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中的高山养蜂人:一生都在壶瓶山,养蜂已成习惯,期待游客到来

图片
9月4日,石门县壶瓶山,养蜂人刘学任(左)和丈夫田益民。
图片
两位老人养蜂的蜂桶。 组图/记者陈正
旅行并不只关乎于风景。
与对的人,去看美好的景,听听当地人的故事……
这难道不是最美的旅行吗?
同样,当你去到世外桃源,比如常德的特色小镇壶瓶山,你也许会发现,当地人何尝不是认为自己就住在世外桃源。
比如高山养蜂人刘学任和她的丈夫田益民。
某种程度上,高山养蜂人刘学任的家和特色小镇壶瓶山一样,对于游客来说,是世外桃源。
刘学任和田益民70多年的人生里,几乎全部的岁月都在这高山上,种菜、喂猪、养蜂。
但对于他们来说,高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是他们自己打造的理想居住地。
9月4日这天下午,记者沿着一条陡峭山路,穿过隧道和溪流,连同一片茂密林场,来到两位老人用瓦片、竹木建起的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的高山
9月4日下午,记者和同行人员从青山溪村前往刘学任和田益民的家:青山溪村六组。
当地工作人员说,“去那里的路非常窄,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行,平均车速20码,道路一侧就是悬崖,所以这里少有游客,里面的人也很少出来。”
当地工作人员三十来岁,在他看来,这里因为地势复杂,被隔绝成了另一个世界。司机反驳他,也许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世外桃源。
在经过40分钟的车程后,车在山路旁停了。司机说,前面的路只能徒步。下了车,工作人员指了指对面的高山,要去到对面,需要跨过一条溪流,由于没有路,只能脱下鞋,小心翼翼溯溪通过,溪流的上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穿过这片林子,便到达两位老人的居住地。
76岁的田益民和74岁的刘学任见到我们,起身朝我们走来。
依山而建的房檐上,挂了六个蜂桶,依稀可见在蜂桶外徘徊的蜜蜂,房屋内的衣柜、储物柜都是木头制作而成。我们来之前,两位老人正在将屋子内的玉米掰出一颗颗玉米粒放去屋外晒。老人没有子女,平时很少有人来家做客,看到我们前往,老人的话多了起来,反复介绍这座房子以及屋内的陈设。
从300米高山俯瞰,这周边没有任何高大的建筑物,有的,是交错的山路,穿梭其中的溪流和一亩亩田地。
自给自足的养蜂生活
养蜂不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习惯。
田益民和刘学任算是养蜂世家。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明白如何养蜂。
他们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田益民说:“习惯了,从来没想过做其他工作,也没想过走出这座山。”
两位老人平时会尝试用照片的形式记录身边美景,比如在山里采摘到的野菜。时间久了,他们发现,每一天蜜蜂都会在一个时间点,集中出现在蜂桶周边。时间点不同,集中的时间长度不同,不明白其中缘由,但是这种现象让他们感到惊喜,他们称这是蜜蜂在跳舞。
“现在每个月我们俩都有几千元的收入。每斤蜂蜜一百元,会有人打电话到村里订蜂蜜,然后有专门的人上门来取,销售这方面我们都不用担心。”田益民说。
期待更多游客前往
半归隐生活的宁静,在他们看来,是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周边和他们一样的,还有三户养蜂人,日常能相互一起聊天,作为陪伴。
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这里的路会被规划加宽,引来更多游客。
刘学任和田益民已经习惯了与自然相处的时光,唯一的娱乐活动,是家里的一台电视机,但是在高山上,由于信号不好,田益民经常需要爬到屋顶,去拨弄天线。
对于未来会有游客前往参观他们居住地的可能性,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但他们对客人的到来还是充满了期待和欢迎。
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能够重新改善一下他们的房屋。年纪原因,田益民无法再依靠自己的力量,但是请工人来换瓦片,由于山路难走,每个工人都需要上百块,考虑到这里,又让他陷入了犹豫。
潇湘晨报记者易思含常德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