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阿瞒的“甜蜜”生活

初秋的红河谷口山花烂漫,绿树葱茏。8月11日,记者早早来到太白山脚下的眉坞山谷养蜂专业合作社,探访当地养蜂产业大户袁阿瞒的致富故事。
距离袁阿瞒养蜂的坡塬地还有100多米时,一阵阵嗡嗡声便传入耳中,放眼望去,树林间一个中年人正在飞舞的蜂群中忙碌着。“不要以为养蜂很简单,养蜂那可是个技术活。”看到记者的脚步有些迟疑,袁阿瞒笑着走出蜂群跟记者聊了起来。“粗算下来,我摇的蜜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吃过,周围但凡有老人和小娃的家庭,谁家没有几瓶‘袁阿瞒’牌蜂蜜、蜂王浆。”
今年45岁的袁阿瞒是眉县营头镇红河谷村人,自小村里人都习惯叫他一声“阿瞒”。15岁起,因为家境困难,袁阿瞒跟着师傅天南地北干起了“养蜂人”,说起自己这段人生经历,袁阿瞒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无奈和叹息。那些年,袁阿瞒像候鸟一样跟随季节变化“追花撵蝶”,起早贪黑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别人都在踏青赏花,而他要远离村庄,选一处偏僻地方,搭个窝棚便是一个家了。在炎热的夏天,在闷热的窝棚里一动就是一身汗。晚上,蚊子嗡嗡围着他“亲热”,浑身上下留下一个个痛痒难忍的大红包。
 然而,谁能想到2012年的一次意外,让他的蜂群几乎“团灭”,加之那一年母亲患病,雪上加霜的打击让袁阿瞒一家陷入困境,他家被村里列入贫困户。当时,袁阿瞒心里非常难过,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还年轻,靠政府过活算咋回事呀?那一年,他暗下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尽早脱贫致富。
2014年,袁阿瞒东拼西凑借来5万元,托人买来80多个蜂箱重操旧业。为帮助他早日脱贫,县上也多次派养蜂专家上门指导,镇村干部也不辞辛苦为他争取来一笔助农贷款,有了技术支持和本钱,袁阿瞒的干劲十足。
当年,袁阿瞒的80多箱蜜蜂就获得了丰收,他也顺利实现了脱贫目标。次年,他又筹措来16万元,把养蜂场规模扩大了好几倍,蜂箱发展到400余个。
2016年,袁阿瞒成立了眉坞山谷养蜂专业合作社。从那时起,他没黑没明待在山里,用超出常人数倍的勤劳付出,把自己练成了当地群众眼中的“养蜂奇人”。张家蜂场需要降温了,李家蜂场到培育新蜂王时间了……他只要看一眼,比主家还清楚。
说到这些故事,袁阿瞒风趣地告诉记者:“你看,如果蜜蜂挤成一疙瘩爬到蜂箱口嗡嗡叫,那是给养蜂人‘提意见’呢,肯定是蜂箱里太热,蜜蜂口渴了,如果养蜂人还不给蜂箱遮阴加水,这箱蜜蜂肯定就‘罢工’了。”
听着袁阿瞒这样解说养蜂经验,站在一旁许久的红河谷村书记张军辉一边笑,一边不住地点头。他告诉记者:“袁阿瞒这个人就是实在,眼下,村里有好些人都要跟着他学养蜂。照目前这个发展速度,不出3年红河谷村就会成为县里的养蜂产业基地。到那时,外地游客来红河谷看美景时,还能品尝村里的上等蜂蜜,那个好光景想想都美。”
如今,用袁阿瞒名字注册商标的蜂蜜、巢蜜、蜂王浆等一系列产品,已经在宝鸡等地的市场上打出了名气。袁阿瞒经营的眉坞山谷养蜂专业合作社,也获批成为宝鸡市“中蜂产业扶贫基地”。说到这些,袁阿瞒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后,我要带动更多困难村民加入‘甜蜜’生活,我要和大家一起跑步奔小康!”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