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了,我们不会忘记!

今天,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
勿忘,这一天
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图片
抗战14年,中华儿女奋起杀敌,保家卫国,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在南海,就有多处抗日纪念地(碑),铭刻着一个个英烈故事。缅怀英烈,都是为了那不能忘却的纪念。
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
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碧玉洞内
1938年,广州沦陷后,日军两次企图登陆官山墟。驻守官山墟海口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官山独立支队、官山壮丁抗日自卫队英勇抵抗。
12月3日,日军出动多架飞机轰炸官山墟和西樵山,40余名守卫军奋起阻击,后全部壮烈牺牲。西樵山上的8条村庄1000多间房屋被炸毁、烧毁,遇害村民170多人。4日,日军又出动2架战机轰炸西樵山,321名村民惨遭杀害,300余间房屋被烧毁。
为纪念抗击日军侵略而牺牲的军民及无辜遇难者,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于1947年建成。其于1994年7月被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义民纪念碑
南海区狮山镇狮中村委会陈洞村旧村东南方
1938年12月底,南海县小塘镇陈洞村自卫队员及群众借庆祝元旦之机,向占据小塘镇艮岗墟日军送上内藏炸弹的金猪(烧猪),炸死炸伤多名日军。日军随后出动兵力200多人,于1939年元旦前后一连五天到陈洞及附近共24个村庄进行烧杀抢掠,36名陈洞乡民被杀害,84间房屋被毁。
1947年,陈洞村民建立“义民纪念碑”以铭记此段历史。2002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对该碑进行维修。纪念碑正面横额从右至左篆刻“义民纪念碑”,额下楷书竖刻“民族之光”。
义民纪念碑于1994年7月被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20人500人
南海有支了不起的抗日武装
抗日时期,南海有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装,从20余人发展到近500人,在广东人民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在党组织的指导和推动下,一些进步青年学生先后在南海县佛山镇、官山地区成立了救亡呼声社佛山分社和官山分社,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翌日,吴勤从佛山镇带领19名爱国青年到广州市南郊崇文24乡组织了一支五六十人的抗日义勇队,积极筹集武器,准备武装抗日。11月下旬,日军两次企图在南海县官山登陆。驻守在官山海口的抗先官山独立支队和官山自卫队英勇抵抗,击毙10多名日军。其后,日军第三次进犯官山时,用炮艇、飞机向驻守阵地炮击、轰炸,掩护登陆。驻守队员顽强抵抗,终因弹尽援绝,被迫撤离阵地。
图片
吴勤(1895-1942),南海县第四区南浦村人,大革命时期曾组建南浦农团军并任团长
图片
抗日义勇队伏击日军战斗遗址(位于今桂城夏西村)
图片
官山战斗遗址(位于今西樵大桥附近)
1940年9月,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决定加强对南番中顺敌后抗日武装的领导,深入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广游二支队建设成为党绝对领导的抗日武装,并以林锵云领导的顺德抗日游击队为基础,充实一批领导和青年组成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由林锵云任队长。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先后进行了沙湾、西海、泮浦等战斗,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图片
林锵云(1894-1970),1928年曾任南海县委书记,1939—1940年间先后任南顺工委书记、南番顺工委书记、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委员
1943年2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对外不公开),统一领导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武装斗争。林锵云任指挥部指挥,罗范群任政治委员。3月下旬,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决定进驻理教、河滘的部队由黄平和李群(梅易辰)负责,内称南海人民抗日独立中队(以下简称“南海独立中队”),对外称“黄平部队”,直接隶属南番中顺指挥部,黄平任中队长,李群任指导员,陈英任副指导员,刘向东从南三部队调回指挥部工作。
图片
黄平(黄江平)
图片
梅易辰(李群)
1944年7月,南番中顺指挥部把南海独立中队扩编为南(海)三(水)大队(对外仍称黄平部队)。南三大队成立后,奉命挺进南(海)三(水)边境官窑大榄、小榄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
图片
南三大队驻地旧址(沙头文贵潘公祠)
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以下简称“珠江纵队”)公开宣告成立。林锵云任司令员,梁嘉任政治委员。南三大队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以下简称“独立第三大队”)。独立第三大队成立后,迅速取得了奇袭官窑圩、巧夺牧牛沙农场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南三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有力地震慑了敌、伪、顽势力,镇压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图片
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成立时印发“恭贺新禧,并祝抗战胜利”的贺年卡片
1945年2月上旬,独立第三大队在取得官窑圩战斗胜利后,便准备筹建南三边区抗日民主政权。3月初,部队率先在理教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鳌龙吉民主乡政府,下辖10个村庄。这是南海县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至5月结束)。
5月下旬,经珠江纵队政治部批准,在南海小榄圩正式建立了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南(海)三(水)乡政建设委员会(简称南三乡政建设委员会),由高柱天任主任,麦君素任副主任,统一领导各联乡办事处,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三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至12月结束)。
图片
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南三乡政建设委员会钤记
1945年5月上旬,独立第三大队一部和第二支队大部编成挺进西江大队,陈明任大队长,冯光、陈胜任副大队长,李海任教导员。15日晚,挺进西江大队400余人从黄洞出发,向四会、广宁挺进。随后,独立第三大队重新整编和调配干部。第二支队留在南三边境地区的部分队员编入独立第三大队建制,整编后大队下辖3个中队,1个独立小队及政工队等。
日本宣布投降(8月15日)后,8月23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区委指示,独立第三大队从三水县源潭圩集结,挺进粤北(12月撤销,编入东江纵队),留下一批民主政权干部和20余人的武装队伍,由高柱天领导,在南三边区坚持斗争(12月初分散撤离)。
从1942年10月至1945年12月的3年多时间里,从南海人民抗日独立中队扩编为南三大队,及之后发展为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这支南海人民抗日武装由20余人发展到近500人,转战于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山区,历经大小战斗40次,俘敌200余人,毙敌350多人,为抗日救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图片
1985年1月15日,独立第三大队部分老战士在沙头合影,纪念独立第三大队成立40周年
在这个胜利的日子
致敬抗战英烈
愿我们使你骄傲,愿安宁被珍视
不负你浴血奋战,不辱你傲骨英魂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
来源:佛山新闻网、南海档案史志
编辑:麦盛波
审校:温爱霞、吴碧霞、袁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