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天然的绿色屏障

海北大草原。本报记者 杰拉 摄

八月的青海湖北岸,一望无际的草原如毡如毯。

“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自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以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通过‘一卡通’转入牧民账户,国家的生态补奖政策,让牧民群众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主动承担起保护草原的责任。” 拨动着脚下的草,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才仁太说道。

草和畜是草原上两个互相依附的系统,缺一不可。可如何实现草和畜的协调发展,是考验牧区发展的一大难题。2011年起,刚察县禁牧草场30.67万公顷,实施草畜平衡33.124万公顷。通过实行草畜平衡,合理利用草原,刚察县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走出一条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新路。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原的功能正从原来单一的生产功能转变为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兼顾,生态功能优先的局面。建立草畜平衡制度,是保护草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草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从刚察县城沙柳河镇出发,一路向西来到泉吉乡宁夏村。秋风袭来,吹动着牧家的炊烟向远处飘去。

“自从在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入股以来,我们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每年仅分红就能拿到7、8万元,现在的生活和以前不能比。”说起十年前加入村里合作社的决定,宁夏村的兴科满脸激动。

宁夏村坐落在青海湖北岸的哈达滩草原,前些年,这里的90多户牧民虽然草场总面积也不少,但生活还是有些紧巴。“以前谁家牛羊多就谁家富,养的牛羊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兴科回忆道,二十年前因为过度放牧,草场沙化严重,宁夏村整个春天都扬着风沙,牛羊的成活率都不到50%。

“以草定畜”,是宁夏村“改头换面”的第一步。2019年宁夏村规定草场载畜平均0.3867公顷/羊单位,国家每年0.06公顷补助2.5元。为做到减畜不减收,成立合作社,成为宁夏村草畜平衡的另一助推器。

“2010年,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才保,当时是村委会主任,是他提出要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兴科还记得当时有24户牧民加入了合作社,放了半辈子牧的他,也毅然放下牧鞭,将牛羊、草场入股到了合作社。

宁夏村成立合作社之后,很快就有了效益。在“统一饲养、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轮牧”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下,效益显现了出来,合作社的带动效应发挥出来了,村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入股的牧户增加到了32户。

不到3年时间,宁夏村规模流转冬春草场率达100%、规模经营牲畜1.36万头(只),种畜集中管理率达100%,畜群结构得到优化,生产母畜比例达80%以上,仔畜繁活率达90%以上。2019年底,村民们的年人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

(二)

草原有多大承载能力,只能有多少牲畜。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核心就在于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刚察县以减畜为抓手,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主导,采取高效养殖技术带动牧民减牛减羊。

一座座畜棚在刚察的草原上拔地而起,那几年,高效养殖成为刚察牧民口中的热词。

从小放牧的宋永魁也拉着朋友们成立了合作社。“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我没有草场,加入合作社是惟一的出路。”宋永魁坦言,自己没草场,也不会别的,规模化的养殖是最好的选择。

2011年,宋永魁联合6位朋友,挂牌成立了青青草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真正让我们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的是科技的支持。”发展高效养殖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宋永魁深知是科学的养殖技术,换来了合作社今日的好局面。

5月产的羔羊,快到出栏期了,这两天不少人来合作社找宋永魁谈收购羔羊的事情。“二月龄羔羊断奶补饲后,六月龄即可出栏。”宋永魁笑眯眯地说道,他的羔羊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为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探索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模式,规范藏系母羊的养殖技术,刚察县通过“两年三胎”技术转变生产母羊产羔方式,通过不同阶段的合理补饲,充分挖掘了藏羊生产潜能。

“两年三胎”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羔羊以及母畜的生产性能,还大大缩短了母羊和羔羊在天然草场的采食时间,母羊日均采食时间缩短了3至4个小时,羔羊6个月出栏,缩短了4至6个月的放牧时间,共可节省30%至40%的草场,使天然草场植被得到更好的保护。

据测算,每户200只母羊可节约草场10公顷,减轻了天然草场的载畜量,有效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打通了一条既增加牧民收入,又保护草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三)

来到沙柳河镇湟鱼家园景区,一顶黑色的藏式原生态帐篷很是显眼,在这里,可以品尝用传统手法烧制的牦牛奶茶和特色藏餐,这顶帐篷的主人名叫多杰才什旦。

多年前,多杰才什旦从父辈手里接过牧鞭开始放牧。2011年,为了转移牧区剩余劳动力,刚察县大力开展牧民技能培训。就是在这一年,多杰才什旦学会了标本制作,一边学习一边制作,一件件藏式工艺品变成一个个数字,存进了多杰才什旦家的户头。

此后,从做工艺品发家,多杰才什旦创立了龙凤呈祥民俗文化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他的作品远销省内外。平时,多杰才什旦还为县上的妇女技能培训班上课,教授制作工艺品的手艺。

多杰才什旦创办的公司目前吸纳就业的牧民达16人。

2011年,刚察县开始建设畜产品加工产业园,这是该县实行禁牧、草畜平衡之后的又“一盘棋”。产业园内形成了集牛羊肉精深加工、牦牛奶制品、羊毛被、菜籽油、虫草、黄蘑菇等系列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农牧产业聚集区。

刚察县以县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为基地,不断引进关联企业入园,注重农牧产业“强链”“延链”,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彰显园区经济效应。

到现在,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4家,涉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及酒类制造业、纺织业、手工艺品制作、文化旅游产品等多种行业类别,2019年畜产品产业园区累计实现产值1.14亿元。

10年的努力有目共睹,刚察县禁牧区天然草场的植被盖度达到92%,植被高度为5.2厘米,鲜草产量每0.067公顷251.2公斤。草畜平衡天然草场植被盖度97.7%,植被高度7.98厘米,鲜草产量每0.067公顷245.5公斤。

辽阔壮美的草原是天然的绿色屏障,牧区的绿色发展,不仅关乎我们当代,更是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草原资源,刚察县草畜平衡10年的实践为我们勾勒出草原更加美丽的图景。

作者:丁玉梅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