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创新高,这意味着什么?

图片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提出虽然很早,但是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却是在2015年。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决议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从而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逆势快速增长,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到了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作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创新高,人民币的储备功能也日益体现。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到2.02%,创历史新高。
首先,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创新高意味着什么?
支付和外汇储备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简单地说,外汇储备就是各个国家储备的可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国资产货币。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有: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所以,一个国家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是非常必要的。
而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作为外汇取决于该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认可能力。并不是所有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储备,能作为外汇储备的货币,至少其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其国农化向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认可度。作为外汇储备的资产或货币占比越高,则表明该国家货币在国际上的被认可度也越高。
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上升,反映出2016年底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兴趣增加,从而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市场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创新高有两大因素:
一是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国际支付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增加,必然造成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占比提高。
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是以支付结算开始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2017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9.19万亿元,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比重为22.3%,人民币已连续七年为我国第二大国际收付货币。
2018年1月,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66%,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除了在国际贸易上作为结算货币,还有不少国家与中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从2008年到2018年,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与中国签署了总额为3.1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18年先后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11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日本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阿根廷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近一倍,达到1300亿元(187亿美元),2018年11月12日,中国央行已经和英国央行续签了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3500亿元(400亿英镑)。
2019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25万亿元、1.79万亿元、0.76万亿元、2.02万亿元。
中国与俄罗斯、伊朗达成了“石油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之后,又一项国际大宗商品的贸易结算可以开始用人民币——铁矿石。在2019年10月份的时候,中国的铁矿石买家已经和澳大利亚的力拓达成了“以人民币计价的方式,并签订了铁矿石贸易合同”——这也是澳大利亚第一份以人民币计价的供应合同。中国方面还在继续“鼓励其他各国出口商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多采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表示:越来越多市场主体认可人民币结算的优势,并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来。85%的国内外贸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主要币种。相关数据还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增长迅速。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73万亿元,同比增长32%。
二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逐渐显现,并持续强化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稳定地位。
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只是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打开了一扇大门,但能否真正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及占有多大的比例,还取决于各国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和需求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涂永红:人民币作为新的避风港的这种功能已经显现,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对人民币投的信任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达2176.7亿美元,占标明币种构成外汇储备总额的1.95%,排名超过加拿大元,居第5位,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的储备功能也日益体现。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到2.02%,创历史新高。
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截至2019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6.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股票市值2.1万亿元,债券托管余额2.26万亿元,存款余额为1.21万亿元(包括同业往来账户存款),贷款余额8332亿元。
其次,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优势在哪里?未来的机遇还是考验?
一个国家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支付结算是最基本的功能和需要。人民币之所以储备货币的占比越来越高,与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的完善和认可度提高息息相关。那么,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有哪些优势呢?在未来有什么样的机遇和考验呢?
一是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贸易量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未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完善的工业门类和制造业基础为外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同时,中国又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中国进出口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2013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震荡上行走势, 2018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值首次突破30万亿大关,2019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19年我国贸易出口总值为17.23万亿元,增长5%;进口总值为14.31万亿元,增长1.6%; 巨大的进出口贸易是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也为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提供了需求和可能。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进出口大国,但并不是进出口强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快速发展。而我国2019年贸易顺差2.92万亿元,扩大25.4%。这种贸易逆差的格局不利于人民币作为其他国家货币储备的增长。
二是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人民币结算网络,从而降低了人民币的结算成本,但目前看人民币的结算网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国际货币的支付能力取决于货币本身的地位,但是交易的便利也非常重要。为提高人民币国际支付和结算的能力,我国大力拓展了境外人民币清算银行,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支付结算提供便利。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末,人民银行在中国大陆以外的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使人民币使用的安全性不断增强,交易成本也在下降。
同样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毕竟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为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和可能。
三是国际贸易环境、人民币支付结算环境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人民币要逐步成为主要的支付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人民币成为主要支付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要成为主要支付结算货币、储备货币,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因为这可能会涉及非常复杂的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我们要坚持的是,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以为人民币国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信心;不断地拓展国际贸易,以为人民币的国际支付结算提供必要的贸易基础;积极应对各种国际贸易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麒鉴)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