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凝聚硬核力量铺就幸福小康路

改革创新开路,共建美好家园

青岛即墨:凝聚硬核力量铺就幸福小康路

千年即墨,向海而兴,承载发展厚望;古邑新姿,勇往直前,阔步全面小康。

决胜全面小康的征途上,青岛市即墨区积极用好改革“冲击钻”,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全力兜住民生底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县域时代,还是步入群雄逐鹿的现代新区,即墨都承载着青岛区域发展的厚望。

经历不懈跋涉与求索,穿越无数艰辛与坎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之年。放眼即墨全区,随着产业不断壮大、设施渐趋齐全、民生逐步改善,广大百姓纷纷踏上小康生活的“高速路”,凭借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

亮出创新底色

全面小康根基持续筑牢

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也是即墨区一以贯之的目标。

即墨的小康之路,是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从农转工、内转外,到如今的用创新来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这条小康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

即墨正用创新描绘着小康路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动力潜力,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经济韧性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稳步提升,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有活力,小康有奔头。放眼全国,即墨区的产业基础深远浑厚;放眼未来,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即墨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即墨区积极构建“海陆空铁”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新兴产业迅速生长,传统产业加快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

上半年,一汽解放产量12.8万辆、产值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21%,销量14.76万辆,占全国牵引车市场总销量的34.3%;日日顺物流启用国内首个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进入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青岛空客H135直升机与省公安厅签约,已交付警用直升机7架。300TEU集装箱商船项目开工建设,是目前全国首艘、全球吨位最大的智能航行船舶;聚能晶源依靠自主研发技术,建成全省首条5G重要材料氮化镓产业化生产线;规划建设灵山生物医药产业园,是青岛市唯一以医药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已聚集产业项目50多个;目前已建成全国首家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平台,引入甲骨文、腾讯、思爱普等高端服务商,建成1200家企业参与的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库,225家企业完成工业互联网改造,年底前将累计完成改造300余家。

除此之外,要奠定动能转换的“乘数效应”,人才、科技、金融等关键要素的支撑互补也显得尤为重要。

出台人才综合体招商引资、金融扶持、高层次人才激励保障等53项政策,环秀湖、鳌山湾、龙王河、龙泉河4处人才综合体加速推进……小康路上,即墨处处可见创新元素。即墨区深入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对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吸引高端人才带团队、带项目创新创业,全面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即墨区获批全省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酷特智能获批全省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培育打造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出台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十六条意见,对金融机构落户、企业挂牌上市、基金业务发展等进行全方位支持。2019年新设立投融资机构32家,各类基金发展到160只、规模近千亿元。酷特智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全区上市公司达到6家。

建设品质即墨

全面小康支撑更强劲

随着产业体系逐渐迸发“同城时代”的声势,在经济结构实现快节奏转型升级的自信之下,实现城区品质、人居环境同步跃升,成为政之所求、民之所盼。品质即墨的提出,早已为即墨迈向都市新区留下伏笔。

何为品质即墨?即墨区委、区政府这样定义:“就是要建设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生活,以品质城市创造品质生活,以品质产业支撑品质生活。”

“这两年即墨发展得太快了,生活越来越方便,环境也越来越美了,感觉每天都有新变化。”黑龙江人刘锋说,两年前,他离开家乡到即墨打工,亲历了即墨“撤市设区”后的日新月异。

即墨自撤市设区以来,以“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围绕“品质即墨”建设,大手笔擘画城市建设蓝图,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肌理。城区面貌形象,便是“品质”二字的最直观体现。

不断推进以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重点的“外接内联”的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城际铁路、地铁、公路交通像一条条动脉,连接起即墨大地各个角落;加快城市园林建设,一条条林荫大道葱茏茂盛,一个个“口袋”公园散落在街头拐角,已完成90多个项目,改造和建设总面积约240万平方米;开展城区支流河道整治、城区污水管道改造,配建排水管道32公里,改造雨污混流点3000余处,在龙泉河、墨水河治理中实现了中水回用;大力推进道路绿篱建设,通过对城区道路两侧绿篱建设提档升级,提升绿篱高度、增加绿篱层次,充分发挥绿篱遮挡、隔离的作用。

一座城市的精致,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即墨用心“雕琢”精细化管理,彰显墨城底蕴。

“现在晚上出来逛逛可好了,满眼全是景,特别是墨河公园周围,一圈灯光还有楼上的动画,映在河面上金灿灿的。”提到夜景亮化,即墨市民国淑玉笑容满面。据了解,即墨区目前已竣工200余处节点亮化,创造了夜间独有的视觉环境及文化景观。

除此之外,城市管理智能化管控系统日臻完善,今年数字城管二期升级工程完成,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总监管区域达到74.2平方公里,实现街道全覆盖;垃圾分类渐入人心,开展智慧垃圾分类试点,该区已在324个居民小区14.88万余户居民中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启动智慧交通建设工程,打造交通大数据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河里的凤凰台啊,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冲刷才形成,脚下的凤凰桥,年轻那会没少在这照相。今年村里大变样,记忆里的青山绿水回来了。”几经村庄变迁的龙泉街道台子村村民张焕津,谈起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很是幸福。

品质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乡村与城区的同步推进。即墨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在“东西做优、南北做强、特色引领、全面振兴”的总体布局下,全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乡村振兴攻势高歌猛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地规模经营比重、产业强镇等19项作战指标战鼓激昂;党建、自治、法治等7条工作线、6个镇街工作专班战术明晰;灵山镇“花乡药谷”、大信向阳新村、鳌山卫鳌角石村、移风店镇、龙泉“莲花田园”、北安泉东新村6个改革试点,点上突破、面上开花。蓝村镇获评全国乡村振兴发展先进镇,灵山镇入列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移风店镇等一镇七村上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始终走在前列的即墨,蹚出了“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即墨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小康温度不断提升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如何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稳步走好脱贫后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小康温度持续提升?即墨区扎硬寨、打硬仗,脱贫攻坚战场波澜壮阔。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走上小康路的人越来越多;65个贫弱村全部摘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全面建成绿色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落一村一户一人。

即墨区北部的灵山街道就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过去,辖区二分之一的村庄是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群众就业致富难,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决胜全面小康的征途上,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从传统农业镇转变为新兴工业镇,医药主导产业从无到有再到优,截至2019年底,投资过亿元项目从“0到10”,财政收入实现跳跃式增长。全镇5个贫困村、24个经济薄弱村、5个空壳村全部摘帽,医药产业带动1500名新型职业农民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远远超过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党建引领小康路。灵山街道实践“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宜居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呈现出产居融合发展强、园区发展产业兴、多元治理生活美的良好局面。

——一个好项目带动一个街道,乃至一片区域的发展。确定花药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方向,规划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的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创建占地5.35平方公里、以医药为主导产业的青岛灵山医药产业园,引进建设修正(青岛)海洋科技谷、科伦药业、瑞利生物制药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药深加工类项目近10个,引进全区首个国家级农业双创中心,创建2万亩花药种植产业园,初步建立起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灵山街道新型社区统筹规划建设气、暖、污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颐养中心、乡村记忆馆等服务设施,同步实施垃圾分类、数字乡村等改革举措,打造智慧社区。充分尊重百姓故土难离的意愿实施原址建设,设计4—7层电梯楼房。村民通过持股分红、土地租赁、企业务工、三产服务等多种增收渠道,人均年增收6000—10000元,实现产业在镇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创新是即墨最耀眼的底色,民生是即墨最温暖的底色。即墨区紧盯基本民生这个底线,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难持续用力,坚决保障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遥望的目标变为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全面落实稳岗补贴、保费减免等政策,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上半年累计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5亿多元,为4300多家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3000余万元,稳定了16.2万人的就业。同时,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线上+线下”搭建招聘平台,组织开展网络招聘会88期,发布岗位近5.8万个次,上半年新增城乡就业3.4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1861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全面小康,民生为先。着力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领域保障,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一项项民生清单紧盯热点、焦点,直面群众关切。

2019年以来,新建、改扩建34处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启用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建设42处青岛市标准化食堂、81处学校塑胶操场,为168处小学配备“蓝色星球”机器人教学器材,举行全国首场“5G+MR”全息课堂教学活动,“互联网+教育”初显成效,全区155处中小学创建为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将卫生扶贫与医保特惠保险系统对接,贫困人口在医院可享受一站式的优惠减免与医保报销。今年以来,为940名贫困人员支付发生费用195.2万元,个人自负率仅为7.4%,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口医疗负担。积极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年底前9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65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将全部建成运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结果,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每个人都有劲头,更有奔头。从城市到乡村,今日之即墨,追梦步伐如此铿锵,凝聚各方硬核力量,以志在必得的信心、争分夺秒的状态、攻坚克难的干劲,铺就一条幸福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