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收藏家李经泽先生 再现一个家族与一座博物馆的特殊情缘

图片
李经泽先生再次参观李汝宽家族陈列展厅。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摄
图片
李汝宽父子六人合影(前为李汝宽,右二李经泽)。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图/青岛市博物馆提供(署名除外)
“我是个卖古玩的”,刚一落座,九十岁高龄的李经泽先生便如此介绍自己。9月4日,秋高气爽,在青岛市博物馆的安排下,半岛全媒体记者与李经泽先生相约在青博专访,三天前,他刚刚把十六世纪日本造剔犀香盒送进馆内。
李老不认为自己是收藏家,因为在他的眼里,自己首先是商人,捐赠属于“出圈”的行为,是被真正的收藏家“传染”的,只是没有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一捐就是10多年。从2009年起,到2020年期间,李经泽先生代表李氏家族先后向青岛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28件藏品,其中不乏世界仅存几件的稀世珍品。回忆李氏家族经历,到展厅看望了“出嫁的女儿们”,李老满眼笑意,“虽然不舍,但非常高兴”。谈到早年李家“高价”收买漆器的经历,李老说,当时的业界认为他们“疯了”。
在青八年,父亲最快乐
“父亲在这里走的,这儿就是他的家了,我回青岛就是回家。”李经泽先生说。李经泽的父亲李汝宽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文物收藏家、鉴定家、学者、华人企业家,2003年落叶归根,在青岛定居,与侄女一起生活,直到2011年去世,享年109岁。
谈起父亲早年的经历,李经泽先生说,父亲是从学徒开始的。李汝宽先生生于1902年,山东招远人。在他14岁那年只身一人到了北京,在前门大街的挂货铺当学徒,对古旧地毯、青花瓷以及漆器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显然,当学徒的日子是比较苦的,“现在人们一个星期一般工作五天,我父亲一个星期得工作‘九天’。”李经泽先生所说的九天是指工作时长要比现在长得多,“就从腊月廿三到正月十六放假,而且每三年才放一次,我们兄弟五个的年龄都差六岁。”李汝宽先生的师傅是山东老乡,掖县人,他们特别重视语言的学习,“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就请个先生来教英文和日文,在北京古玩行里,是第一家能够用简单的英文和日文与顾客交流的货铺。”显然,这在当时是引领潮流的。
1931年前后,李汝宽在前门大街开设了“奇珍祥”挂货铺,凭借精明的头脑和日渐深厚的古玩功底,生意越做越好。“那个时候在北京最大的古董出路是山西、陕西,特别是山西,在当时的北方非常富有,当年的大商家都是山西人。父亲就到那里去淘有钱人家里头往外卖的东西,买了带回北京卖,他特别注重当初没太引起重视的古毯、漆器,因为大家都一窝蜂地找瓷器,像漆器、老家具没有多少人关注,我们老爷子净找别人不注意的买。”
就这样,李汝宽先生独辟蹊径,在北京古玩市场上闯出了大名堂,并担任了北京古玩商会理事等职务。1947年,他赴日本、欧美等地考察学习,最终定居美国,后在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都开设了古董店。上世纪70年代,李汝宽先生还被聘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在定居美国期间,他念念不忘祖国的文物考古事业,一生致力于保护和研究中国文物,把自己关于中国漆器、青花瓷器和地摊的知识、经验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出版了多本专著。
2003年,怀着对祖国的眷恋,李汝宽先生落叶归根,回到了祖国,定居青岛。
“在青岛的八年,是他最快乐的八年,他跟着我堂姐安度晚年,很幸福。”李经泽先生说,他们兄弟五人有四人在国外生活,父亲还是愿意回到国内,回到家乡山东,“他的思想很传统,不苟言笑,生活也非常有规律,就连吃饭也要讲规矩,饭里绝对不能搁汤,饭是饭,汤是汤。”李汝宽先生自我管理非常严格,无论发生什么大事,都要按点吃饭,按时睡觉,“当年跑山西的有几十个人,都得了肺病,就他没事。他认识一位客人,是协和医院的院长,介绍他到疗养院去疗养,去了那么多人,就他一个人回来了,其他人都没回来,他自制力很强,该吃多少吃多少,从来不多吃一口。”虽然不太赞同父亲的“固执”,但显然李经泽先生也遗传了父亲的长寿基因和好习惯,“我的生活习惯也还行,主要是我胃口好,生活也比较规律,心态不错。”
耳濡目染,继承父业
李经泽先生形容自己入行纯粹是耳濡目染,没有教科书。
“我是1930年在招远出生的,九岁从山东到北京,跟着在货铺里打杂,每天同事从外面搜集回古玩以后,到晚上拿着给掌柜的看,我也凑在旁边跟着听,听他们讲这个青花是什么胎什么釉,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都记住了。”李经泽先生说,他当年一直跟着父亲,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做生意了,只记得父亲的严格和自律一直影响着他。
在李经泽先生看来,他的鉴定能力并不是父亲手把手教的,“这种能力没有教会的,都是学会的,得自己肯下功夫。”父亲能够成为古地毯、漆器、瓷器等行当的权威,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锤炼的。“要知道,做古董,不是这件东西值多少钱,而是卖这个的人值多少钱,比如这件东西原来值10万元,到了我这里就值50万元,因为我凭借我的知识告诉了你它的价值,你为什么决定要买,因为你相信我。”
当然,在成为权威的道路上,李汝宽先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父亲也经历过很多别人不相信他,或者看走眼的时候。”
回忆当年,李经泽先生说,在东京的时候,他们家有一套明朝黄花梨的桌椅,美国富豪洛克菲勒要到中国去,路过日本东京,拜访了李家,看中了李家的这套桌椅。“这套桌椅多少钱?”“50万!”“好,我留着了!”一番简单的对话过后,洛克菲勒留下50万美金,买下了那套珍贵的桌椅。很快,李家就后悔了,因为洛克菲勒肯出价,那家具的价值就不止50万美金,一百万都不在话下。如今,这套桌椅收藏在了大都会博物馆中。
收藏漆器,曾被说是“疯子”
漆器收藏在李汝宽先生入行时,还是比较冷门的门类。
“不要说在我父亲的年代,漆器最近这些年才逐渐被重视起来。”李经泽先生说,60年前,他在伦敦买了一个永乐年间的茶托,上面有乾隆的诗,“当初是戴维(他自个儿的收藏品有个博物馆)的太太卖出来的,价格大概是3万多英镑,当时就有一则新闻报道说,一个漆器卖了3万多英镑,这个东方人是个‘疯子’。三四十年后,这个茶托在中国香港以2800万元的价格成交,立刻引起了轰动。”
李经泽先生一直说他们不是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是自己喜欢,买着收藏,最后再捐给博物馆,我们不是,我们是古董商。”然而,李汝宽家族不但成立了李汝宽家族基金会,还创办了中国传统漆器文化网,为广大漆器爱好者、研究者搭建专业的漆器交流和学习平台。李经泽先生还继承父亲的遗志,践行“藏宝于国”的理念,多次向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捐赠漆器,使得传统的漆器艺术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得到收藏和保护。
所以,李经泽先生开玩笑说,他们“失了商人的资格,已经出了商人圈,是‘坏了规矩’的商人”。
话虽如此,但李经泽先生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漆器研究专家是公认的,他在《故宫文物月刊》《上海文博论丛》等刊物中发表有《洪武剔红器初探》《略谈明漆器宣德款真伪》等多篇文章。
李经泽先生研究发现,日本的漆器珍品收藏最多最好,不仅文献资料详尽,漆器通常还纺织在特制囊匣内,使之保存状态上佳。日本自室町时代至今盛行茶道,在崇尚的茶道用具中,包含相当数量的宋、元、明时期的漆制盖盒、香盒、香盘和茶碗的盏托以及其他摆设器具。李经泽先生在日本收藏、购买了不少漆器中的精品,在漆器研究、收藏领域享有盛誉,曾任日本东方漆艺研究所所长。
鉴于李汝宽家族在青岛的贡献,2019年5月23日,日籍华人李经泽先生被授予“青岛市荣誉市民”称号。
图片
结缘青博,捐出28件藏品
提起与青岛博物馆的缘分,李经泽先生每次讲起都会眉飞色舞。“父亲决定捐赠的时间我记不清了,大概是从青岛市博物馆开始的,当时他看到青岛市博物馆里收藏的漆器很少,便回去给我说捐一些。2009年,我奉父亲之命,到博物馆前台咨询捐赠的手续问题,恰巧被时任副馆长的石建民听见了,两人便攀谈起来,由于聊得很投机,捐赠事宜也非常顺利。”2009年8月28日,李经泽先生带来了“明嘉靖剔红双龙戏珠纹盘”,如此珍贵的漆器无偿捐赠,轰动了整个岛城。“因为我堂姐走了,捐赠是对堂姐的纪念。”李经泽先生说。
而这次捐赠,仅仅是个开始。2010年,李经泽先生就三度向青博捐赠了包括国宝级文物“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在内的六件宋、元、明漆器。青岛市博物馆设立了李汝宽家族漆器捐赠专柜,这是首次以捐赠人命名的专题展柜。2011年,青岛市博物馆邀请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夏更起先生为李氏家族捐赠漆器进行了定级,除“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定为一级甲等之外,其他文物均鉴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
2011年9月,李汝宽先生在青病逝,享年109岁。为纪念父亲,2012年九、十月间,李经泽先生带来了12件文物。此后每年10月14日,在父亲李汝宽先生的诞辰纪念日,李经泽先生都会捐赠一两件漆器珍品。
漆器的保护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捐赠文物,2015年,青岛市博物馆李汝宽家族捐赠专厅设立,2016年,青博又对李汝宽家族捐赠专厅展柜进行了重点技术改造和升级,为捐赠藏品营造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达到了全国博物馆先进水平。
李经泽先生在捐赠现场多次谈到过捐赠的初衷:“我的父亲一直有建造一座博物馆的夙愿,但未能实现。很多博物馆则是收藏的漆器不多,或者断代不清,捐赠倒不是为了博物馆,而是为了让大家伙儿都能看看……”如今,青岛市博物馆的漆器藏品逐步形成了时代脉络,从战国到清朝,从彩绘到雕漆,漆器的发展沿革逐渐清晰起来。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为了不负之前的约定,李老提前一个月,于9月1日突然来到青岛市博物馆,捐赠了十六世纪日本造剔犀香盒。捐赠了这么多的藏品,真的不会心疼吗?李经泽先生回答:“你这个岁数还不知道,再过几十年就知道了。我给你这么个比方,捐也好卖也好,每一次都有嫁姑娘的心理,既高兴又舍不得。姑娘不能不嫁出去啊,给她找到好婆家应该高兴才对。但还是有点舍不得,就是这个心理。所以,我每次回来都要去展厅看看‘她们’:‘你们都挺好的啊!’真跟看见自个儿姑娘似的。”
说完,他又来到了“李汝宽家族捐赠陈列”展厅,站在“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前,他告诉半岛记者,永乐年间的漆器相对于宣德年间要糙一点,盘上以人物故事居多,后来就是花卉居多了。“这么一个盘子制作最少得三年,因为刷一层漆得几天以后才能干,不干不能刷第二次。起码要刷几十层,得用几十个星期,所以光刷漆就得一年多的时间。而且天气太好了不行,漆器非得在潮湿的地方才能干,漆房里要刷水,因此漆器一般都在地窨子里头。不像现在可以人工调节温度湿度,那个年代只能靠天气情况来处理,如果不够潮湿就得往下面倒水。”
如今,轻盈飘逸的汉代狩猎纹漆卮、质朴典雅的南宋黑褐漆葵口茶盘、五彩多变的宋至元黑漆嵌钿亭台人物纹盒等珍贵漆器藏品正在静谧舒适的展陈环境中,闪烁着熠熠光辉,向后代展示了先辈们精湛的技艺。
李汝宽家族捐赠文物名录(附捐赠时间)
1.战国彩绘漆镇墓兽(2015.10.14)
2.汉代狩猎纹漆卮(2012.10.13)
3.西汉漆耳杯(2015.10.14)
4.唐代三彩小罐(2012.9.11)
5.唐代三彩小执壶(2012.9.11)
6.唐代三彩三足小水盂(带盖)(2012.9.11)
7.唐代三彩小碗(绿)(2012.9.11)
8.唐代三彩小碗(蓝)(2012.9.11)
9.宋代花瓣式朱漆碟(2010.9.7)
10.南宋黑褐漆葵口茶盘(2016.10.14)
11.宋代定窑内刻花小碗(2012.9.11)
12.宋至元黑漆嵌钿亭台人物纹盒
(2010.9.7)
13.元代青花团菊花纹小盏(2012.9.11)
14.明早期剔犀如意云纹梅花型盖盒
(2014.10.14)
15.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
(2010.10.13)
16.明宣德剔红葡萄纹圆盘(2018.10.14)
17.明正德至嘉靖戗金雕填龙纹方盘
(2019.10.14)
18.明成化斗彩梵文杯(2012.10.9)
19.明嘉靖剔红双龙戏珠纹盘(2009.8.28)
20.明嘉靖剔红楼阁人物纹圆盒
(2010.4.15)
21.明嘉靖剔红九老图圆盒(2010.4.15)
22.明嘉靖剔红狮子戏绣球纹盘
(2017.10.14)
23.明万历戗金彩漆双龙戏珠倭角方盒
(2010.4.15)
24.清代黑漆描金花卉双胜盒(2013.10.14)
25.清代彩绘颐和园风景皮革画
(2012.9.11)
26.民国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012.10.13)
27.民国仿明成化斗彩高足杯
(2012.10.13)
28.十六世纪日本造剔犀香盒(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