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锦专访师德标兵王莉:“教育是良心工程”

图片
“教育只有真正进入了内心认同层面,才会真正起作用。”这是王莉对教育的看法,她认为教育在若干年后,留在学生心上的是除分数以外的教育温度、教育行为和教育细节。
图片
王莉是新津区实验小学(原华润小学)教师,新津区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从教22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班主任、教研组长工作,曾荣获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等称号。
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视野广阔、育人眼光长远。以“唤醒式教育”为宗旨,将传统文化精髓与创新思维发展双轨并举,把世界作为教科书,为学生未来而教,立足当下教育难点进行思索、实践与突破,进行教育科研,自主开发了“童诗创作课程”、“小古文写作课程”“阅读与表达思维提升”等课程。疫情期间研发《疫情与地名》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成效。
图片
“教育是良心工程”
“一路走来,在农村教书的八年,奠定了我整个教书生涯的思想基础——教育是良心工程。”王老师说,1998年师范毕业后,她便回到了家乡新津县最偏远的黄渡乡教书。
回忆那段时光,最让她难忘的是到学生家里家访的经历。“不家访,我不会亲眼见到孩子们在田地里挥汗的场面,不会深切理解课堂上他们那眼神中的渴求是多么的热切;不家访,我不会从他们父母口中反复听到‘只要他能考上,就是卖血我也供他’这样触动人心的话语,不会体会到一个老师对一个农村贫困家庭而言,居然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王莉动情的说。
这段经历让她感受到偏远地方对教育的迫切需求以及自身的责任感。后来,进入县城工作后,令她感动的是,无论学生家境的好与坏,家长们都十分重视教育,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教育成为了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图片
做一名“真、善、美”的老师
在王莉看来,师德是一个教师从教的基本思想,没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当不了好老师的。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王莉认为,老师是“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更应该是践行者。
“每个学生的成长是有他自己的节奏的,耐心和爱心的持续浇灌才能开出成长之花。”她认为,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唤醒式教育”激发兴趣、调动内因是关键。而老师们则要反思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做了什么、是否做得正确,还要反思还有什么该做而没做的地方。同时,教师应该有心灵美和状态美,不仅能影响到学生,还能给周围的同事带去正能量。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被家长看在眼里的,也是会被学生记在心里的。所以,树立师德师风榜样,对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很有必要。”王老师谈到。
图片
谈及对“教师”的理解,王莉说:“感谢教师这个职业,不仅带给我一种自我认同感,还让我变得更好,有一种精神上的富足。通过每一天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认真工作,让我感受到了知行合一的美好境界。”
作为新津建立的首批名师工作室,王莉名师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持续为区域内培养名师、青年优秀教师,全县20所小学中,工作室成员覆盖其中14所。成员获得国家级说课二等奖、市级赛课一等奖,参与省、市、县献课多次,从工作室走出过市特级、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班主任等。
“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带着理想走四方,以正确而又独特的方式去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个高尚、伟大的人。”王莉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黄骏阳 记者 赵子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王鹃 校对 蔺虹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