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祥云,田间地头都是丰收的颜色

9月,迎着浓郁的瓜果芳香,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目之所及,玉树红花,田园似锦。一片片长势喜人的青花椒把插朗哨村装点得绿意盎然,一朵朵洁白如雪的七月菊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令人赞叹,田间地头缤纷的色彩,擦亮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的底色。
如今,走进祥云,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扶贫带给当地农民的新变化。作为崭新生活的见证者,东山乡小庄子村委会主任陈永亮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国家扶持和挂钩单位的帮扶下,小庄子村积极发展青笋、辣椒、花椒、核桃等产业。”放眼莽莽大山,他信心满怀:“两三年内,农户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乘东风” 拉动党建扶贫“新引擎”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把“农业现代化”比喻成“金扁担”。对于山多林少、箐多水少、人多地少的“老旱区、旱坝子”祥云县来说,每一个新兴产业,都是一根熠熠生辉的“金扁担”。尤其是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后,产业扶贫挑起了祥云县精准扶贫的大梁,正是一根根新兴产业的“金扁担”,挑着全县人民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走向阳光普照的康庄大道。
“拔掉穷根旗帜艳,筑牢富路业方兴。”国家领导人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图片
“龙头企业+合作社”推动烤烟产业发展
祥云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的作用,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以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引导贫困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百万亩种植基地、千万头(羽)养殖基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积极推广“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模式,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76个。
图片
干海村党支部引领群众发展百合产业
按照“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不断巩固“党建引领、村企结对、利益联结”产业扶持成效,创新群众生产经营载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平均增收约3万元,全县1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63个村达到5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各基层党组织还通过“党支部+产业发展+电商销售+贫困户”的模式,打开电商销售的渠道。东山乡干海村党总支书记李红介绍,干海村党总支,通过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种植百合1200多亩,利用优帮帮、淘宝、直播等平台,将百合卖至全国各地,累计网上销售百合17524件,销售金额57.06万元,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
“借活水” 浇出企村结对“丰收果”
九月的祥云,天高云淡,山清水秀,一方方大棚蔬菜在刘厂镇安营扎寨,一头头肥硕的牛在白石岩村的栏舍里安逸成长……乡村田野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这些产业的兴起,得力于祥云县委、县政府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开展土地流转、订单农业、技术指导、吸纳就业等方式搭建龙头企业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贫困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企业的“爱心”活力,营造了互惠共赢的良好氛围。
“增收来得快,全靠产业带。”2015年以来,全县有84家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覆盖全县136个行政村(社区),命名了县内52家“脱贫攻坚转移就业示范企业”,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挂牌设立扶贫办公室,并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实施50万头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带动2301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3000元、7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2万元以上。
图片
村民在花卉产业基地务工
把产业与就业有机结合,采取“对外输出+县内就业”的方式,县内企业共提供2000多个长期性就业岗位、近3000个季节性岗位,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人口,既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又累计让2万多人次建档立卡人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沙龙镇白石岩村五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改妹抱着刚采摘的玫瑰花,满心欣喜地说:“自从云南浦卉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我们村建了花卉基地以来,我就一直在这里修剪花草、除草、采花,一个月还是能苦到一两千元钱的,多了份收入不算,还能够照顾好家里,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穷旮旯”化茧成蝶“奔富路”
一排排整齐的安居房掩映在绿树繁花中,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高大的核桃、碧绿的桑地、火红的辣椒、肥壮的肉牛……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和清洁的田园,把九月的小庄子村装点得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小庄子村是祥云县唯一一个直过民族贫困村,全村总人口为150户6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85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山高箐深等原因,产业发展一直以玉米、核桃等传统产业为主,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偏低。
硕果累累
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小庄子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发展思路,2019年,新发展魔芋300亩、花椒2400亩、续断160亩、青笋200亩、核桃800亩(核桃种植面积总计6370亩);养殖新品种肉牛330头、18户建档立卡户养殖商品猪420头,由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平均每户两头小猪,一年每户能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同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162元,实现了整村脱贫,贫困户全部清零。
小庄子村从“石棉瓦”到“小楼房”,从“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的巨变,只是祥云县“产业+生态+扶贫”的一个小小缩影。
事实上,祥云县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以产业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示范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把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有机融合,让64个贫困村成功“逆袭”,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清绿美”的华丽转身,成了生态宜居村庄。如今不管走进哪个村,蓬勃兴旺的产业、宽阔蜿蜒的村道、青瓦白墙的住房、鸟语花香的田间,仿佛一幅幅巨大的田园水山画呈现在眼前。
图片
七宣村核桃树下游客多
“七宣村发展乡村旅游,过去虽然名声在外,但游客稀少,现在产业发展起来,环境更美了,游客越来越多,群众收入也跟着往上增”。大营七宣村支部书记罗正中满脸洋溢着幸福。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杨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