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为导向、特色做文章,各地家庭农场因地制宜谋发展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各地家庭农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呈现出了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等各具特色的形态。
今日工作参考栏目为您带来,各地家庭农场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之路的经验。
精准把脉,按需生产
江苏镇江句容市的如花家庭农场创办于2009年。农场根据宕口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规划,既增加了农场景观,又培育了长期产品。农场沿山体种植多个品种的鲜桃。在山体泉水口下面的水面低密度处,农场放养了容易成活的鲫鱼,在树林和桃林里散养了鸡、鸭、鹅等家禽,在宕山外的零散山地上还种植了旱杂粮和西瓜。
农场坚持生态立农的理念,不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良好生态环境也回报出安全、优质、口感上乘的农产品。农场的“野鸡红”品种鲜桃卖出了一斤30元的高价;生长一年的母鸡每只售价都在100元以上;土鸡蛋都是按个卖,每只售价达到1.8元,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
依托当地的富硒土壤,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国奇农兴家庭农场转变种植结构,在富硒农产品上做起了文章,主打“藁优2018”强筋麦和“张杂谷”谷子。
2017年1月,农场分别注册了“三河一道”“藁南黄金”两个商标。农场生产的藁优强筋麦每斤价格比一般小麦高出0.2元。“张杂谷”产量高、口感好又富含硒元素,市场销路顺畅。“三河一道”优质紫麦年销售量6万公斤、“藁南黄金”系列富硒小米产品年销售量4万公斤。以有机和功能营养为特色,农场年增加收入超过20万元。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青海大通县宝丰家庭农场是西宁市大通县首个家庭农场,在沿袭本地种植蚕豆的传统基础上,农场大力推进麦豆轮作。2014年,农场主鲁宝文了解到陵西一寸蚕豆的品质好、售价高。于是,当年在县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农场从青海省农林科院引进了陵西一寸蚕豆进行试种。
2017年,鲁宝文参加了在陕西省杨凌区举办的为期十天的培训,掌握了黑大麦种植的基本情况,并再次成功引进种植。禾本科的小麦、黑大麦和豆科的蚕豆、豌豆进行轮作倒茬,在提升作物品质的同时,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改变杂草生态环境,抑制病菌生长,可以有效防止作物病虫草害,维护生态环境。麦豆作物轮作,农场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嘎旦扎拉嘎嘎查,成立于2016年的白海林家庭农牧场立足多元化种养。农牧场流转了周边农户的800亩地,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多种作物,并同时养殖了羊和肉牛。多种种植作物和牲畜养殖,降低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市场导向,农旅结合
成立于2013年的向阳花家庭农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发展绿色瓜菜生产、休闲采摘农业、市民菜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农场规划建设了30亩“一分地”市民菜园:将一亩地平均分成8份,每份每年按照800元的租金租赁给会员。菜园采取土地租赁、托管和半托管的方式进行经营,菜熟了会通过微信通知,会员随时可以到自己的菜地采摘。农场每年还定期举办吃瓜大赛、扒土豆、扒花生等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体验。
受三峡库区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相对困难。重庆涪陵区洪家大院家庭农场适度流转农户承包土地,打造精品果园,发展多功能农业,通过农旅结合扩大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农场瞄准采摘客,打造“四季果园”。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农场在主打葡萄种植的同时,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水果,先后引进了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同时种植了水蜜桃、黄桃、草莓、车厘子等多种水果。四季有果摘,当然能四季有客来。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莹
设计:刘然
责编:裴逊琦
监制:杜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