像沃德、红点那样有公信力的奖项更是根本就没有。说起来,国内的奖项可不少,每年各种机构和媒体的颁奖多到数不过来,但最终总是沦为自嗨。近年甚至还出现了车企给媒体评奖,这种荒天下之大诞的古怪状况。

这种状况下,自然更别指望国内汽车行业出现像米其林指南这种餐厅与酒店的权威评级了。

图片来自米其林中国的知乎回答

事实上,本土企业走出国门时吃过不少这种亏,国内一团和气,一旦到外边碰到按规矩办事的评级,立刻吃瘪。大董烤鸭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首家海外店开业原本高朋满座,之后因为被《纽约时报》的Pete Wells在内的数位权威美食评论家给出差评,不到两年就告关闭。

回到之前那句话:这么多中国车企,只能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海外媒体评选的榜单骄傲——这份榜单和他们的骄傲都没有问题,但是只有海外榜单才有说服力,国内却根本没有达到这种标准的权威评选——这事挺悲哀的,不是吗?

如果中国始终搞不出来自己的有公信力的奖项,那就算拿满了世界500强、沃德、诺贝尔,我们也没什么可高兴的。说到底,那只是别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