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新能源车做碰撞测试吗?怎么做?测评中心这样说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6日电 (付玉梅)以真车来模拟交通事故撞击场景的碰撞测试,已成为当下汽车安全检测的“照妖镜”。车型撞罢后的假人受损情况、车身碰撞程度、评级得分等,都将成为汽车安全的参考数据。
而目前,参与碰撞测试的大多是燃油车,新能源车在碰撞测试中占比还很小,其安全测评工作是如何进行的?与燃油车有何不同?为此,中新经纬客户端专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技术管理部长周博雅。
图片
周博雅近照 受访者供图
新能源车初涉碰撞测试
据公开资料,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系第三方权威汽车测评机构,于2006年3月发布首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对车辆进行全方位安全性能测评。
在C-NCAP近日的测评通告中,出现了理想ONE 2020款的身影。而像理想一样参与测试的新能源车型在官网上并不多见。
中新经纬记者查询C-NCAP官网,截至发稿共有463项测试数据,通过“EV/HEV(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为关键词搜索,共有12款新能源车型,测试时间均在2018年以后。
图片
C-NCAP搜索结果截图
最早的测试在2018年,共有3款,分别为云度π3、北汽新能源EX 360、比亚迪唐DM智联创享型。2019年C-NCAP又测试了8款新能源车型,除了传统自主品牌以外,蔚来、威马和小鹏等热门造车新势力的车型也参加了测评。
周博雅介绍,C-NACP每隔三年就会更新一次,在新的测试车型或测试项目推出的时候,一般已经布局和研究了多年,新项目的加入要充分考虑技术和市场成熟度。有关电动汽车的碰撞测试要求在2018年版里才加入。C-NCAP的测试车型原则是自主抽取和随机抽样,抽选的标准主要参考车型的销量情况。
“对于测评来讲,规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它是衡量所有系统的一把尺子,没有这个就无法开展实验。现在公布的12款新能车,虽然在整体的数据里占比很小,但在现版规程(2018版)中占测试车型20%以上,应该说是不小的份额,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周博雅表示。
测试难度更大,性能体验受重视
新能源汽车的测评要求和燃油车有何不同?
周博雅表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进行碰撞试验时必须满足传统燃油车的所有要求,这是前提。此外,在燃油车的基础上,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还新增了电气安全方面的新要求。“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新能源汽车要求会更多,难度会更大。”
图片
碰撞测试资料图 来源:C-NCAP
关于电气安全的额外要求主要体现在C-NCAP乘员保护部分。据C-NCAP 2018年版管理规则,为防止碰撞后高压电对车内外人员造成额外伤害,碰撞后都要检查车辆是否有绝缘问题、电解液泄漏、电器件是否会出现冒烟起火等情况。满足电气安全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除公布星级结果之外,还会采用电安全标识单独表明。
周博雅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日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用户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性能体验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要点。
为此,中汽中心联合行业推出了《中国电动汽车评价规程》(EV-TEST),自2017年起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性能测试,目前规程已更新至2019年版。
据介绍,EV-TEST主要是从续航与电耗、充电、安全、动力、操控、舒适、便利性与品质七个项目来对电动汽车进行测评。“碰撞安全”只是“大安全”里的其中一项指标,规程中还包括充电安全、涉水电安全、人体电磁防护等。
冬天低温天气下,电动汽车跑不动了是很多车主不可言说的“痛”。这一点也在EV-TEST的试验结果中得到论证。
“在零下七度且车内空调开启的测试环境下,30款车的续航能力平均要下降30%-40%,有的车甚至会下降超80%,电动汽车在低温情况下的真实续航里程会大大折扣。”周博雅表示。
而夏季电动汽车的自燃、起火事件又频频成为舆论焦点。今夏,广汽Aion S、理想ONE等热门车型都陷入自燃风波。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曾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为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市场上兴起盲目追求长续航、超级充电的风潮,实际上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周博雅表示,他们在制定相关测试指标时也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比如,将续航里程的考核满分定为400km。“其实大部分车企都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我们很早就意识到,续航里程并不是越高越好,我们更看重车辆在各种环境或工况下实际的续航表现,也就是真续航。”
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仍处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之中,周博雅表示,随着补贴退坡到来,行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他们的责任之一,即通过测评工作持续引导企业生产更安全、用户体验更好的新能源汽车。
以下为中新经纬客户端与周博雅的部分访谈实录(略有编辑):
中新经纬:新能源汽车的测评工作未来还会增加哪些内容?
周博雅:根据汽车“新四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现在已经对测评体系展开了第二轮升级,即制定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测试规程,除了车和电之外,我们加入了智能化的指标。比如说,我们会充分利用专业试验室和专业测试场地去进行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测试,去评估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和用户体验,还有一些娱乐化和人机交互的功能。下一步我们会进行更多用户痛点、场景的收集,从而构建一个更完善的智能化测试评价体系。
中新经纬:基于相关测试情况,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有何建议?
周博雅:第一,建议要以中国的消费实际用车场景为出发,去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补贴已经开始退坡,谁来引导技术进步?一定是消费需求引领技术进步,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除了传统的“三电”,要更加注重电动车驾驶和乘坐方面的体验。谁能让用户在真实使用当中有更好的体验,就可能会赢得市场。
第二,续航里程不要以越大越好来进行开发,充电速率也不是越快越好。续航越长,充电越快,电池材料活性越高,不稳定性越高,风险也就越大。要鼓励用户去慢充慢放,充分地去平衡汽车安全和寿命的关系。同时,要更加关注车辆在低温和高速状态下能效的保持,要引导消费端关注“真续航”。
第三,要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但要注意功能和安全保障之间的关系,“帮你开车”“替你开车”一定要以安全为最基本前提,不能片面追求功能。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好的融合智能化、网联化的平台,这已经成为未来竞争的热点。
中新经纬:由于多款测试车型成绩为“五星”,有网友将中汽中心称为“五星批发部”,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周博雅: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乐见行业内的所有车企都能够达到五星的水准,共同推进中国汽车安全水平的总体提升。当车辆基本达到了某一个版本的五星水平,就到了测评规程更新换代的时候。
制定标准本身不是为了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应基于中国真实道路交通事故实际,去制定一个有广泛共识度,并且可以适度超前的测评规程。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可以认同我们的理念,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推动汽车安全的良性进步。(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