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战袍”“郑板桥《竹石图》”鉴真假,法院用上电子封条

“康熙御用战袍”,还有“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郑板桥《竹石图》”“张大千《荷花图》”“文征明《品茶图》”……多名古董鉴定专家正在仔细鉴定中。这可不是鉴宝节目,这是11日上午海淀法院在开展执行工作中的一幕。
图片
事情要从法院执行局受理的一起公证债权文书纠纷案说起。被执行人周某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周某向案件承办法官孟凯锋表明自己是资深古董收藏家,之所以资金出现问题也是因为古董收藏,他希望法院可以通过拍卖藏品的方式解决这起案件。得知这一情况,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的情况下,孟凯锋同意了周某的请求,对其收藏的部分藏品进行拍卖。
经过前期筹备,评估鉴定工作于8月11日上午10时正式展开。
此次被鉴定藏品共三类五件,分别为战袍、古玩、字画。评估机构经过精细挑选,共选出九位不同领域的资深鉴定专家分别对这三类藏品进行鉴定,每三人为一组。
图片
第一个出场的藏品是一件“金色战袍”。据周某说,该件战袍曾为康熙御用战袍,是其于2009年在日本拍得,当时花费一千余万元,现在保守估值三千万元。随后三位专家对这件战袍展开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专业鉴定。
第二件鉴定的古董藏品为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共一套十二个。据悉,该套瓷器流行于康熙年间,是当时景德镇的重要产品之一。
第三类古董藏品共三件,均为字画。据周某介绍,这三件藏品均出自名家之手,分别为郑板桥的《竹石图》、文征明的《品茶图》以及张大千的《荷花图》。
图片
图片
整个鉴定过程历时三个多小时,在九位鉴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鉴定工作最终顺利完成。随后,评估公司将根据专家的鉴定意见出具专业的评估报告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监督下,整个鉴定过程全程录音录像,鉴定程序合法有效。
鉴定结束之后,如何妥善保管这些鉴定藏品,就成了孟凯锋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这些藏品真如被执行人所说,全部为真迹真品,那么保管过程不能出任何差错。考虑到被查封物品的特殊性,由法院及他人保管可能存在丢失、毁损等重大风险,法官最终决定对该批藏品以现场加装电子封条的方式进行查封。由周某自行选择合适的存放地点。
通过加装电子封条的方式查封,既能保证这几件正在进行评估鉴定中的藏品存放安全,又能实时监控,可谓万无一失。
图片
这不是海淀法院第一次使用电子封条,一个月前法院就曾首次使用电子封条,对位于朝阳区永安东里的某处涉案房屋进行查封,真正实现了“一次封门,一劳永逸”。
这一次,法官将电子封条用在了正在鉴定中的古董藏品“身上”,使其监管可视化、一键报警等功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推动该案的顺利执结。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健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