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救市成功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它优秀

2020年8月15日|总第2234期

当郑恺饰演的陈树生身上捆满炸药跳进日军堆之后,坐在我身旁的观众眼泪就再也没停下来过。

就在几分钟前,她还在为张译的戏份不断发出笑声,时不时地跟旁边的姐妹讨论演员“毁容式”的造型。

同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在影片终了:全场观众无一人起立,都在静静地看着字幕滚动,尽管还保留着一份矜持,没有自发送上掌声,但有时候无声也是一种敬意。

影院急需一部有票房号召力的大片提振信心,观众也需要一部优秀的新电影纾解舆情焦虑,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八佰》都来得正是时候。

尽管作为一部战争片,它并不酣畅,反而充满了压抑的悲壮;作为一部群像戏,片中人物的转折略有失衡;作为一部商业片,它喜欢玩象征,还夹杂了不少个人表达……

但这些都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好看的电影。无论是当下国产战争片中最真实的战场还原,还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人性微光,亦或是熠熠生辉的民族气节,都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温馨提示:本文有剧透。

画与声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国军撤离上海,留下最后一支部队做最后的抵抗。“八百壮士”(实际为四百多人)奉命进入四行仓库,以有死无生的姿态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

与其他的战斗不同,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有观众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四行仓库对岸是未受战争侵扰的租界。安全区里的人们丝毫不担心炮弹会越界,亲眼目睹着这场战事的发展。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副非常奇妙的画卷:以河为界,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天堂,另一边是炮火连天的地狱。

《八佰》充分发挥了IMAX摄影机的宽画幅特点,运用了大量全景为观众奉上了一次震撼的视觉体验。

而战争的紧张感则用战士生存空间的狭小来呈现。比如,当战斗打响之后,仿佛哪里都成了危险地带,伸个头就可能没命,伸个手就可能残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子弹从哪儿射来。最绝的是姜武饰演的老铁,他为了保命,干脆让人将麻袋堆在自己身上,甘做一只怕死的“鸵鸟”。

场面上的视觉有了,但人物又该如何呈现呢?要知道,《八佰》并不满足于两三个主要角色的刻画,而是要刻画一群人面对战争时的情态,这对于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八佰》的处理也很干脆,大部分角色都黑乎乎一片了,观众也不一定能看出谁是谁,索性就用声音特写,再配合上全景拍摄,还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比如,战斗打响之后,普通老百姓对战争是个什么态度?摄影机并没有对准某个路人甲,而是展现了整个街道的大全景,但路人的声音却清晰入耳,“反正打不到租界来,这儿可是洋人的地界。”

再比如,端午(欧豪 饰)的舅舅被日本人凌迟处死,电影给的也是一个远景,但却用他舅舅的喊话做了声音特写。对观众来说,这同样具有感染力。

同样的例子还有战士们充当人肉炸弹排队从窗户跳下的场景。那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跃,人们甚至看不清他们的长相,只能听到响彻在耳边的“我叫×××”。

战争的真相

相信大部分人与我一样,在进入影院前对这部电影的叙事逻辑大概有些预设。毕竟,如果仅仅是展现“德械军团”英勇抗敌的戏份,未免太过单薄,多一些残兵败将的成长历程或许才振奋人心。

《八佰》的开场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大部队撤退了,留在淞沪战场上的军人鱼龙混杂,有溃兵,也有逃兵……

羊拐(王千源 饰)是个典型的职业军人,早已将生死看淡。即便换了个番号,换了群战友,依然能够迅速进入战斗模式,指哪打哪。

但老算盘(张译 饰)和老铁(姜武 饰)怕死,端午即便亲眼目睹了舅舅的死亡场面,但还是不敢对日本人开枪。

按照一般的创作规律,接下来就应该是“废柴们”通过战争迅速成长,最终雄起的故事了吧?

《八佰》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作品。最起码,它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战争能教会人成长,但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机会。

战争不是万能的炼钢炉。老铁被战场的气氛感染,也想硬气一把,结果才刚探头就被子弹打中了嘴巴。老算盘情急之下赶忙救人,也遭飞来横祸,手指被打断。这次受伤,把两人好不容易提起来的心气给打没了。老铁萎了一整部电影,直到最后才再度站起,老算盘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也有的人怀着一颗救国之心,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比如,电影中本来身处租界的三名学生,凭借满腔热血“偷渡”进战场,想与守军共存亡。没想到,他们在第一场战斗中就傻了眼,逃跑的逃跑,呆滞的呆滞。不过几分钟时间,全部窝囊地死去。

人命如草芥。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老算盘等人试图从水下逃跑,中途却碰到了意图从水下偷袭的日军,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们只能憋气求生。其中一个人因为支撑不住想要探头呼吸,被老算盘等人死死按住,活活憋死在水中。等到日军通过,老算盘等人重新出发,甚至都没多看一眼刚刚被自己按死在水底的同路人。

“白马非马”

除了在视听语言和战争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八佰》的意象表达也值得一说。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尽管《八佰》中的商业元素满满,但导演往其中注入了不少思想表达。

有的只是暗戳戳地轻点。比如,小湖北(张俊一 饰)初到四行仓库,便被带去见了团副谢晋元。他骄傲地说,“我是朱元璋的后代。”谢晋元马上反问,“那你知道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吗?”

影片的战争场面追求真实,人物刻画注重写实,但偏偏闯入了一匹狂奔的白马,且贯穿始终。按理说,这种被赋予了颇多含义的意象往往在文艺片中较为常见,是导演为观众埋下的解读之匙。管虎将其放置于《八佰》中,不仅不见违和,反而让影片的立意更上一层楼。

一方面,白马是士兵内心个人英雄主义的外化。他们孤军奋战,已然抱有必死决心,却听见河对岸唱着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绝境之下,谁又不希望自己也能骑上白马,像赵子龙一样救国于危难之中呢?

另一方面,白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四行仓库守卫战中,日军进攻屡屡受阻。对方的指战员骑着高头大马走进战区,要求开展长官间的对话。谢晋元出发时,身边的小将为他牵来白马,表示绝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方。

除此之外,白马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新中国的渴望与想象。

在这场公开的战斗中,西方各国代表组成观摩团,稳坐飞艇之中,从上帝视角对交战双方品头论足;日本人的攻势一波未停一波又起,还出动了战斗机进行扫射……

而中国人靠什么?靠的是民众觉醒之后的全民抗战。影片中,原本只会拿着望远镜躲在阳台上观战的老师最终拿起了枪,成天抱怨的夫人开始为死战的将士流泪,小孩们冲着英雄敬礼,唱戏的对着英雄抱拳,曾经事不关己的贩夫走卒呼唤英雄归来……当这些人全部拧成一股绳之后,赢得的是白马的新生。

尤其影片结尾时与现代社会的交互,更是让这种气氛达到了顶点:四行仓库的残垣断壁犹在,周围已是繁华的城市建筑群。

尽管《八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个别角色的转折颇为生硬、某些情节中艺术化的表达让观众感到一头雾水等。但瑕不掩瑜,《八佰》绝对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国产战争片,也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

有了这部电影打底,让人对管虎接下来的主旋律作品有了更多期待。

【文/午言绝】

责编|久酒 主编|铁皮小鼓 监制|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