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不是梦,《八佰》为中国战争片逆天改命

2020年8月29日|总第2247期

上映9天,电影《八佰》票房破16亿,观影人次超4000万。如果本周末票房表现突出,那么它将很快突围20亿票房仓位,向30亿俱乐部迈进。

作为影院复工后的第一部商业大片,《八佰》这把火烧得够旺。这也意味着,在中国电影票房的第一梯队里,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事实上,《战狼2》和《红海行动》都是建立在大国想象基础上的军事动作片,和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抗日剧一度是国产电视剧经久不衰的一大类型,琳琅满目,泥沙俱下。长期以来,抗战题材的高曝光度、低美誉度,使其很难在市场中突围。如今,向30亿进军的《八佰》无疑打破了这种怪圈。

就在昨日,管虎、郭帆、路阳执导的电影《金刚川》发布了概念海报,这部备受关注的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片掀开了神秘面纱。影片备案信息显示,“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如果说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战争奇迹,那么7月开机、10月上映的《金刚川》也注定会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样由管虎执导,旗开得胜的《八佰》能否分给《金刚川》一点票房运气?

三大题材与两大流变

在《八佰》之前,最近上映的战争片应该是2019年的《打过长江去》《解放·终局营救》《八子》,但票房都没有突破5000万。

《打过长江去》和《解放·终局营救》都属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前者拍摄的是渡江战役,后者讲述的是解放天津。但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决胜时刻》等影片的轰炸下,两部战争片都不显山不露水。

《八子》则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位母亲将八位儿子送上战场的故事。如果《八佰》在去年7月上映,那么基本就凑齐了国产战争片的三大传统题材:红军、抗战、解放。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决战》和《大进军》之后,以解放战争为蓝本的战争片相对较少,比较知名的有《集结号》《太平轮》《智取威虎山》等;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战争片,通常是以重大纪念日献礼片的形式出现,比如《古田军号》《勇士》《遵义会议》等。

相比之下,抗战题材影片在数量、表现形式、美学风格、运作模式上都更加丰富多元,成为最具典型意义上的国产战争片,代表作有《太行山上》《百团大战》《南京!南京!》等。

除了传统的三大题材,抗美援朝也正在成为国产战争片一个新的拓展空间。2016年上映的《我的战争》之后,目前至少有3部抗美援朝电影已经启动,分别是《我们的战争》(电影版)《金刚川》《冰雪长津湖》。其中,前两部预计今年会与观众见面。

由于战争片一般多会涉及到军史、党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直是战争片最有代表性的厂牌。但随着电影市场化改革推进,战争片在创作上也出现了两大流变。

第一,由于战争涉及到的很多主题,有天然的戏剧张力,因而它吸引到了不少一线大导演的青睐。他们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产战争片的原始风貌。

在韩国写实风格战争片的刺激下,冯小刚与韩国特效团队合作,拍摄了《集结号》,口碑与票房双收,某种意义上是国产战争片一个分水岭;张艺谋在制片人张伟平的操持下,请来好莱坞一线明星加盟拍摄了《金陵十二钗》,提升了国产战争片的国际视野。

陆川的世界主义立场与在大屠杀中反思战争的主题表达,让《南京!南京!》饱受争议;吴宇森的《太平轮》残剑为二,空留下一声叹息;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丁晟的《铁道飞虎》则在类型化探索上各有千秋。

第二,由于主旋律电影的市场表现与社会传播越来越被强调,一批积累了丰富类型片创作经验的香港导演加入到了战争片的创作中。

香港导演拍摄的战争片有一种“去政治化”的倾向,但也有因不熟悉革命战争历史而产生的隔膜。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一马当先,给战争片镶嵌上了武侠片的浪漫气质,“徐老怪”的奇诡想象,让红色经典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我的战争》之后,彭顺又拍了一部战争片《打过长江去》,已于去年上映,同样反响一般。

林超贤在《湄公河行动》小试牛刀之后,啃下了《红海行动》这块硬骨头,树立起了中国当代战争片的标杆;刘伟强拍的《建军大业》四平八稳,给“建字三部曲”收尾。随后,凭借《中国机长》的抢眼成绩,他也成为一位能将主旋律玩出花的香港导演,博纳的战争大戏《冰雪长津湖》也还由其执导。

谁是下一部《八佰》?

由于抗战题材在电视上的高曝光度、低美誉度,使得抗战电影在商誉上很难有保障。因此,单从市场角度来考虑,拍摄一部聚焦历史“盲区”的战争片,是有一定题材红利的。毕竟“中流砥柱”叙事的书写,观众早就在电视剧中看了无数遍。

但如果说《八佰》大卖完全吃的是题材红利,那也是有失偏颇。

同样是讲淞沪会战,2017年的《捍卫者》豆瓣评分7.6,口碑不错,票房却只有1000多万。

《捍卫者》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中姚子青率部死守宝山的英勇事迹,是“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前刚刚打过的一场血战。事实上,姚子青与谢晋元是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抗日战争章节中提到的少数国军军官里的两个。

时间往前推移,2010年讲述常德保卫战的《喋血孤城》票房依旧惨淡,2011年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狙击手题材战争片《遍地狼烟》也不怎么上座。可见,重要的不是拍什么,而在于怎么拍。

在我看来,《八佰》的成功,是三个要素的合力。

第一,电影工业的发展。

战争片一定是所谓的“重工业电影”,十分考验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众所周知,冯小刚拍《集结号》就是受韩国《太极旗飘扬》影响,影片拍摄中也使用了大量韩国团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已经能够拍出《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电影的国度,攻克一部高水准战争片的工业基础已经形成。

第二,电影市场的扩容。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达到640亿。而在《金陵十三钗》上映的2011年,全年票房不过130亿。《金陵十三钗》的票房为5.9亿,如今电影市场已经扩容为之前的5倍,理论上,一部代表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准的战争片的票房上限也应该是30亿。

有了对市场的较好预期,才能增加预算,拍战争片是很烧钱的。像《八佰》这种高投入的商业片,不管是画面质感、创作空间,还是营销声量,都要比中低成本的《捍卫者》更有优势。

第三,电影美学的升级。

不管是一比一等比例搭景,还是对群众演员进行大量培训,《八佰》都旨在打造一种中国观众不曾看过的战争片。这可能是中国电影人第一次,用一种全人类都能适应、看得懂的语言表现中国人的抗战。

事实上,在漫威超英电影之外,战争片近年来也逐步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像《狂怒》《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决战中途岛》《1917》等优秀战争片先后在中国上映,不管是在拍摄手法还是创作理念上,都对中国电影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既然战争片的商誉已经被重塑,下一部《八佰》又在哪里呢?

在以下两个方向,国产战争片不妨再做突围。

第一,在三大传统题材之外,不断拓展新的题材空间。

目前来看,至少抗美援朝题材已经解禁。那么,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印自卫反击战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创作了呢?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对相关题材影视作品的控制,并不足以赢得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印度为例,以中印边境冲突为蓝本的电影,近几年就拍了好多部,如《黎明前的拉达克》《帕尔坦》;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影片,有《核弹英雄》《炸星记》《第三次世界大战》。同样一段历史,如果我们不去表现,就会逐渐在大众文化中丧失话语权。

第二,除了现代战争片,也可以挖掘一下历史战争片的潜力。

2014年,韩国电影《鸣梁》的成功对中国电影人带了不少刺激。然而,我们随后挖掘的民族英雄题材影片——《荡寇风云》《龙之战》却实在是不大成功。韩国2018年的古装战争片《安市城》,虽然在史观上有比较狭隘的地方,但在技术上与类型片的技巧上,却完全是领先的。

以历史宫闱片与武侠片为代表的古装片,是中国电影开启大片时代的领头羊。然而,2010年以后,古装片在大银幕就逐渐走向没落,唯有加上魔幻的壳,才能大卖,是时候让古装片再多条腿走路了。

《八佰》的成功表明,只要是与中国人的民族历史记忆相关的故事,在电影工业的加持下,同时革新电影语言和美学,那种激荡人心的情怀总会吸引到不少当下的观众。

【文/杨文山】

责编|久酒 主编|铁皮小鼓 监制|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