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家门口新名校,广东拼了!

新学期开始,广东各地新建不少学校、新增一批学位:
东莞22所新建改建的公办学校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学位2.8万个;佛山超30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投入使用,再添3.6万个学位;深圳新增6所普高学校……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位选择。
公平而有质量、均衡且优质的教育,是市民对教育的核心诉求。那么,广东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供给,如何办出受市民欢迎的好学校?
1、是不是不清楚2、您认为优质学位最核心的三个因素是?(可选3个)(可多选)师资软硬件设施等教学环境校园管理教研情况教学特色其他提交
集团化办学“催化”新名校▶▷
集团化办学以直接建校、委托管理、合作帮扶等形式逐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铁英中学正式启用!”近日,广铁一中教育集团在番禺、黄埔新增2所新成员校,分别新增学位24个班、36个班。至此,该教育集团已拥有成员校10所、师生超1万人。
集团化办学将有效地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破解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适龄儿童“上好学”的需求。
今年7月,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省培育创建不少于100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充分发挥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
图片
广铁一中教育集团成员校铁英中学9月1日迎来首批新生。
集团化办学是各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以直接建校、委托管理、合作帮扶等形式逐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广州已成立63个教育集团,覆盖314所学校(含校区、教育集群)、38.2万名学生。每个非中心城区都有市属教育集团在当地办学,带动非中心城区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江门已成立53个教育集团(不含引进的民办教育集团),纳入教育集团的有60所幼儿园、210所普通中小学、12所中职学校,分别占各学段学校总数的9.5%、40.5%、63.2%
东莞已组建26个教育集团,其中22个教育集团获得市财政支持,认定首批30所品牌学校,并确定第二批30所品牌培育对象学校,计划到2021年培育100所品牌学校。
在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百年名校东莞中学托管的南城中学尝到了“甜头”。4年前,南城中学更名为东莞中学南城学校,今年中考成绩刷新历史纪录,有58名学生考出700分以上的好成绩,学生平均分更是超出全市平均分25分。“无论是社会口碑、教育教学成果,还是教职工精气神,这所学校都有大改观。”东莞中学校长兼南城学校校长黄灿明感慨地说。
在集团化办学效益逐渐彰显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教育专家指出,一些教育集团成员校数量过多,运营成本和管理协调成本增加,并出现优秀师资稀释问题,容易演变成“摊大饼”式的集团化办学。
“合理控制教育集团办学规模,防止出现集团规模过大导致办学质量滑坡,避免优质教育资源稀释”“原则上一个教育集团覆盖的学校(分校区)数不超过9所,覆盖的学生数不超过1.5万人”“组建跨市域、跨县域的教育集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广东对新一轮的集团化办学,有了更清晰的指引和要求。
“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有效地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说,集团化办学正在逐渐改变教育生态和资源格局,有效地缓解了“择校热”“学区房”问题,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有名师才有优质学位▶▷
办好学校,好老师是核心资源
新增学位,如何成为优质学位?答案是有一支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学位供给不仅仅是规划建设问题,其本质是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实践。”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说,学校建成后,如何同步配套配备优秀师资、开设优质课程、建立高效教研体系、打造先进校园文化,是从本质上化解学位不足难题必须直面的。
办好学校,好老师是核心资源。广东正加大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内引外培力度,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一批以清华北大博士生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教师,站上了讲台。
今年秋季,广东实验中学迎来一批新教师,包括11名博士,其中9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去年5月深圳中学新聘35名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北大……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正在成为教书育人的新生力量。
“优质师资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前提。拥有更渊博的知识、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视野的青年教师,可以在教学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受益。”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说。
图片
广东实验中学。
一批本土优秀教师,正晋升为名教师、名校长。
广东正在实施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项目,其中省级培养项目以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批遴选学员500名左右进行培养,目标到2035年培养数以千计教育家型教师。市、县级培养项目则由各地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一批改革创新项目,激活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
东莞近两年实施220个市级培训项目,培训26万人次,形成约3600人的名优教师团队,省级名师数量位居全省第三;江门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对教师编制的核定,并进行动态分配调整、合理调配教师,满足新扩建学校的教师需求。
“教师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下多大力气都值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说,广东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坚持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内涵式发展建设家门口好学校▶▷
内涵发展、百花齐放,正在逐渐成为不少学校的教育共识
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公办小学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已有156年的办学历史,这所百年老校经过微改造,如今正焕发新颜。由于周边是老城区,扩建难度大,朝天小学无法拥有标准田径场、足球场,但充分利用校内场地,建设一片多功能户外运动场和天台网球场,让孩子们更多、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
口碑好、水平高的名校,数量有限;进展快、效果好的集团化办学,成员校数量有限制。广东教育界也在思考:新增优质学位,如何满足市民对更加公平、更多样化、更有特色教育的需求?
优质资源外溢的效益是有一个‘度’。”方晓波分析,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因地制宜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推动学校的“普遍优秀”。
内涵发展、百花齐放,正在逐渐成为不少学校的教育共识。
广州组建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参与办学的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发挥教研资源向教学实验转化应用的先天优势,以“文溪雅荷”课程文化引领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发展,对集团成员校的校本教研、实验教学、师资发展等提供支持,为成员校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图片
广州南沙区实验幼儿园使用的是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开发的“文溪雅荷”幼儿教育课程。
珠海正在培育中小学特色项目,打破千校一面的传统样态,形成百花齐放的多元教育格局与教育生态。近4年先后有136个项目列为中小学校特色项目培育对象,46个优秀项目认定为“珠海市中小学校特色项目”。
东莞积极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建设松山湖未来学校实验区,并高标准筹设未来学校,松山湖未来学校计划于2020年底动工建设,进一步激发内在潜力,提升办学水平。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家门口好学校是家长学生的新期待,更是走向优质均衡教育的新路径!
地市样本
深圳:努力实现“有学上”“上好学”
9月1日,深圳中学(泥岗校区)迎来首批新生,高一年级44个班2140名新生将进行为期5天的军训。
今年,深圳将新增6所普高学校,进一步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高中学位选择。日前,记者从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2020至2025年,深圳将一次性拿出29个地块保障高中学位建设,其中4个地块建设高中园,已确定37所高中的建设用地。
高中学位紧缺、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等问题,是深圳教育的瓶颈。近年来,深圳加大学位供给,努力实现“有学上”“上好学”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图片
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图书馆。
“有学上”
到2025年新增近10万个普高学位
近年来,随着异地高考政策实施和深圳户籍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深圳学位需求增长显著,同时由于深圳土地资源紧缺,学位十分紧缺。
这一矛盾在高中阶段尤为明显。去年深圳中考录取结束后,有关公办普高录取率下降的消息就引发市民的焦虑。
回应市民的需求,深圳2019年末出台《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提出,深圳将超常规高质量建设高中学位。到2022年,将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以上,2023至2025年将再新增公办普高学位3.7万个。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建设,到2025年,将新增公办普高学位近10万个,公办普高录取率达到56%以上。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深圳,如何腾挪出土地,保障新建高中建设?新建高中选址何处?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称,37所高中用地已全部明确具体选址,有24所主要为国有储备用地,3所为已有学校改扩建,10所用地大部分为空地。4座高中园选址分别在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其中3座计划在2022年之前建成,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中园计划在2022年之后建设。
为了保证高中建设能够超常规、快速实施,在市政府领导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深圳市教育局,对规划中的学校从可实施性角度进行了筛选。筛选出来的29个地块具有很强的规划操作性。37所高中中,福田区1所、罗湖区2所、宝安区5所、龙岗区6所、龙华区6所、光明区5所、坪山区6所、大鹏新区2所、深汕特别合作区4所。
“上好学”
下大力气外引内培优秀教师
在深圳学位持续增加的同时,如何以优秀师资保障高质量教育?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深圳不断创新面向应届生招聘教师办法,通过扩大学校招聘自主权、完善招聘方式、扩大招聘范围等,由过去的“零星式”转向“成批次”引进,中小学优秀人才引进加速。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深圳市招聘的9968名毕业生中,研究生学历的有6610人,占比66.3%;从部属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共4892人,占比49.1%,同时,加大从非师范院校引进毕业生力度,从“双一流”A类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2101人,占比21.1%。其中,清华北大毕业生显著增多,从2017年的6人提升到2020年的245人,占比达8.5%。
去年,深圳中学一次引进20名清北硕士博士生引发广泛关注。今年,泥岗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深圳中学2020年高一招生计划达2140人,较2019年增加1340人。
扩招后,深圳中学如何配备优秀师资,保障教学质量?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表示,在此前3年多时间里,深中一直在为新校区的开办储才蓄能,引进了100多位高学历、高专业水平的优秀师资。目前深中有博士60余人,北大、清华毕业的教师80余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海外顶尖名校毕业的教师20余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班主任共40余人。
“一流的高中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朱华伟说,深圳中学不遗余力引进名校毕业硕士、博士,看重的不仅是他们扎实的学科背景,还希望让这些优秀人才给予学生更多高端的学术引领以及思想熏陶。
外引内培,深圳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升队伍素质,每年仅中小学教师队伍培训投入经费就超过2亿元。
“收获非常多,学到一些好的内容,不光丰富了专业知识,也拓宽了视野和思路。”在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福田区福田村幼儿园园长陈玲参加了深圳市教育局举办的市级公办园园长提高班的学习。她说,听了幼教专家的园所环境改善、课程设置等前沿课程后,计划借鉴学习,在秋季新学期实施。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从2015年开始改革中小学职称制度,放开了中级职称比例限制,将副高级职称下放学校评审,还从省里承接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权。目前,全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35名,特级教师326名,两项均居全省第一。
惠州:打造“优”和“活”的教师队伍
历时1年9个月建设,惠州市惠阳淡水第八小学三和分校9月1日正式开学。这所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学校科技感满满,每个教室不仅安装有纳米黑板,还装上了监控系统。
“在惠阳乃至整个惠州来讲,小学里能够每个课室都有监控系统的,可能是第一家。”淡水第八小学三和分校校长张云生说。在学校的师资力量方面,惠阳区教育局通过新招聘教师和区内教师调动为学校增配教师,打造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
这是惠州加大学位供给,尤其是优质学位供给的缩影。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以上,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如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培养更多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惠州在“优”和“活”两个字上面下功夫。
图片
惠州实验中学高一新生军训。
强师资
“头阵计划”激活教师队伍活力
今年6月,惠州市教育局制定了《惠州市基础教育“头阵计划”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三年(2020-2023年)在职和脱产相结合的系统培养,打造180个中小学“1+N”名师团队,引领校长、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全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头阵计划”实施方案将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型、专家型名师团队,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打头阵、作示范,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一流教育助力一流城市建设。在3年时间里,预计共投入1000万元左右用于“头阵计划”。
除了全市层面的行动,惠州各县区在教师“赋能”方面动作频频。
“今年高考,我们优投线上线人数84人,比2019年增加31人;本科线上线人数698人,比2019年增加135人,远远高于我们的目标。”惠州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教育科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这背后离不开仲恺高新区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该区每年招聘100-200名优秀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同时,完善从“新任教师”到“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再到“名教师”的阶梯培养机制,实施“后备干部挂职培养、选拔任职、高级研修、名校长”多层次的校长提升培养,并组织新教师、骨干教师、校长到深圳、广州等优质学校学习。
“这些年,我外出参加过很多培训,有区里组织的,也有我自己去的,对我们管理水平的提升、校园文化打造等都有很大帮助。”平南小学校长林色章说。林色章是一名“80后”,2015年通过竞岗担任平南小学校长一职。
在林色章的带领下,平南小学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尚美文化”,学校的沙画项目更是全市闻名。平南小学投入10多万元建设沙画专用教室,引进国内沙画名师进校培训师资,现有6名教师达到专业初级沙画师水平,还编写了儿童沙画教材。几年下来,学校已经从一个薄弱的乡村小学跃升为教育水平优良的城市小学。
均衡化
城市骨干教师派往农村学校任教
今年8月,惠城区教育系统校长换届,不少市区中心区的副校长,被派往农村学校担任校长,把城市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带到农村学校。城市优秀、骨干教师派往农村学校任教,是惠城区不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惠城区重点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齐步走”工程,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我们将把全域均衡、优质均衡作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抓住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的契机,健全城乡统一、支持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师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教育精准帮扶。”惠城区教育局局长林初明说,将继续通过优质学校帮扶带动、信息化推动、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间的课程、师资、管理资源“共享”,补短板和扩优质双管齐下,让城乡学生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部分学校存在的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的现象也影响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惠州市教育局局长袁清山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市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查机制是一种可行的探索。“通过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笔试、教育教学实践等考查工作,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形成激励奖惩机制,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始终走在育人前面,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今年,惠州出台了《惠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查实施办法(试行)》,对惠州中小学在职在岗老师进行每三年一轮的笔试和测评,成绩将影响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奖金、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以此倒逼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记者】吴少敏 马立敏 王慧 孙颖 谢志清 徐峰 黄烨倩 王雅铄
【图片】李细华 王昌辉
【作者】 吴少敏;李细华;马立敏;王昌辉;王慧;孙颖;谢志清;徐峰;黄烨倩;王雅铄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