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年的《八佰》,值得!

今年的票房冠军

《八佰》第一个候选

昨晚,我抢在前头看了《八佰》的第一场点映。 整整两个半小时,我只想用“荡魂摄魄”四个字来形容。

大胆说,《八佰》填补了国内电影战争片的空白,以极其完整的叙事和恢弘的画面遥遥领先,并难得在抗日战争的主题作品中,把主视角放在小人物甚至放在一个逃兵身上。

它关乎每一个人,没有响亮的口号,只是赤裸裸的故事。王千源、张译、姜武、欧豪、杜淳、郑恺、魏晨、侯勇......全明星阵容,但全部灰头土脸,演得比我预期中更好,好几个人剧抛到我没认出来。

去年暑期,《八佰》曾遗憾撤档,据说制作方因此亏损数十亿。

它是2019年最受瞩目的片子,是亚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片。为了还原历史,剧组在苏州搭建了68栋建筑实景、挖了200米长的苏州河,烧了300多公斤的烟油和近5吨重的报纸。

一年过去,我们终于等到了它。8月21日上映的消息一出,《八佰》就被认作是重振影院士气的大将。

眼下还有一周正式上映,预售票房已经过了千万,创下纪录,是一批了不得的黑马。

很多人担心的删减问题,昨晚确认在观影上并无影响,改动的地方也没有传说中伤筋动骨。

它还是那部最值得期待的《八佰》。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01

没有手撕鬼子的英雄

全是小人物的血与泪

近些年来,绝大多数表现抗日战争的影视作品都免不了被戴上“抗日神剧”的帽子。主人公坐在沙盘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手撕武器精良的日本人、日本人除了两撇胡子毫无战略被打得节节败退......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足足14年的抗战,血泪要远远多于胜利的号角。

《八佰》就是一片让人热血沸腾又不得不承认失败的战场。

比起留名史册的大英雄,它更多地看到了一个个小人物。时势没有造就他们,这些人也不是生来就要当英雄的。

这些算不得英雄的人,让战争从历史中走近了,感人之处也就在他们身上。

欧豪演的端午就是个逃兵。

他和叔叔、堂弟小湖北因为逃跑,没能跟上国军撤退的队伍,又不敢装作掉队的士兵回归。

所以被88师捡回了四行仓库,阴差阳错成了最后一批守卫上海的人。

逃兵不只他们三,还有枪法极准的兵油子、只会算账的文职兵老算盘、贪生怕死爱吹牛怂蛋......他们不得不和接受了德式训练的军士一起,面对接下来残酷无情的战争。

端午

时值1937年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争。中日殊死搏斗,持续了近3个月,国民党军队损失了33万多名军人。

此时,国军已败走。可为了在即将举办的布鲁塞尔会议上争取到国际支持,留下了第88师262旅524团的400多名官兵死守上海苏州河北面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有厚实的钢筋混凝土,扛得住攻击,还有粮食、武器等大量库存;同时它紧邻英国租界,日军高层不敢空投也不敢使用重磅炸弹。

而为了壮势,指挥官谢晋元对外声称有八百人。

《八佰》的演员定得很妙。

欧豪脱掉了他的痞气,成了个拿枪手抖的乡下小子,总想着回家种地。

张译戴上圆眼镜就是拿枪手抖的老算盘,为了逃跑花样百出。

姜武长了一张兵油子的脸,感觉就应该叼着大烟端着枪一打一个准,偏偏他是那个怕死怕到不行的怂蛋。

王千源看上去正直得很,唱国歌绝不会跑调,却是个逮谁抽谁的兵油子。

这些人对淞沪战局没有任何影响、甚至对死守四行仓库都没起到什么大用——但通过他们的眼、通过他们的改变,你会看到一群更真实的人和更真实的战争。

02

转变不是脸谱化,是人性

《八佰》的群像在国产电影中是很成功的,但也被部分观众诟病。

逃兵怎么就从懦弱变勇敢了?太刻板。民众怎么就从冷漠变得热血了?脸谱化。

但我恰恰觉得这都是人性。

对比非常明显。

四行仓库是地狱。

日军有轰炸机、有坦克,不光扔手榴弹,还扔毒气弹。他们军士众多,源源不断,对平民也不手软......

日军试图爬梯进入仓库

但四行仓库的对面,一河相隔之处,是英国租界,是天堂。

歌舞升平,赌场往来憧憧;有停课的教授在家中用望远镜观察仓库战局,他的妻子和牌搭子说,“日本人不会打到这里来的,英国人保护我们的”;有小商户祈祷国军赶紧撤退吧,投降吧,再打就做不成生意了。

租界

剧组装了700块霓虹灯展现当时上海租界的摩登与浮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对四行仓库的血战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甚至外国人更关心对岸的动向——他们要写新闻、出报道、拍照片,忙得不亦乐乎。

声色越是醉人,越显出对岸的悲壮。

一面是战场 一面是灯红酒绿

但原本已经在声色犬马中麻木了的普通人,这次实在离战场太近了些。

一条苏州河不过几十米宽,枪声爆炸声不绝于耳,眼睁睁着看着八百壮士牺牲、看着他们为了保护国旗前仆后继......铁打的心也无法平静。

有人捐款捐物,有人为了给壮士穿过苏州桥运送电话线送了命,有人冒着生命危险过河送国旗,有人愤怒的举起家中的枪对向日军......

你能从八百壮士的孤军奋战中,窥得几分日后全民抗战的影子。

原本泡在温水里惬意着的人民,在振聋发聩的枪炮声中决定向同胞施以援手。

原本想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逃兵,看到以身躯守卫国土的同袍战死觉得自己也不该躲在后头。

这是古今中外的人性箴言,这是共情,就像我们在电影院里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感动落泪一样。

03

争议和删减

从去年定档、撤档到今年重新确认上映,《八佰》一直面对诸多争议。

今早豆瓣以8.3高分开分,评论却吵作一团:有人说《八佰》拍国军抗战政治不正确,又有人说八佰这爱国情催的也太政治正确了。

没看过的观众都要绕糊涂了。

一定要下个定义的话,《八佰》是一部真正的爱国主义电影,这与正不正确无关。它没有呐喊中华民族万岁,甚至以惨败结尾,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融入到了每个镜头之中。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民族大义和个体命运狭路相逢,这时候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心的答案。

这时候你要讨论某个细节偏了多少度,不仅无聊,也浪费了《八佰》。

四行仓库遗址 弹痕依旧

至于删减。

相比去年上海电影节的旧版,正式上映的新版少了18分钟,这段删减也催生了诸多阴谋论。

在公映许可上,龙标从2019 88号改为了2019 800号,对应八百壮士。仅是这个细节,就足见国家电影局对《八佰》是支持的。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没有变化,仓库内的负隅顽抗也没有删减,护卫青天白日旗的情节很完整,整体还增加了细节。

升旗

那少了的18分钟在哪里?

阮经天的角色被被删除了。他演了一个会说日本话的平民,但因为用日语痛骂日军,被群众以为是间谍,吊死在苏州河边。

片中有一个“两面派”方记者,前头他卖情报给日军、给英国记者,后头又冒着生命危险到四行仓库拍照记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