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磁共振检查时,给病人注射的造影剂有害吗,多长时间能排完?

撰文/杰茜,放射科医生
前几天跟读者朋友们聊了聊CT造影剂,接着就有读者问:“那核磁共振的造影剂是什么?和CT造影剂是一回事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磁共振成像(英文简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又称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成像方法,它不用电离辐射而可以显示出人体内部解剖结构。它是利用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在一外加静磁场内,对人体的任何平面,产生高质量的切面图像。改变射频信号脉冲,还可以提高不同组织的对比,以便更好地显示病理改变。
图片
核磁共振检查
MRI是一项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对全身软组织分辨率极高,可以清晰显示内脏器官、血管、神经、肌肉、韧带等。当临床上需要鉴别诊断疾病时,就需要对病人进行MRI增强扫描,即给病人注射MRI造影剂后再扫描,常用的注射剂是含钆(gá)造影剂(英文简称GBCA)。特别的,在肝脏检查时,根据检查目的,可能会使用铁制剂。
图片
MRI增强扫描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常用的钆造影剂。
钆造影剂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可以提高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度、缩短成像时间,为肿瘤等软组织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一种造影剂,与CT碘造影剂一样,MRI钆造影剂也有禁忌症、副作用等。
杰茜医生提醒注意:钆造影剂过敏者禁用;哮喘、重度肝功能障碍、重度肾功能障碍患者原则上禁用,如需使用,需慎用,在医生评估使用钆造影剂利弊关系后,再选择是否使用。老人、婴幼儿、孕妇都是需要慎用造影剂的群体。
钆造影剂在MRI增强检查中,使用剂量是按体重计算,一般也就几毫升到十几毫升,但是也可能出现与碘造影剂类似的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麻疹、瘙痒,但是发生概率极低。由钆造影剂导致的死亡更是罕见,死亡率为0.00001%-0.00002%。少量钆造影剂可能出现血管外渗,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人体可以吸收。大量钆造影剂出现血管外渗,需按医嘱湿敷硫酸镁。另外,注射部位可能引起轻微疼痛、淤青。
钆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小一部分通过肝脏细胞代谢并分泌到胆道系统。肾功能正常的人,24小时排泄掉98%以上的造影剂。尽管绝大部分钆造影剂可以从体内排出,但仍有微量的钆会沉积在体内。
图片
放射科常用钆造影剂示例
近年来,脑部钆沉积引起了研究人员及医务人员的注意,不过钆沉积更容易出现在多次、反复注射钆造影剂后。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直接证据表明脑部钆沉积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造成伤害。科技在发展,医学在进步,大环类钆造影剂极大减少了钆沉积。
钆造影剂引起的一个少见但是后果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也叫肾源性系统性硬化病,它多发生在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中。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初发症状为皮肤红斑、僵硬,病情进展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最终因器官衰竭而死亡。因此在注射钆造影剂前,有的医院会要求患者提供近期的肝肾功能化验报告。
MRI增强扫描检查结束后,患者一般需要在护士注射室观察半个小时,避免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钆造影剂自1988年开始应用于MRI增强检查,已经有30多年临床使用经验,随着医学的进步,钆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和其他潜在风险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只要临床医生合理、规范化使用钆造影剂,权衡风险及收益,就能提高用药安全性和诊断价值。钆造影剂在合理剂量使用下都是安全的。
关注“放射科杰茜医生”,多点了解医院放射科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