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三甲专家都在,一份社区医疗“礼包”请查收

全文共2161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看病能有多方便?

花二十秒钟,在大门口进行面部识别,伸出右手测量体温,然后去到右边的小隔间里进行视频远程诊断,问诊结束后,戴着护士帽的机器人便会把家庭医生签好字的处方送到你手里。

这不是出现在电影里的假想画面,在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居民不用再在三甲医院排着长队挂号,在社区里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便捷医疗。

01

你的挂号单,被家庭医生承包了

市民贾先生在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了号之后,他的挂号单上比在其他医院挂号时多了一行字,写着:“您的签约医生是:谢妍。”这个签约医生,指的便是家庭医生。

贾先生的挂号单

作为中心首创的成果,医-护-助责任制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由中心创建被北京市卫健委作为示范向全市推广。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成立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防保人员组成的三人团队,与患者进行对接。

“病人有一个家庭医生,他既了解病人自己的健康,也了解其家人的健康情况,长时间地,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长期为百姓提供固定的服务,会增加彼此的信任和依赖。”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这样一来,当病人需要就诊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大医院,而是向自己的家庭医生寻求建议。

中心利用HIS系统对接技术将患者医保卡与门诊就诊系统及签约患者的健康档案系统进行互联互通,病人刷医保卡挂号后,系统就会自动将其分诊到该病人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接诊平台。

为了增强医患的熟悉度,中心固定了家庭医生的问诊室,中心不仅在挂号单上强调签约医生,在叫号时也会提及医生姓名,强化病人对于家庭医生的记忆。

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和高凤娟医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超过三年,“高大夫对我的情况也很了解,特别负责任”。

对于病人而言,家庭医生的好处还在于提供双向转诊服务。当病人有进一步的治疗需求时,中心可以优先提供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和肛肠医院的转诊服务,病人不用再排队等号,就能及时转去大医院就诊。去年,中心便为六千多名病人成功预约转诊。

韩琤琤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人数已超过4.4万人,中心22名全科家庭医生中,80%的医生对接的签约人数超过两千,重点人群签约率将近96%。

02

机器人护士:我来了!

上半年,为加强疫情防控,中心也想出了不少办法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一个要说到的便是预检分诊机制。

疫情期间,对就诊人群开展筛查成了众多医疗单位的难题。“要量体温,要做调查,一个人大概要花费好几分钟。”韩琤琤说。

中心每天的就诊量超过一千人,但护士数量有限,人手不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进行筛查时医护人员与潜在的新冠患者密切接触,也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心在大门口设立了四个电子栅栏,患者先在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登记,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再来挂号就诊时,只需要机器扫脸,自动测体温后就可进入中心,整个过程不超过25秒,十分方便。

在疫情严重时,因为担心医院“病毒太多”,不少居民害怕被感染,不敢,也不愿进医院看病。为了减少病人与医护人员的接触,避免病人担心,中心在空地建造了三间两平方左右的视频诊室,来复诊的患者不用进医院大厅,就能通过视频和医生进行远程的诊断。

医生为患者进行远程视频问诊

在视频复诊结束后,医生会将签好字的处方送到机器人护士的托盘中,由机器人护士送到大厅,疫情严重的时候,机器人护士每天大概要跑好几百趟。

负责传递处方的机器人护士

对于疑似发热病人,中心专门设立了一个只有六平米的发热哨点,医生和患者隔着密封玻璃,全程无接触地进行隔离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等待转诊和消毒等工作。

发热哨点内部

韩琤琤特别强调,发热哨点内部利用各种空气装置形成完全负压的状态,哨点内的空气不会流通到房间外,而患者房的气压还要比医生房的更低一些,降低了医生被感染的风险。

03

不用出社区,

也能让三甲专家看病

“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很重要。”韩琤琤强调。强化医联体建设,便是中心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心,每一间诊室的桌上都摆着两台电脑,一台用于病历记录,另一台则用来和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视频连线。让每一位病人都去到会议室进行专家会诊显然不现实,但通过视频连线,在诊室就可以实现远程会诊。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中心每周还会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到此中心与全科医生共同进行现场查房和病例讨论。

中心内还设有放射影像远程培训中心和心电超声远程培训中心,遇到诊断难题时,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和影像传输及时与三级医院的专家取得联系,向其寻求技术支持。

“五分钟时间,专家就能给到一些诊断反馈。”韩琤琤说,“非常方便。”

与此同时,中心也努力将从医联体中收获的成长传递下去。

按照西城区对口健康帮扶工作的部署,中心选派了全科副主任医师张宇林加入到京蒙帮扶的医疗专家团队中,对口帮扶内蒙古鄂伦春旗大杨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接受专家远程指导的同时,中心的医生也通过视频的形式对内蒙古对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进行帮扶和业务培训,为提高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水平助力。

经过不断的服务模式创新,中心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在医改助推下,中心的门诊量也不断提高。

“基层人手不够。”韩琤琤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而且基层待遇不高,如何吸引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也是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