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扶贫“小农场”搭起致富“大舞台”

通讯员 朱羚瑜 陆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聂沛

近年来,衡阳市蒸湘区全力构建精准农业产业扶贫体系,紧紧围绕“建农场、造车间、扶产业、增效益、带农户、助脱贫”的工作思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大力发展扶贫农场,打造扶贫车间,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让贫困户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努力构建长效扶贫增收机制。

打造“五挂钩”扶贫新模式

近日,蒸湘区雨母山镇七里山村扶贫农场的农户们正在进行锄草、施肥、挖水沟、扶苗等田间果树技术管理,一片繁忙景象。在农场务工的贫困户左国民,因妻子患有慢性病,长年需要服药及调理身体;大儿子又因腿伤在家休息,不能外出务工。自该扶贫农场建设启动伊始,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便优先与左国民签定劳动合同,聘请其当农场管理员。大半年时间,左国民就拿到了工资7000余元,年底还有土地流转分红400元等收益。“老头子就在家门口劳动,拿这么高的工资,不光咱家条件变好了,还能照顾我。这放在过去,我想也不敢想!”左国民妻子说。

去年来,七里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建村级扶贫农场97亩,种植无花果、黄帝柑、翠冠梨等多个品种的优质果苗达6000余株,年产值可达25万余元,农场通过股金分红、安排就业岗位、流转土地、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吸纳和带动贫困户27户76人。

△蒸湘区呆鹰岭镇新民村扶贫养鸡场

在蒸湘区呆鹰岭镇新民村养鸡场务工的许华生,也是扶贫农场的受益人。许华生和妻子身体都不太好,以前只靠在家做点简单的农活,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而现在在农场务工,许华生与妻子每人每月有3000余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新民村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特色集体经济,形成“农场+村集体+贫困户”的帮扶路径,建立肉鸡养殖基地,聘请贫困户进行管理,通过把土地资源整合起来、村民组织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使村民更有获得感。

七里山村和新民村的扶贫农场是蒸湘区打造扶贫农场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五挂钩”带贫新模式的有力缩影,即股权分配与村集体经济挂钩、股权分配与贫困户挂钩、土地流转与贫困户挂钩、农场用工与贫困户挂钩、利润分红与贫困户挂钩。“五挂钩”产业扶贫模式,构筑了产业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链接,切实解决了产业项目小散弱等问题,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可持续的收入。

目前,该区在七里山村、临江村、幸福村、土桥村、新民村、高碧村等村建立起扶贫农场38家,通过“五挂钩”扶贫模式,直接带动862户贫困户,实现贫困群众务工年收入不低于1.2万元,户均年增收4600元。

能人大户“传帮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扶贫攻坚开展以来,蒸湘区有意识地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头人,推广“扶贫农场(能人大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挥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带贫益贫效益。

△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泓雅合作社里农户正在给豆苗浇水

雨母山镇临江村泓雅合作社的负责人罗波,便是这些青年能人中杰出的一个。“刚创业的时候我只有5000元,为了节省成本,便自己搭大棚,大棚的抗风能力差,风吹倒了又搭起来,吹倒了又搭……”谈起创业之初的艰辛,罗波记忆犹新。

苦尽甘来春满园。如今,罗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建成蔬菜基地和生态养殖基地861亩,按照“公司+农场+农户”运行模式,带动临江村当地村民就业180余人,直接帮扶贫困户128人,为贫困户提供37个就业岗位,免费为贫困户提供80亩水鱼和小龙虾基地,与贫困户共同经营特色养殖,让临江村的老百姓过上了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的好日子。2020年,罗波荣获“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蒸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带动作用,先后出台系列扶贫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在安排扶贫资金时优先考虑带贫减贫效益,鼓舞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做大做强产业的信心。能人大户传授“致富经”,帮开“致富门”,将村民和贫困户带上脱贫路,在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致富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区初步形成了“农场带动、能人示范、政府奖补、百姓参与”的产业扶贫新局面。

扶贫车间将岗位送到家门口

为帮助贫困户实现打工就业和照顾家庭两不误,蒸湘区高度重视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在38家农场中优选9家农场打造成示范扶贫车间,广泛吸纳本村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上班,带动810户增收受益,让贫困户走出“家门口”就进入“厂门口”。

△贫困户在雨母山镇泓雅合作社务工

“多亏了扶贫车间,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方便照顾家里的老父亲。”在雨母山镇幸福村扶贫车间农兴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贫困户谭云利正在精心修剪着树枝。谭云利家中有90多岁瘫痪在床的老父亲。为照顾父亲,又能维持家庭生计,他选择到本组的扶贫车间农兴合作社上班,一天有120元收入。

呆鹰岭镇土桥村是蒸湘区产业扶贫示范村,该村积极实施“农场(车间)+能人+资金+项目+市场”工程,培植支柱产业、品牌产品、拳头经济,目前已建成6家扶贫农场,认定3家扶贫车间。贫困户收入由2014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增至2019年人均收入1.3万余元。

村头建厂、村头培训、村头就业、村头赚钱……去年来,蒸湘区扶贫车间“星火燎原”,满足了困难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发展需求,照亮了他们的致富道路和幸福之路。

“我们将以必胜的信念、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以高质量的脱贫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蒸湘区委书记周法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