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以奖代补……梅州蕉岭下南村精准出招打好脱贫攻坚战

原标题:
绘好蓝图搭好台 紧盯目标铺好路
新铺镇下南村找准乡村振兴要点打通堵点 全村59户149人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这些青瓜都是今天刚摘下来的,新鲜得很。”在新铺镇下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祝慧珍正忙碌着。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她,每天能够获得100元的劳动报酬。“比外面打工要强很多,还可以照顾家庭。”话语间,祝慧珍将一箱青瓜打包完成,等待运往批发市场。
积极发展产业项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联乡兴村工作组、镇下乡工作组和帮扶单位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铺镇下南村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标准,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挖掘乡村发展潜力,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群众乐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下南村抓好党建工作,突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的带动示范作用,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全村59户149人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盯紧乡村发展难题,不断破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感。”驻村第一书记杨振辉说,下南村将继续激发广大村民的内生动力,让群众真正地动起来、勤起来,真抓实干地干起来。
图片
下南村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标准,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动力,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群众乐起来。
出实招
乡村旧貌换新颜
沿着下南村村委会门前的小道行走,迎面而来的是荷花池里的荷花清香。休闲广场上,不少群众正在拉家常。
“你要是上个月来,这里的荷花可漂亮了。”下南村党总支干部林敬宁介绍说,作为观赏性荷花池,给村里添了不少景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如画的荷花池在过去竟是群众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过去这里是一口污水塘,天气热的时候还会散发出阵阵恶臭。”群众林大叔告诉记者,没想到现在成了村里的景点。
为积极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下南村实行两手抓。一方面积极推进清拆工作,把村里符合清拆规定的房屋一一进行拆除。一方面做好整治工作,聚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新乡村。
2019年,下南村投入资金约35万元用于清运垃圾、清洁圳道、村道等,为村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在日常保洁方面,聘请5名专职保洁人员,对村内卫生区重新进行规划区分、细化责任标准,搞好卫生工作宣传,以张贴卫生常识宣传条幅、发放清洁袋等形式,营造人人讲卫生、卫生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下南村还积极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健身路径、文艺表演舞台等群众文化娱乐设施,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升。
2019年,帮扶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约52万元,其中投入40万元对南山电排进行改造及平安桥建设,投入12万新建石湖面1号深水井。“彻底改变村里用水困难,实现全村覆盖自来水。”林敬宁说,以前都是处于缺水状态,更别想着自来水入户,现在全村实现自来水入户,群众都竖起拇指点赞。
“乡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自然就会支持村里的建设,支持村里的工作。”杨振辉说,帮扶工作队刚开展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阻碍,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完全不存在。
出高招
盘活土地谋产业
每天清晨,下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都会迎来采收的忙碌与喜悦,在这里务工的群众基本来自下南村本地。
图片
在新铺镇下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祝慧珍正忙着把青瓜打包装箱。
“每天100元左右,采摘包装,都是比较轻松的工作。”祝慧珍介绍,蔬菜种植基地为村里带来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利用。
下南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等农产品,村民养鸡、鸭、牛、蜜蜂等,由于规模都不大,至今都没有一个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的农产品。村民种养的收入不高,大部分年轻的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内很多土地丢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如何破土地荒难题?“我们着力引进企业,集约土地,把土地资源盘活,让群众可以得租金,更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杨振辉说,村里百香果园项目2018—2019年度收益14.4万元,有劳力贫困户每人分红1058元,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与此同时,下南村利用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6万元建设54.6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已于2019年7月9日建成并网投入使用。目前每月平均发电约7000度,每月收益约3000元,将分配给贫困户。
“我们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着力牵线搭桥,让这里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让群众增收致富。”杨振辉介绍,村里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政府结成一对一帮扶,通过干部入村入户购买农产品的形式,推动消费扶贫工作的落实。
数据显示,下南村集体年收入从2015年的2.5万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7.5万元,增长率为200%,较好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贫困人口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80元,通过3年的帮扶,2018年底增长至10700元,人均增长6920元,增长率为183%。2019年人均可达到11500元,脱贫成效显著。
出新招
以奖代补强扶持
“现在天气太热,要让蜜蜂能够找到水喝,就特地弄了这个布条,用水沾湿。”在贫困户林超晋的庭院里,30多箱蜜蜂成为他的宝贝。
2016年在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林超晋开始养蜂,慢慢地从几箱发展到30多箱。“因为之前受过伤,不能出去务工干重活,所以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就鼓励支持我进行养蜂,还给予500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林超晋说,今年收了400斤蜜糖,大概收入8000元左右,还新增加8箱蜜蜂。
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下南村结合帮扶力量,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政策,推出就业、产业“以奖代补”政策。
“就业、产业(以奖代补)按照8%,封顶5000元一户每年进行奖补。”杨振辉表示,就业、产业“以奖代补”强扶持,就是要让群众“敢于干”“善于干”,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目前就业、产业“以奖代补”已发放37万元。
在盘活土地资源方面,2019年下南村垦造水田项目建设总面积229.98亩,实施后建成水田指标214.17亩,投资概算2014.2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耕地国家利用等别,由实施前平均6等提升至5等。
“随着垦造水田项目的推进,村里复耕面积达200亩左右。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以后,不少群众都愿意回到村里,把荒废的土地盘活起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林敬宁介绍,村里正利用独有的古建筑风格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故里的人文优势,着力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蕉岭视窗
【文】黄培强 祝银清 林剑湧 汪敬淼 廖静宜
【摄影】汪敬淼
【作者】 黄培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