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优结构,农业更“绿”更高效

洪水渐渐退去,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
“300多亩水稻,有小半绝收了。不过200多亩抢救及时,灾后管理也科学到位,目前看长势恢复得不错。”8月26日,在庐江县白湖镇梅山村外,种粮大户朱中文告诉记者,前几天刚刚喷了叶面肥和药剂,可以防治病虫害和帮助水稻快速恢复生长。
前段时间,稻田里还是浑浊的洪水。现在已经是浓绿一片,挂着金黄色稻花的稻穗刚刚抽出一点,看上去令人欣喜。“恢复得不错,目前看如果后期没有大的灾害,产量最起码能恢复八成。”朱中文说,去年开始他就开始调整结构,转种优质糯稻,不仅好卖而且价格高,今年虽然遭了灾,但产量损失可以靠优质高价来补,“从现在江西那边早糯稻上市价格看,比去年还要高一点。”
从片面追求高产,到面向市场优化结构追求高效,近年来我省农业生产的“指挥棒”在转换。从夏粮看,今年优质小麦种植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而借鉴小麦生产经验,今年在一季稻种植上,各地大力推广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订单式收购的运营模式。“据初步统计,全省落实优质专用水稻面积1868.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7.6%。”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介绍,下一步,将对149个规模5000亩以上的片区,共计141.5万亩优质稻全部绘图上网,做好供需对接。优质稻比重增加,有助于提升种植效益,减少因灾损失。
“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面向长三角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日前专门召开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在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小宗类、多品种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建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8月21日下午,第四届安徽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举办。记者看到,有多个利用秸秆和畜禽废弃物进行菌菇种植的项目。“既发挥了金寨菌类资源优势,又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植菌菇后的残渣还能生产有机肥。这样的循环经济应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参赛的项目负责人王汉青说。
持续抓好农业绿色发展。今年上半年,我省2019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签约项目已开工99个、开工率99%,完成投资130.53亿元、占计划的58%,已建标准化收储点750个、覆盖约70%粮食主产区乡镇,培育千吨以上规模企业660家。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610个,109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二维码质量追溯。
让绿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按照“一县一业”“一县一特”要求,紧盯特色抓生产,紧盯品质抓加工,紧盯品牌抓销售,依据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深度融入沪苏浙产业链。(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