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社区改造“亲民化” 服务群众“零距离”

合江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扎实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突出党建引领,引导多方参与。一是加强组织引领。建立县委领导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制度,落实11名县委常委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构建社区大党委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组织引领作用,推动辖区内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双报到部门党组织、在职党员等与社区结对共建。现已有83个县级部门(单位)党组织、4400名党员到社区报到,主动认领服务事项。二是建立“三张清单”。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以清单化管理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引导各方梳理自身优势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充分听取和收集社区和群众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形成“项目清单”,实现组织共建、改造共商、资源共享。现已建立资源清单30余项,需求清单85项,项目清单10余项。三是坚持共建共享。引导多元力量积极参与改造,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以“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为契机,推动县级部门党组织、镇(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实现资源、资金、项目下沉。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建设。现已签订共建协议101份,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分析采纳可行性建议14条。

开展亲民改造,体现便民理念。一是简化办事流程。对4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开展规范化建设,推动社区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规范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在醒目位置设置办事指南和流程图专栏,让办事群众可以“按图索骥”。明确服务项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及对应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对号入座”。二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原则,拆除“一隔两重天”的隔离式办公柜台,打造亲民、开放、互动“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启“面对面、零距离”的便民服务模式。设置无障碍设施、服务引导区、办事等候区、窗口办理区等区域,增设座椅,为群众提供饮水、阅读等休闲服务。优化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空间布局,满足群众阅览需求。三是强化服务功能。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新型治理机制,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开放,引导和帮助社会组织入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服务,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多样化、亲民化。如桥凼社区针对困境儿童问题,积极引进泸州心源社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帮扶困境儿童”项目,现已举办3次关心关爱活动,关心关爱儿童100余人。

提供人性关怀,聚焦作用发挥。一是树牢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推行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将群众办事集中的业务整合,实现“一窗式”办理。进一步精简服务流程,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实施亲民化改造后,便民服务效率提升10%以上。二是创新便民机制。开展“上门服务”,对因病因残等原因导致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入户”,开展社保认证上门服务。提供电话办理服务,群众通过拨打服务电话即可享受医疗住院备案服务,减少异地就医来回奔波带来的不便。今年以来,已开展社保认证等上门服务400余次,提供电话办理医疗备案等服务近600次。三是丰富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天”活动,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100余次。错延时开放党群服务中心,预留值班人员电话,群众需要时可及时联系办理业务,最大化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开展“端午节·我们的节日”等传统活动,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让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全力实施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0证明”改革,截至目前,已办理便民服务4800余件。

今年以来,已完成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事情办好,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