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合作市教育工作掠影

从学生“上学难”到“有学上”“上好学”,从9年义务教育到15年教育基本免费,从实现“两基”到均衡发展,从幼儿“入园难”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从农牧民九成以上文盲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建市20多年来,合作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建市20多年来,合作市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长远处谋划、从关键处突破、从核心处提升,走内涵发展道路,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教学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核心指标稳步攀升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实现了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教职工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优质示范园数、经费投入“六个翻番”;义务教育长足发展,进入全面推进优质均衡时期。通过实施全面改薄等各类教育项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中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2018年合作市中学顺利实现初、高中分离办学,使合作市区的学校布局进一步合理。

目前,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6.72%,比2016年提高了7.7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0%,比2016年提高4.6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78%,比2016年提高6.28个百分点。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十三五”以来,合作市先后实施了灾后重建、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教育项目,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累计投入3.25亿元,新建中学1所,新建(扩建)幼儿园14所,改扩建学校7所,新增校舍面积8.04万平方米;为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了保教设备、教学设备、办公设备、食堂设备等。通过实施各类教育项目,加快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程,学校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更加齐全,全市各学校生均图书册数、师机比、生机比、仪器设备全部达到标准要求。乡中心以上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设备实现全覆盖,电子白板实现了城、乡、村三级学校全覆盖,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100%。

“十几年前,那吾藏小只有几排平房,校园没硬化,下雨后泥泞不堪,学校没有学生宿舍也没有食堂。当年我在这里上学时,每天走十几公里山路,中午吃口干馍或炒面,有的家长在校园里自己搭建了简易窝棚当宿舍,低矮潮湿,冬天靠烧煤炉或烧牛粪取暖。那时候,多半学生在学校周边租房子,自己做饭或家长陪读。现在的孩子们上学太幸福了!”合作市四小学生家长才让扎西说。

2020年,合作市普通高考总上线率为100%,比2016年提高4.06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为42.37%,比2016年提高24.79个百分点,教学质量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控辍保学措施有力

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切实提高控辍保学水平的实施意见》和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冲刺清零、包抓督查等方案,谋划提出“紧盯1条底线、强化3项控辍制度、细化6项保学内容”的控辍保学新思路,教育扶贫“冲刺清零”任务全面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工作整改到位,所有劝返学生全部住校,保证劝返学生与普通学生同样管理、享受同等待遇,解决好吃、住、用、学,彻底解决了“半僧半学”问题。通过实施“一批一策、一生一案”,安排劝返学生随班就读或分层次单独编班,开齐开足课程课时,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解决了“控辍保学注水较多,义务教育降格以求”的问题。建立完善了学前教育至大学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杂费、书本费”全免,寄宿生生活补助全面落实;按照应贷尽贷原则,为贫困大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标准落实学前幼儿免保教费、高中国家助学金、高中免学费补助、省内高职建档立卡户学生免学费补助、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等教育惠民政策,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大幅提升。

师资队伍全面加强

教育改革有序推进

近年来,合作市通过特岗招录、教师转岗、市内调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举措,推动县域内学校师资均衡发展。2015年以来,累计招录特岗教师127人;2018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市属两所中学招聘紧缺专业教师45名,有效解决了全市教师紧缺的难题。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科教师模块化培训,健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教师均等参与的全员培训机制。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培训,重点培养教育教学领军人才。2016年以来,合作市在每年选派100多名骨干教师赴外出培训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和学科研修基地的作用,多次举办“羚城名师大讲堂”等培训讲座,邀请本土和外地教育专家现场授课,有力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教育改革方面,全力打造具有羚城特色的地方教育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学前教育工作实际,打造了“示范园+薄弱园”“标准园+薄弱园”“中心园+村级园”的办园集团,学前教育实现了集团化办园。采取“1+1”形式组建了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联合体,实行“松散型多法人”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模式正式启动。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签订了《人才交流与培养框架协议》,与青海师范大学签订了《双语教师培训框架协议》,订单式、分层次培训机制逐步形成。“G.B.S”教研模式(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教科研基地)初步建成,通过创建“五个一”(建成一批工作室、构建一种模式、打造一支团队、研发一批项目、形成一批成果),有计划地在相关学校培育一批学科骨干创新团队,达到学科领军人才突出、骨干力量相对集中、专业和梯队结构相对合理的目的,推动全市教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带动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甘南日报记者 王力

通讯员 奂文俊 丁文元

甘南日报官微声明

甘南日报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规定予以一定报酬。

编辑:邓永强

审核:后晶晶

关注最走心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