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看这位“老外”用装置艺术讲“八卦”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9月6日至10月8日,“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这是该馆在疫情发生后举办的首个线下展览。

展览展出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多件装置作品。广美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表示,本次展出作品或将在材料应用、观念表达等方面为本地艺术创作带来新的角度,而其创作也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

与展览同名的装置“万物与虚无”是本次展览一大亮点,占据了一整个展厅。作品由每组二十八个,共六组从建筑顶部垂挂下来的木托盘组成,托盘在三个方向上用钢丝绳拉紧,形成了X、Y和Z坐标。

展览现场大型装置“万物与虚无”

迈克尔·查莱赫斯基生于中美正式建交的1979年,自小对中国文化深感兴趣,一本藏于父亲书柜的《易经》开启了他对中国文化与艺术创作的大门。

在他看来,木质运输托盘与八卦的六边形极为相似,迈克尔·查莱赫斯基试图从环绕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现成品中发掘这一密码。当木托盘在空间中折叠时,它们就像卦象运作一样。

“万物与虚无”每一个托盘都代表了一个卦,托盘之间的间隙也严格地与托盘的厚度保持一致,因为它们意指实与虚的二元对立关系,并暗含对于国际贸易存在与缺失关系的探讨。经过周密的设计,他在有限的材料和结构中获得了一种秩序性,使得意义变得丰富而非清晰。

变化的最基本的表达(易经)——实线为阳,虚线为阴——也在展览的另一个中心元素路障上有所体现。

在《黑蓝交界》中,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将这些拾得的路障编织成二维构图,召唤出当下复杂的社会结构,并邀请参与者共同探索这些富于紧张感的物件及其在社会中所承载的隐喻。

展览中还有一些波普艺术元素出现,例如引用了唐纳德·贾德的叠放的盒子和索尔·勒维特的画作,展现了对日常物品的挪用和极简主义特征。

女武神的飞行(局部)2019年 改装路障

红色物品 2019年 改装盒及酚醛胶夹板

据悉,本次线下展览原拟于今年二月展出,后因疫情原因改为线上展览。然而实体展览仍是无法取替的体验,艺术家希望,本次展览能够让观众享受沉浸式体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

审签 | 谢哲

实习生 | 潘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