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贫让“红薯干”成为香饽饽——宜章县杨梅山镇鸡公坦村见闻

人民网长沙8月27日电 仲夏时节,正是稻花抽穗、挥汗如雨如雨时。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走进宜章县杨梅山镇鸡公坦村,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村民辛勤地忙着除草、施肥、松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自从2015年3月开展交通扶贫以来,现在村里各自然村基本都修通了水泥路,有的路段还加装了防护墙,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而且为全村实现脱贫夯实了基础。”宜章县杨梅山镇鸡公坦村党支部书记欧群昌高兴地介绍道。

鸡公坦村,因村子北面岩洞(俗称坦)内有块石头象鸡公而得名,位于五盖山脉南麓,与苏仙区五盖山镇相邻,平均海拔840米,此地石漠化严重,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高寒山区。全村有346户1139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20余亩,下辖长窝、新长窝、上洞等2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73人,属于省级贫困村。主导产业主要有红薯干、肉牛养殖、茶叶、蔬菜、水果种殖等。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在未开展交通扶贫之前,该村除了有条省道207线穿村而过之外,全村13个组20个自然村,基本都是泥沙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当时交通严重滞后的真实写照。出行不便、农产品拖不出去、物资运不进来的残酷现实,加剧了全村人刻不容缓尽快修路的迫切愿望。

经过积极争取,2015年3月,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市公汽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大藏代表市交通运输系统,担任了驻宜章县杨梅山镇鸡公坦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从此,开启了交通扶贫的序幕。

“受组织委派,我们到鸡公坦来扶贫,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交通扶贫。只有把路修好了,老百姓脱贫致富才有希望。”陈大藏深谙此理。随后走访调查,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商议,集思广益,集体决策,凝聚共识。

2015年,陈大藏积极奔走,多次向市、县交通运输局请示,争取立项建设通组公路。项目确定后,立即付诸实施。村里干部带头捐款、无偿让田土、自行移除青苗,掀起了积极参与修路、支持修路的热潮。

一段段路基合格交付后,郴州路桥宇康公司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立即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为了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郴州路桥宇康公司项目分部针对高寒山区的特点,制定了科学施工方案,严把质量关,以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一斗斗经过严格级配合格的混凝土出炉,源源不断运送到工地;一段段新铺的水泥路面,覆盖上了薄膜,及时进行洒水;一条条建成通车的水泥路,承载着村民的欢声笑语。

公路建设,铺下的是路,连通的是民心。自2015年至2020年,该村总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6条通组公路,平均宽幅达4.5米,总里程10公里,如今鸡公坦村通组公路条条通畅。

公路通,产业兴,脱贫快。红薯干作为鸡公坦村传统主打产业,由于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质良好,种出来的红薯含糖量高,传统纯手工制作,甘甜可口,在当地享有盛名。可即便是有这样一张“名牌”,因村民“各自为政”,这张“名牌”始终没有发挥优势,这座偏远的小山村始终被贫穷所限制。

虽然有着天然种红薯的优势,奈何村里年轻人都往外跑,缺少致富带头人,就是出不来效益。为此,2013年,在外创业多年的欧群昌应组织邀请,回到了村里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通过广泛调研、多方座谈、外出考察,达成了发展红薯干产业,撬开致富之门的共识,与村支两委研究讨论,相继出台了发展规划和奖励措施,把晾晒红薯干的传统产业,作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为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欧群昌从2014年10月因地制宜,成立专业合作社,几乎户户都制作红薯干。红薯干成为全村的唯一产业,也是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生命线”。当年收购村民的红薯干4万多斤,因各户质量参差不齐,他亏损5万元,而村民却从中尝到了甜头。

创业的道路虽然艰辛,但是一时的挫折并没有打消欧群昌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干劲。2015年,他从外地引入合作者,一同流转土地503亩,合伙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3600余平方的集冲洗、加工、脱水、消毒、包装等为一体的天然晒场,当年出产8万余斤红薯干,把价格16元一斤拉到了20元一斤,使红薯干产业成为了村民真正的“金元宝”。2017年,欧群昌自立门户,投入128万元建设了一个640平方米的厂房,当年加工2万余斤,收购村民红薯干5万余斤。2019年,他又投入28万元,按照绿色天然食品的要求,建立了试验室、检测室等,当年加工近10万斤,产值达200余万元,全村红薯干收入达870万元。

一块红薯干,造就大产业,让全村人腰包鼓了起来。该村通过产业带动、易地搬迁、教育扶贫等等措施,共脱贫94户365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31.52%降为0.51%,2018年,鸡公坦村通过省、市、县脱贫验收,顺利从省级贫困村出列。

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该村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村流转土地1400余亩,预计今年红薯干产量40多万斤;种植烤烟180亩;涌现了杨名高、杨楚茂等4个养牛大户,黄牛养殖规模近70头。村里陆续建设了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篮球场、远程教育室、图书室等设施,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日子越过越精彩。(唐星波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