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忠臣们将奸臣贾充赶出京时,为何大忠臣羊祜秘密让晋武帝留贾充

一、忠臣羊祜秘密帮助奸臣贾充
司马昭和司马炎父子最信任的人,非贾充莫属。
贾充对司马氏家族有大恩德:先保住了司马昭的家族,才有了后来司马炎的“”取代曹氏的“”。
贾充对司马氏的大恩德,源于一件事,就是皇帝曹髦对司马昭的围攻。
法理上,皇帝是真龙天子,大臣是食皇帝俸禄者,因此皇帝诛杀大臣具有完全的合理性,俗语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图片
正常情况,曹髦要让司马昭死,一纸诏书就可以达成,此时却亲自带着大批人来杀司马昭,已经说明了不正常,这种不正常印证了“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司马昭失去了道义和法理的支持,他处于完全的劣势,而且皇帝突然带人杀到,他根本没有逃跑的时间,因此他的下场只能是死。
相信此时司马昭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包括他的家族。
在司马昭生命攸关之际,贾充挡在了前面,他不仅为司马昭挡枪,而且大声命令手下人挥戈杀了皇帝。
皇帝一死,司马昭立刻从地狱回到了人间,这瞬间的两世为人,就在于贾充对手下的那一声吼:“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此后,司马氏彻底掌握朝政,最后终于达成了以“”代“”。
贾充成了司马氏的恩人,司马昭感谢贾充,和贾充结成了亲家。
可是贾充的名声却不太好,一方面自然是他杀了皇帝,这是大逆不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贾充的为人,“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专以谄媚取容。”意思是贾充没有操守,只知道拍马屁。
贾充做事没有原则,一切只为自己的利益,而且还结党营私,使得“朝野恶之”。
到晋武帝司马炎当政时,贾充已经权势熏天,身兼三职“尚书令、侍中、车骑将军”集朝政文武大权于一身。
司马炎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自己夺曹魏天下,却担心别人模仿,因此以自己为鉴,他不会让臣子一人坐大,他御人的手段就是制衡,他重用贾充,也重用贾充的对立面。贾充对立面,领头的就是侍中任恺和中书令庾纯。
侍中任恺和中书令庾纯,乃是“刚直守正”之人,他们非常讨厌贾充,怕他祸乱朝纲,因此一直想找机会让贾充远离政治中心。
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271年5月,西北羌氐民族发生叛乱,任恺和庾纯就乘机劝说晋武帝司马炎,让贾充去关中领兵镇压叛乱。司马炎同意并下诏让贾充去西北。
司马炎此举,让朝廷的忠良们大感振奋,希望贾充走后,能使得朝政焕然一新,“望隆惟新之化”。
让奸臣贾充远离朝政,是被广大黎民百姓认可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偏偏有一位大家都认为的大忠臣,私下向晋武帝司马炎表示:贾充不能走
这位大忠臣就是名臣羊祜。《三国志.贾充传》中记载,对晋武帝下诏让贾充去西北,羊祜“密启留充”
羊祜为什么这么做?
二、羊祜是什么人
羊祜生于官宦世家,是个美男子。羊祜的文采和品格,被人称为当代颜回。
图片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的特点是有才有德而低调。以颜回比羊祜,也大致可以了解羊祜的性格。
大将军曹爽看中了羊祜和王沈。王沈也是一位名臣,当时他劝羊祜一起去曹爽麾下做官。羊祜却认为曹爽不是成事之人,因此不去上任。后来曹爽被司马懿所杀,王沈相当佩服羊祜的眼光。
羊祜的老丈人就是那位投了蜀国的夏侯霸。夏侯霸投蜀国后,和他联姻的家庭都选择离婚,只有羊祜不离婚,而且对老婆依然“恩礼有加”。
司马昭成为大将军时,也想将羊祜纳入麾下,但是羊祜却选择了皇帝曹髦。羊祜虽然选择曹髦,可是又和曹髦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司马昭杀曹髦之后,羊祜正式进入司马昭麾下。伐蜀大将钟会死后,羊祜进入司马昭的中心,担任“中领军,悉统宿卫,入直殿中,执兵之耍,事兼内外。
司马炎做了皇帝,羊祜升得更快,“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给本营兵。”成为副宰相兼京城卫戍部队司令。
这时候的羊祜,已经和贾充、裴秀、任恺和庾纯等人同殿办事,只是他是资格最浅的新锐,于是他非常谨慎,从不占先,“每让,不处其右。”
可是,羊祜并非一味忍让,而是有原则的人,为严肃军法,曾差点杀了竹林七贤之一,后来成为宰相的王戎。搞得王戎和他的从弟王衍对羊祜怀恨在心,到处说羊祜的坏话。
灭吴并统一全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既定政策,他慧眼识人,让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意为让羊祜担任对东吴作战的前线总指挥。
羊祜到了东吴前线,首先采用怀柔政策,“甚得江汉之心”,之后又用计使东吴减少边境守军。
图片
战争打的是后勤粮草。羊祜刚到前线时,军中没有“百日之粮”,羊祜就开垦良田八百余顷,到了第三年,军中之粮就达到了“十年之积”。
如此,晋军对东吴军有了极大的优势。
羊祜本人“贞悫无私,疾恶邪佞”,因此也招致了一部分人的怨恨,“荀勖、冯紞之徒甚忌之”。而荀勖、冯紞正是贾充一党。
羊祜一心一意要平定东吴,贾充却是对东吴作战的坚定反对者。
因此,羊祜站在贾充党的对立面。
可是,羊祜为什么要逆着满朝忠良的苦心,向司马炎密言留贾充在朝呢?
三、忠臣羊祜留奸臣贾充在朝的原因之一
羊祜担任东吴前线总指挥,即“都督荆州诸军事”是公元269年。而西北羌氐的叛乱是在羊祜到前线后的三年,即公元271年。
对羌氐叛乱,羊祜的态度并不以为然,他认为首要的是平定东吴,只要平定了东吴,就足以威慑西北的羌氐,使得羌氐叛乱自然平息。因此,羊祜认为“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
从公元269年羊祜到东吴前线,一直到公元278年羊祜病死的9年时间,羊祜一直在做着平定东吴的准备,这是他一辈子的大事。对羊祜来说,一切都不如他领军平定东吴一统天下的功业重要。
司马炎让贾充离开京城时,正是羊祜平吴的战略启动之时,他不希望产生变动。一旦贾充离开京城,司马炎极有可能会将羊祜从前线调回京城任职,因为贾充和羊祜同为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京城职位,贾充离开的空缺,只能由羊祜填补。
图片
而担任平吴总指挥和回京城任职两者,孰轻孰重,羊祜非常清楚。因此羊祜不希望贾充离开。
四、忠臣羊祜留奸臣贾充在朝的原因之二
魏晋时期流行玄学。羊祜本人就是玄学和儒学兼修的人。相比朝中儒家人士而言,羊祜虽然是贾充的对立面,可是他和贾充一党的矛盾并不如任恺、庾纯等人那么深,因此这些矛盾并没有影响他本人的工作。
以羊祜对西北羌氐叛乱的形势分析和司马炎的了解,他知道羌氐成不了气候,贾充即使去了西北也只是一时,以司马炎对贾充的信任,不久就会将贾充召回。一旦司马炎召回了贾充,同在京城的羊祜和贾充两人矛盾一定会激化,这是羊祜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也证明,直到贾充去世,他的地位也从来无人能够撼动,他一直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心腹。
羊祜和纯儒家人士的区别,就在于儒家人士对“”和“”的绝对化,容易堕入“腐儒”,而羊祜有玄学道家的一面,崇尚自然,因此相比儒家人士就多了几分逍遥和潇洒。
羊祜要对司马炎“密启留充”,也是他个人的权谋。
图片
一来羊祜不希望以任恺、庾纯为首的忠臣们知道自己的行为,避免树敌于这些忠臣;二来羊祜也知道,以司马炎和贾充的关系,可能传话给贾充,如此,他也就多了个朋友。
因此羊祜的“密启留充”会带来两个效果,既不得罪忠臣,又主动团结了贾充。
结果,果然达到了羊祜的目的。司马炎传话给了贾充,贾充当面对羊祜表示感谢:“始知君长者。
贾充评价羊祜为长者,可见贾充内心受到的感动。
团结了贾充,羊祜就成了朝廷中两派的朋友。如此一来,羊祜就可以在东吴前线安心经营,一心一意考虑对东吴的战事。
羊祜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死在了平定东吴的前一年。可是这场平吴功业却建立在羊祜前后经营了9年的基础上,因此羊祜当仁不让是平吴的首要功臣。
而羊祜做为领兵将领,能一直在前线待9年,不能不说没有贾充的帮助。虽然贾充反对平吴,可是他对羊祜在东吴前线的经营应该还是起到了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