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孙官屯村村民张承有 带领村里人建起“梦想庄园”

一身白色太极服,裤腿上的泥点子非常显眼;一双运动鞋,鞋底也沾满泥土……这一身装束是张承有的日常“标配”。

张承有是青县马厂镇孙官屯村村民。大学毕业后,他开始创业,打拼十年后小有成就。到了今年年初,张承有却回村种起了地,成了“职业”农民。

张承有带领村民们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并取名“梦想庄园”。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带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

开着“奔驰”去种地

早上5点,张承有轻手轻脚地关上家门。妻子和孩子们还在睡觉,可别吵醒他们。从县城出发,开着奔驰汽车,半个小时后,张承有来到了孙官屯村,在地里一扎就是一整天。

锄草、浇地、挖沟……不一会儿,身上的白色太极服就被张承有“折腾”得变了颜色。皮肤黝黑的他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这是工作服,穿着舒服”。

张承有出生于1987年,是地道的“80后”。从小在农村长大,让张承有对土地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到地里帮大人干活儿。种麦子、收棒子……地里的农活儿,我都会干点儿。”张承有笑呵呵地说。

2010年,张承有大学毕业后,回到青县开始创业。从一开始发传单,到后来成立广告公司,再到后来和朋友合伙做红木家具生意、做房地产生意……通过不懈努力,张承有小有成就,还在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

去年,张承有的父亲因病去世。为了照顾母亲,他回到了孙官屯村。

“回家后,我就琢磨着,父亲留下的10多亩地不能荒了。而且,我对土地本来就有感情,也喜欢种地。规划了一下,我把这些地都种上了树。”张承有为了集中管理,跟同村的人置换了一部分地,把原本分散的地都集中到了一起。

这个时候,村里的一些人找到张承有,想把自己的土地给他种。“都是一些老人,干不动了,就想把他们的地给我种。”张承有解释说。

既然种了,为什么不能再多种点儿?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可乡亲们又缺少现代的农业知识,需要有人给他们“引路”。张承有心里有了盘算,他有文化,也有一定的资金,他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过好日子。

边学习边种地

把新理念带给乡亲们

“承有要干合作社,我们很支持。他有文化,有干劲儿,我相信他,愿意把地给他种。”70岁的孙官屯村村民张仲吉把自己的土地租给了张承有,并且被张承有聘请到“梦想庄园”来工作。

“每亩地一年的租金是400元,他一次性付了5年的租金。这对农村人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我到他这儿上班,又有了一笔收入。”张仲吉说。

像张仲吉这样想的还有不少人。很快,张承有将村里30多户村民的100多亩地租了下来,开始大干一场。很多村民信任张承有,也看重农业的发展前景,在“梦想庄园”入了股,成为“农场主”。

虽然种过地,但是有很多年不干农活儿了,张承有就拜了村里有经验的老人为师傅。他还买了很多农业方面的书,跟着书本学知识。

张承有又给“梦想庄园”配上了很多现代化的农业设备。

“跟村民们交流时,我发现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不光要有先进的设备,还要有先进的理念。”为此,张承有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都在群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理念。

蜿蜒的京杭大运河承载着孙官屯村村民的梦想。张承有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不仅是个人过上好日子,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现代农业,让大家一起致富。

6亩地西瓜

换回“第一桶金”

“干这一行的都知道,农业投入大、收益慢。”张承有说,到现在,他已经投入了近400万元。

“梦想庄园”还在起步阶段,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张承有都亲力亲为。修路、接电、盖大棚……在很长一段时间,张承有每天都扎在地里,经常几天不回家。“以前我也是个帅小伙儿,没这么黑。”张承有憨厚地一笑。

今年3月份,张承有种了6亩地的西瓜。到了收获季节,他拿出2000公斤西瓜,分给了村里人。剩下的西瓜,他通过网络等途径销售一空。“今年西瓜价格较低,我挣了不到5000元钱,也算见到‘回头钱’了。”张承有笑说。

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今年“三伏天”里,张承有和工人为了盖大棚,忙活了一个星期。眼看大棚完工了,又出现了连续降雨。雨后,土壤太潮湿,地基不太牢固,大棚塌了。

“我当时真是欲哭无泪呀,盖大棚投资了20万元,就这么打了水漂。”张承有说。

不过,他很快调整了状态,因为顾不上伤心,又该种白菜了。

“老人们说,头伏萝卜末伏菜。今年雨水大,地里太潮湿,白菜种得晚了。”张承有说,定值播种机用不上了,他们就用人工来种。

先排水,再晾晒土地,最后播种。白菜出苗了,张承有松了一口气,可每天也不能闲着,除草、施肥……现在,种得最早的小白菜已经可以采摘了。张承有心里美呀,终于有了收获。

这些白菜都是有“身价”的。张承有早就和韩国的酱菜厂对接好了,等大白菜采摘了,就可以出口了。

关于未来,张承有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他把整个村子都列入了“梦想庄园”计划。“我们村靠着运河,我们要成为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一部分。”张承有说。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何晓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