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高价值 寿乡蕉岭美从何来?

对除湖北省所属103个县域行政单位外全国2657个县域行政单位进行排位;设定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居住环境、农业发展、制度建设、社会风气8个网络数据评榜维度;共采集来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客观资讯信息超过1亿条……
日前,《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面向中国县域基层行政单位开创“百县榜单工程”,推出“2020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其中蕉岭县跻身前列,总得分92.7分,排在第19名。
在全国2657个县域行政单位中脱颖而出,蕉岭县靠的是什么?蕉岭的乡村美在何处?
记者就此走进蕉岭县,探寻蕉岭县如何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转化为有效实践,展现出蕉岭乡村的高颜值,体现出蕉岭绿水青山的高价值。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祝银清 林剑湧 汪敬淼 廖静宜
摄影:汪敬淼
1 村美 守好美丽生态留乡愁
夜幕降临,石窟河畔“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广场上,人们正在等待一场全息3D激光水秀。不远处的寿乡特色碧道,群众三三两两漫步其间,静静享受寿乡蕉岭的舒适。
山清,水秀,人长寿,是蕉岭县乡村给予人们的第一印象。作为世界第7个、全国第4个“世界长寿乡”,蕉岭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线结合、全域推进,连线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县,涌现一批批典型村庄。
地处蕉岭县西部的东岭村,距离县城12公里。行走在东岭村,干净的村道延伸至家家户户,村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迸发出乡村振兴的活力。2019年,东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
“现在我们村可受欢迎了,周末游客不断。群众把自家的农副产品拿出来卖,生活越过越好。”东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兴笑着说,在守好生态的基础上,东岭村逐渐走出一条“红绿相融”的发展路子,不少群众都开始返乡创业发展。
从单一的“生态美”到多元的“村庄美”,从“走出去”到“回乡来”,东岭村只不过是蕉岭县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如何把本地群众留住,把外地游客吸引过来。”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留住本地群众吸引外地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便是“村美”。
对此,蕉岭县把绿水青山作为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框架,不断探索密切配合,突出区域重点,县、镇、村加强沟通协调。全域联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四好农村路”建设,村庄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农村卫生户厕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落实到位。
生态环境是宜居的根本,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才会得到保障。在描好乡村发展重点、穿好乡村发展精品线的基础上,蕉岭县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融合“水文化”“田文化”“村文化”等元素,着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我在这里开农家乐11年了,过去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从一村美到户户美,新铺古镇群众李静书深有感触。
李静书直言,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等工作的全面推进,乡村不仅旧貌换新颜,乡村建设更具动力、更具活力。“群众现在住得舒心,来这里游玩的人玩得开心。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他说。
在推进村庄“颜值”提升的同时,蕉岭县对全县97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项目规划按程序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一张图”说了算、“一张图”干到底。
“村美不是推倒重新再建,而是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美化,保留乡愁。”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蕉岭县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客家元素,将“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的废弃砖瓦运用到乡村建设中,保留乡土气息。
如今,蕉岭县正有条不紊地推进1个省示范镇、5个省示范村、62个重点攻坚村和35个“四沿”示范带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构建客家特色的乡村风貌示范带,留住乡愁。
2 人美 共享美丽生活齐参与
随着无人机的缓缓升起,散落在蕉岭县96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乡村尽收眼底,显得美丽而又各具风韵。
“李伯,你也出来散步啊,有空到我们村里走走。”傍晚时分,位于蕉城镇东山村上下圳片的德昭园开始热闹起来。水清岸绿公园美,这对于横岗村、东山村周边的群众来说,已经盼望了10多年。
蕉城镇人大主席王志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德昭园所在的地方一直被群众占用,集约难度大。“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契机,公园建设再次被提上日程,这一次我们充分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今年71岁的丘祺桂是东山村塘头片区理事长,对于家门口的公园建设他充满感慨。“以前要逛公园那得走很远,一开始说建公园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抵触。”丘祺桂说,在建设之初村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成员便带着效果图,一点点做工作。
村民理事会,是蕉岭县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蕉岭县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出台《村民理事会工作办法》,对处于独立居民点且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若干村民小组或自然村,按照自治半径相对合理、公共利益联系紧密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建立村民理事会,推进公共事务民主协商、有效实施。截至目前,蕉岭县全县共有556个村民理事会。
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最终是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始终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必须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但对于乡村来说,如何把民心聚起来,需要强有力的旗帜引领。
蕉岭县围绕建强基层党建,大力实施“头雁”行动、“三强四带”行动、“亮灯”行动以及“红色领航”行动,确保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镇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为建设“世界寿乡·富美蕉岭”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走进南磜镇洋山村村委会,利用废弃小学改建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理论学习栏、党课活动室,成为村里党员的重要活动场所。
“刚开始,不少党员、群众都不理解村里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个红色文化场所,觉得没必要。”从2005年就开始担任洋山村村支书的郭学勤坦言,过去村里要召开党员会议,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凝聚力不强,要想发挥模范作用是很难的。”他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洋山村通过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村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促进村新“两委”班子发挥主心骨作用,自觉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不少党员主动带头清拆,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了发展空间。”洋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增荣笑着说,现在越来越多党员、群众关心村里事务,关心村里的发展。
一方面,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切实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蕉岭县依托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政策机遇,积极探索从村级组织建设入手,理顺治理主体关系、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机制、实行村民协商议事制度,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建立了“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多层共治”的村级治理方式。
此外,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蕉岭县还紧扣“乡风文明”,挖掘好乡村本地文化,德昭公园建设便是其中一个实践。
“德昭公园以蕉岭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的字号‘德昭’命名,下一步将在园区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增添红色元素,不断提升蕉岭县中央苏区县的红色文化影响力。同时设立志愿者服务点,助力创文、创卫工作。”王志说。
3 业美 发展美丽经济富村民
“你好,麻烦点一杯咖啡,还有一份小食。”周末,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慢时光咖啡馆总会迎来一批批前来打卡的人。初次来到慢时光咖啡馆,总会被清新的木元素和传统的黄泥墙所吸引。
“这里以前就是一座破败的房子,我们在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决定把这个老旧房子进行改造,形成乡村发展特色。”三圳镇九岭村村干部徐清华说,依托长寿文化村建设,九岭村精心打造了精品游线项目,游线长度约1100米,除了咖啡屋,家情休闲广场、寿食坊、露天电影广场等也颇受欢迎。
村美,民富,产业兴。
近年来,围绕解决“人、地、钱”的农村发展问题,蕉岭县以广福镇为示范,以党建引领,紧扣土地、资金、劳务、产业、人才五大要素,探索“党支部+五社+一站”合作组织机制,推动“五社协同全要素联动”改革,增强农村农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乡村实现蝶变。
发展黑木耳产业是广福镇广育村破解产业短板的有力举措之一。“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广育村党支部书记黄忠铎介绍说,村里已经成立梅州市首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广福镇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推动农村发展要素全面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蕉岭县并没有走单一的产业发展路线,而是立足寿乡文化、美丽田园和生态山水等优势资源,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契机,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建立了黑木耳、莲子、鹰嘴桃等10多个农业示范性基地。把握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大健康产业,已经形成“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的产业模式。
“守好美丽生态,发展好美丽经济。”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发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蕉岭县深入挖掘全县8个镇的自然人文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乡美名片,均代表着不同乡镇的发展特色以及方向,成为蕉岭县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亮点,从而逐步推动乡村文化、乡村经济的发展。
“各位学员,今天我们主要围绕乡村如何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在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正饶有兴趣地听着接地气的培训。
作为广东首个专门以培训农村人才为目标的学院,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有效整合激活了大批农村人才,培养立体教学资源,学院开设了基层党建、农村实用人才、乡村振兴、农旅结合等课程。
把美丽乡村和培训经济挂钩,是近年来蕉岭县乡村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自开班以来,我们共开设了近200期培训班,接待了1万多名省内外学员,直接带来约400万元的培训管理费。”三圳镇党委委员徐霞说,美丽乡村培训班带来的不仅仅是培训管理费用,还延伸到住宿、餐饮、土特产等产业,已经成为蕉岭县新兴的绿色产业之一。
结合乡村发展,蕉岭县重点推出8条美丽乡村精品游线,串联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休闲农业、红色资源、民宿民食等元素。在蕉岭县乡村,依托秀美的山水、和谐的乡风,一间间特色民宿也成为乡村游的亮点之一。
“自去年4月份开业以来,我们接待游客人数达10万人次,开展了近千批党日活动。”三圳镇东岭村红星客栈负责人王嘉介绍,前3年时间客栈每年将支付10万元给东岭村,此后将根据经营额逐步提高费用。此外为了带动本地贫困户增收,客栈接待游客的食材均来自本村。
▶记者观察
人人参与 人人受益 人人共享
要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局面,必须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不可否认,蕉岭县在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乡村资源。但如何把资源用好,更考验当地干群的思维与实践。
纵观蕉岭乡村“精品山居图”的描绘,首先抓住擦亮生态底色这一重要基础,不断推动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在规划方面,蕉岭县对全县97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规划”,意味着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再是盲目的,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共享,需要蓄力而发。
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能单靠党员干部单打独斗,只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唱大戏”,乡村振兴才会更好实现。
蕉岭县围绕水系、田园、村庄三大要素,串联石窟河流域20多个行政村,打造“寿乡画廊”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以做优农业品牌、构建“五子登科”农业产业园等举措,始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进行,打好基础蓄力而发,分阶段实现,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共享,需要巧借外力。
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要切中工作和事件的要害,要抓住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抓住主要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019年12月,蕉岭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成为蕉岭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里程碑和新的出发点。蕉岭县充分用好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高校的力量,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蕉岭县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动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0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排名第19名。这对于蕉岭而言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鞭策。接下来蕉岭县应该进一步把乡村资源盘活,形成可复制的乡村发展、乡村改革、乡村治理经验,把乡村培训经济做大做优。同时延长生态产业链,形成了“山清水秀人长寿,村美民富产业兴”的蕉岭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