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磁州窑吗?曾与景德镇齐名,邯郸设节保护,如今怎样了?

图片
图片
磁州民间瓷器萌发于北宋中期,古磁州在今天河北邯郸下辖的彭城镇和磁县一带。邯郸是北宋北京大名府所在地,而大名府是北宋都城之一,在军事、文化上都有重要地位。磁州受惠于临近大名府之地缘便利,发展较为快速,其在文化上的表现之一就是磁州窑。经历宋元明清诸朝窑火的焙烧,磁州瓷器更加细腻,和景德窑堪称双绝。河北邯郸为了保护这一文化传统,在2016年设立了首届磁州窑文化艺术节,以节日庆典的方式传承历史和国风。
图片
邯郸的首届磁州窑文化节开幕式
一、磁州制瓷历史
瓷器是中国文明的代表,在中国各地的瓷器中,最驰名的是景德瓷,能和景德瓷并称的磁州瓷就显得暗淡得多。宋代的磁州,在今天河北邯郸下辖的彭城镇和磁县一代,该地产的瓷器品质高,人称“南景德、北彭城”。磁州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早已浸染在磁州人的基因中,这才制出了独特的瓷器。
图片
景德瓷
磁州在新石器时代就萌生了文明,称之为“磁山文化”,磁山文化已经进入了农业文明,而且当时的人已经开始制作陶土器,这可以看做制瓷的先声。根据河北武安县的古窑遗址可以确定,北方制瓷的重要火炉——馒头窑在东周就出现了;三国时代,磁州叫“临水县”,这是磁州首次发展成人流聚居区,成为一方政治中心;北齐时代,此地在北齐都城邺城通往军事要地晋阳的必经之路上,该地遂出现了皇家南北响堂山石窟,所以文化产业开始繁荣起来;至宋代终于出现了民间制瓷业,磁州也发展成了民间最大的制瓷中心之一,注意这里是民间制瓷业,而磁州的官方制瓷业在两晋南北朝就已存在,宋代民间制瓷业兴起后,官方制瓷业衰落下去。元代文化不盛,磁州庞大的制瓷业趋于衰落;明代磁州瓷开始复兴,并传承于后代。
图片
磁州窑所在地彭城镇
   虽然制瓷历史长,但是马未都说磁州窑这三个字的名称出现较晚,直到20世纪初,这三个字才被一个洋人霍布逊叫出口。
因为磁州制造的瓷器品质好,磁州瓷器俨然成了北方制瓷业的主要代表,所以大家把北方民间产的瓷器统称磁州窑。不仅磁州产瓷,其实河南的鹤壁、登封、新密,山东的淄博以及山西的霍县等地都产瓷,只不过这些地方的瓷器被称为磁州窑。
图片
磁州窑
二、磁州窑的特殊工艺
关于磁州窑的文字记载较少,因为宋代的瓷器研究开始于南宋,代表有陆游、周辉,他们都在南方活动,北方已经沦陷了,他们根本没去过,所以北方最为出彩的磁州窑,反而被宋人疏忽了。直到明朝曹昭才第一次记载了磁州瓷器,他说磁州瓷器品质好的可以和定窑相媲美,但磁州瓷器无泪痕,有划花、绣花,无装饰者价高于定窑。
图片
朴素的定窑
磁州瓷器的独特就在于它重视对比,工匠多利用构图和醒目的图案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如白釉配黑花,瓷器还要刻画具体的人物花鸟鱼虫。《中国陶瓷史》说磁州窑装饰手法达58种。
图片
磁州瓷器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北方土壤不如景德好,但聪明的磁州人发明了一种工艺——化妆土,本地土烧成瓷器原型后,刷一层白粉,再来上釉,这层白粉就是化妆土,如同女孩子抹粉化妆。当然磁州瓷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它属于民间瓷,它不因统治者爱好的改变和朝代的更替而大幅度改变,它保留有自己的体系,因此反而能自由地传承。
图片
磁州窑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保存了文字装饰,一般所见瓷器大多为素瓶或以绘画装饰,能见到纯文字装饰的瓷器可谓寥寥无几,最著名的文字瓷是唐代长沙窑,但磁州窑居然也产文字瓷!最著名的就是忍字瓷枕,这和宋朝的政治环境还挺配。
图片
磁州窑忍字瓷枕
三、瓷器下的磁州民俗庙会
得益于磁州悠久的制瓷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便利,当地人大多从事制瓷等相关行业的工作,可以说制瓷业养成了磁州人独特的文化习俗,磁州很多民俗活动都和瓷器连在一起。比如祭祀是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最传统的方式之一,各地都有自己的祭祀方式,但到了磁州,瓷器就占据了祭祀的C位。
图片
自宋代起,磁州不仅是瓷器的重要产地,也是最大的交易会场,刚好宋代又是商贸自由的时代,得益于交易的繁荣,磁州庙会就特别多。庙会庙会,庙前集会,那在什么庙前集会呢?一般地方都在城隍庙等地方保护神的庙前集会,而磁州就很特别,其庙会多开办在和烧瓷有关的庙前,著名的有火神庙、陶神庙、窑神庙、缸神庙等庙会,庙会上的主要交易对象,还是瓷器。
图片
窑神庙
四、笼盔和笼盔墙
今天如果你能亲自去彭城镇老房区,就会发现老房区的房子和其他地区的房子不同,其他地区的房子一般是用砖头、石块垒墙,而彭城镇老房子竟然是用一个个圆筒的匣钵堆砌而成的。这圆筒的匣钵原来是磁州人烧瓷后的废弃料,当地人称之为“笼盔”。
图片
彭城的笼盔墙
笼盔,不单单是烧瓷后的废物,它同磁州瓷一道见证了千百年的磁州制瓷史。笼盔是磁州的叫法,是为了防止烧制过程中因火窑内产生落灰、掉渣影响瓷器质量而做出的防护措施,说白了就是一个比要烧制的瓷器再大一圈的上下通气的圆柱形大瓮。要烧制瓷器,先把瓷器的原型放在中间,外圈套上笼盔,再一起送入火窑,笼盔的存在直接阻碍了火窑里火焰和瓷器的直接接触,减少了落灰,而笼盔又有透气、导热、耐高温的特点,保证烧制温度适宜,而且这种工具可以重复使用,直到破损为止。笼盔因此成了制瓷的必要工具,正是因为笼盔的存在,磁州窑的品质才有了保障。
图片
笼盔
文史君说
磁州窑是北方制磁业最杰出的代表,千百年的传承没有间断过,今天活跃在磁州窑研究顶峰的是闫保山先生,他不仅精通绘画,还学习儒释道,力图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磁州窑的制作中。2016年8月,在邯郸市宣传部门主持下,在彭城镇举办了首届磁州窑文化节,当时的口号是“千年窑火相传,百代历久弥新”。文化节的开办,充分显示了快速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欣赏、坚守和传承。
图片
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国独特的名片,曾几何时,文史君在某网站看过日本的手工烧瓷视频,弹幕中飘过一些媚日分子的彩虹屁,无一例外都是日本匠心精神、传承历史、好正宗、这才是瓷器等,但到了中国制瓷视频时,弹幕就成了制作工厂脏乱差、粗糙、都工业化社会了还用落后的手工等。文史君不知道这些人出于什么目的,但崇洋媚外、揶揄自己的文化真的光荣吗?我们承认日本某些技术比中国先进、日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有些做得也比中国好,但我们的匠人们也在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传统文化,对此我们真的能够视而不见吗?
参考文献
陈玉:《磁州窑最后的守望》,《中国社会导刊》2003年。
潘慧鸣:《磁州窑笼盔文化研究》,《陶瓷研究》2020年第2期。
孙鹏宇:《邯郸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研究》,河北工程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