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由中国人谱写国歌的外国,资源丰富却很穷,人均日收入仅15元

文|格瓦拉同志
众所周知,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独立意志的歌曲,常常用来赞颂、鼓励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因为地位极端神圣,所以常常要由本国知名人士来谱写,鲜有让外国人“捉刀”者。但凡事都有例外,除中国自身外,还有一个国家使用中国人谱写的国歌,此即西非小国几内亚比绍。那么,几内亚比绍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为它谱写国歌的中国人又是谁?
几内亚比绍(下文简称“几比”),位于非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带,北邻塞内加尔,东、南接几内亚,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90万,首都为比绍。几比是个以黑人为主、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其中巴兰特族约占总人口的27%,富拉族约占23%,曼丁哥族约占12%,其余分属23个少数民族,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或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图片
几内亚比绍地图
早在10世纪前后,几比便沦为加纳王国的一部分,从12世纪开始,又相继被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征服。1446年,葡萄牙开始侵入几比,并在沿海地带建立起一系列据点,以从事商业和奴隶贸易。1870年,葡萄牙击败法、英、荷等殖民国家,正式获得对几比的所有权。在1879年之前,几比一直被划归葡属佛得角,此后才成为直辖殖民地,并在1952年获得“海外领地”的地位。
从1961年开始,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组织武装游击队反抗葡萄牙,以争取独立地位,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不懈斗争后,终于取得胜利。1973年9月24日,几比宣告独立,并在次年9月获得葡萄牙的承认。几比独立后政局不稳,从1974年到2012年间,曾经历了4次成功的政变和16次未遂政变,更换过12位国家元首,导致经济建设屡遭破坏。
图片
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
作为同时统治两个国家的执政党,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一直致力于将几、佛合并成一个国家,并且一度无限接近目标。然而,随着几比军事强人若奥·贝尔纳多·维埃拉在1980年通过政变上台后,由于遭到时任佛得角总统阿里斯蒂德·马里奥·佩雷拉的强烈反对,因而导致两国合并计划“流产”。
平心而论,几比境内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完全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1亿桶,铝矾土储量约为2亿吨,磷酸盐储量约为1亿吨。与此同时,几比的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盛产鳞鱼、对虾、龙虾、螃蟹和软体鱼等海产品,年捕捞量可达25-35万吨。除此之外,几内亚比绍还富含水利、森林、牧场资源,适合发展大规模的林业、畜牧业。
图片
几内亚比绍殖民时期卡谢城遗址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上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开发的话,几比完全有资格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由于几比军事政变频发、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落后,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经济发展进程数次被打乱,致使它独立至今虽然已近50年,却始终未能摆脱赤贫状态。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几比2018年的人均GDP仅有778美元(约合5446元人民币),人均日收入仅15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发展困难导致几比民生维艰,而动荡不安的时局又为社会治安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到民众的幸福感。截至2012年,几比贫困率高达55.2%,文盲率达55.4%,婴儿死亡率高达6.7%,人均寿命仅有54岁,70%家庭长期缺粮,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文发展指数,几比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78位,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
图片
比绍街头
在无力独自解决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向外国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便成为几比政府的“不二之选”。在众多的援助方中,欧盟的援助额始终高居首位,世界银行、葡萄牙、非洲开发银行、日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帮助几比度过重重难关,但并没有在实质上消除它贫穷落后的根源,要想实现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几比政府近年来在致力于国内和解、保障政局稳定的同时,还制定并实施减贫战略,积极发展农业,推行以水稻、腰果为主的多样化种植战略,使得经济略有起色,财政状况稍有好转。但是,由于几比的社会治安堪忧、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科技水平极其落后,要想彻底摆脱贫穷、走向小康,还有相当漫长一段路要走。
图片
晓河(何同鉴)
说段题外话。几比、佛得角独立后,跟中国长期保持着亲密、友好合作关系,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两国均采用由几比开国总统阿米卡尔·卡拉布尔作词、中国作曲家晓河(何同鉴)作曲的《这是我们最爱的国家》作为国歌。不过,自1996年开始,佛得角自创新国歌《自由之歌》,因此赤几成为目前全球唯一由中国人谱写国歌的外国,这也是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参考书目:《列国志:几内亚比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