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纸短情长!十七封感谢信看见千里之外爱的力量

“我真心地感谢您在风雪中,给我送来了如此珍贵的爱!感谢您,愿好人一生平安。”

“现在我是学生,我的任务是学习,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只有这样我才不愧对爷爷奶奶,不愧对国家,不愧对您对我的帮助,若我将来学业有成,我一定会报效国家,报答您对我的恩情......”

中窝小学一角

这是两封来自中窝小学学生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承载着满满的感恩和努力向上的决心。它们将和另外15封感谢信一起“隔空”发往1800公里之外的广州爱心人士手里。7月初,对于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松桂镇中窝村驻村工作队员寸家乐来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他陆陆续续接到了中窝村、大营村和辛屯镇新登村17名学生写给远在广州爱心人士的感谢信,他要用手机将收到的每封信进行拍照、存入相册,然后点开微信逐封发给标记为广州的好友。由广州爱心人士自发组织的“一对一、一对多”捐资助学活动,让山区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和希望。

相隔千里远 关爱一片心

每天走山路上学的孩子们

故事还得从今年6月1日说起。这一天,身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的寸家乐来到中窝小学看望孩子们。中窝小学校长王学艺告诉他,学校里有几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情况不是很好,如果有爱心人士可以对他们给予支持,减轻家庭经济上和学生思想上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王学艺校长反映的情况,让寸家乐想起了一件事。曾经于2011年至2012年由中船集团派驻鹤庆县挂职副县长的黄国洪,虽然挂职只有一年多,但一直牵挂着鹤庆的教育,2019年他曾与寸家乐联系,表达过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

寸家乐(右一)入户家访了解学生情况

于是,寸家乐拨通了黄国洪的电话,“一对一、一对多”的资助行动就此在鹤庆与广州两地同时展开:在鹤庆,寸家乐和王学艺带头对资助学生进行调查,一份17名学生详实的调查名单出炉,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在校生,他们品学兼优,有的是贫困户子女,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也有的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广州,黄国洪积极发动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有10人确认参与爱心资助活动,并对照着名单进行了认捐,其中一位爱心人士资助了8名学生。他们对资助对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全程帮扶,标准分别是幼儿园、小学500元/年、中学1500元/年、大学3000元/年。

据寸家乐介绍,爱心人士已将资助款全部打入了17名学生监护人的银行账号里。

爱心资助让这个女孩努力奔跑

杨丽琴给张叔叔的感谢信

杨丽琴是中窝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家曾是建档立卡户,家里一共有6口人,靠着父母传统的劳作要养活外公、外婆、哥哥和杨丽琴四个人,哥哥和杨丽琴都在读书,外公、外婆身体又不太好,这个家庭的生活一度拮据。

但杨丽琴并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打倒,她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走着崎岖的山路赶着去上学,从不迟到,在学校她认真学习团结同学,她只想凭自己的努力带给这个家庭希望。当问到每天走那么长的山路累不累时,她笑着说:“不累,我喜欢在这条山路上奔跑。没有伞的孩子就要努力奔跑!”

杨丽琴在松桂镇小学生运动会中以33秒47的成绩打破女子200米记录

自杨丽琴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现在杨丽琴和哥哥读书有教育帮扶,父母参加技能培训,家里用小额信贷和补助发展起了种养殖产业,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一定会把这份爱心的火炬传递下去,传递给每个人,让人间处处都是爱的春天!” 杨丽琴在信中这样写道。

“长大以后我也要发光发热照亮别人”

杨满花给张叔叔的感谢

“我有时候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连父爱是什么都不知道。”很难想象,这么沉重的话竟然出现在一个孩子的信中。这个孩子名叫杨满花,今年13岁,是鹤庆县松桂镇中窝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

杨满花小的时候,因为父母不和,父亲离家出走,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姐弟俩从小就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姐弟俩经常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生活看不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正在练书法的杨满花

每天早上杨满花早早就要起来做家务,然后牵着弟弟走近1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上学,放学后又牵着弟弟回到家中,开始割猪草、洗衣服、做饭、写作业,等着爷爷奶奶回家吃饭。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每天出去劳作都很辛苦,杨满花说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和弟弟正在一天天长大,爷爷奶奶却在一天天变老。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真的很累,我一直在很努力地学习,我不想让他们失望。”杨满花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当妈妈告诉她爱心款已经打到银行卡里的时候,杨满花高兴了好几天,想着终于能够减轻家里的一些负担。今年期末考试,杨满花获得了松桂镇前三的好成绩。“长大以后我也要让自己发光发热,去照亮别人。”杨满花说。

“我只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爱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活动,不仅仅让杨丽琴、杨满花看到了希望,也让另外15名学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有了保障。

当被问起如何想起要发动“一对一、一对多”的捐资助学活动时,电话那边的黄国洪告诉记者,“我挂职期满回到广州曾和朋友说起鹤庆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很困难的情况,几个朋友纷纷表示,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这些孩子。”

“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因为山区孩子要走出大山,读好书是直接改变命运的一个途径。对我来说,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助力贫困山区的孩子,也是我多年的愿望。”资助了8名学生的爱心人士张新平这样说道。

人生之善莫过于助人,助人之德莫过于助学。看着这17封感谢信,隔着屏幕都能感到一份满满的感动。纸短情长,这十七封感谢信,让我们知道爱的力量有多强!

云南网记者 翟芯冉 通讯员 李保彤 方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