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麓一座文化园林 以摩崖石刻闻名 从唐代至今有近400方石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文艺爆棚的话,实则不是寻找诗和走遍各地,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向往。诗和远方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更像表达自己的信仰。纵观历史,各位书法文学大家无一例外都把对生活的期许、不满、赞叹都挥笔疾书以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众多人才辈出的人物也留下多首供后人探究的诗篇。也奠定了中华礼仪之邦文化大国的基础。而天柱山的山谷流泉文化园就像是一本厚重的诗文集。以林泉装帧靓丽的封面,以诗文涵蕴厚重的内里,以石刻组成精彩的片段,步入其间,仿佛翻开“诗与远方”的长卷。文化园汇聚了从唐代到当代一千多年间近400方石刻,诗词赋铭记文体兼备,楷行草隶镌五体俱全,书法纷呈,内容丰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都说潜阳有十景,山谷流泉变是其中之一。山谷流泉文化园位于天柱山麓山谷间,园内古木参天交错,远望像一个洞口,一条小溪穿谷而过,溪中巨石若牛,所以也名为“石牛古洞”。山谷流泉发源于及第庵的左山,曲折潜流六七里至凤凰山下,石壁陡峭,松萝丛覆,泉流其间,宛转激回,实乃不可多得的山水胜境,“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道尽了王安石对山谷流泉文化园的赞美和眷恋,让这里成了很多人神往的地方。单看名字,山谷流泉似乎是“山谷”与“流泉”的组合,实际上却是一座文化园林,以摩崖石刻闻名遐迩。在长达1500余米的山谷两岸的石壁上,虽迭经自然风化和人为的损坏,仍尚有314处石刻清晰可见,是安徽省现存最集中、保存也最为完好的摩岩石刻之一。

古往今来,这些刻石乘风而来,融进了许多文学的元素与时光的记忆。从文人墨客到现代艺术家,欣赏了古代大文豪的千古佳作,再走进汤洪泉水墨山水作品展,看现代书法家是如何诠释“文化与艺术。题刻作者多达数百余人,题刻内容无所不包,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则有真、草、隶、行、篆,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文人墨客都曾题字崖谷。用艺术长廊来形容山谷流泉公园再合适不过了,仿佛再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徜徉于此,物我两忘,吟咏唱和,题辞勒石的场景。

走在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中,散发着飘逸之气,俨然一部历史巨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文学大家在这里挥笔成墨,将内心泊歇于山水间,所有的景物都成了他们思索和写作的主题,进而化成某个美景、某个意象,那经过反复锤炼的句子在时光中传承延续,让整个园子充满了文学和生命的气息。毫不夸张地说,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是一座浑然天成的艺术博物馆,见证着历朝历代的石刻艺术,同时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除了文化上的雅韵外,景区在景观方面下足功夫,不断地恢复历史遗存,同时精心设计了忘归楼、涪翁亭、东坡别业等建筑群,古色古香,情景交融。此外,园内林木参天,绿意盎然,苍松翠柏,青翠欲滴像是一幅泼墨山水画。再加上浓厚的人文气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也许你知道唐人曹松对天柱山的赞美,可曾知道“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缥缈间”的山谷流泉文化园?天柱山的“雄奇灵秀” 为多少人所折服,殊不知,山谷流泉文化园也最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