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引企“筑巢”黄土塬 老村“唤”年轻人做新农人

图片
位于甘肃庆阳镇原县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屠宰车间,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3日电 (艾庆龙 高展 闫姣)早些年,贫穷的镇原黄土塬上,鲜有人影。如今,行走在塬上,鸡鸣狗叫之声不绝于耳。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市镇原县,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庆阳市目前唯一的未脱贫县。
究其原因,穷在“天”和人,镇原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梁峁交错,70%的农户住在山区,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发展。
加之,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6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9%。因此,如何开展脱贫攻坚是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
图片
图为镇原县肉鸡养殖分布沙盘。 高展 摄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公开表示,庆阳市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低、产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农业资源约束趋紧等困难。他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用系统性方案和措施,引入发展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对农牧业发展进行全面改造和换代升级。
2019年4月,全球白羽肉鸡企业中名列前茅的圣农集团与庆阳官方签约,1.2亿只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助力镇原脱贫攻坚。
据媒体报道,福建省南平市的圣农集团用33年时间从个体养鸡户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再转型成为世界“肉鸡王国”。
近日,中新网记者带着疑问探访了镇原“肉鸡王国”。
在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屠宰车间,500多名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在生产车间内有序地忙碌着。
标准化、无菌化生产车间,人工切割技术和产品标准误差所差无几,一只鸡在流水线上被分割成近百品类,其产品除供应中国一二线城市外,还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南非等地。
“每月工资6000元,而且能照看上老人和孩子,心情特别好。”32岁的郭菊红此前在县城周边四处打零工,如今,已是分割车间副主管。
“自从有了稳定工作,村里人看我都是羡慕的眼神。”祖辈耕耘在田间的郭菊红回忆说,农民就想在黄土里“刨出”希望,可惜事与愿违,无奈之下,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避免再过“苦日子”。
如今,漂泊在外的镇原人,一批批返回乡村,一份距离家近且稳定的工作是他们的执念。
镇原县平泉镇姚川村村民王丽芬此前愁于学费,孩子面临辍学,身为母亲的她没有了主意。后来,有人介绍她到屠宰车间上班,不仅每月有固定的收入,重要的是解决了孩子上学费用。
“在加工生产车间务工的员工,90%都是镇原县的村民,其中贫困户占30%。”据屠宰车间负责人介绍说,企业已形成“饲料加工、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分割、转化利用、市场销售”六大板块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只是镇原引进龙头企业助农脱贫的一个缩影,据官方文件显示,当地还携手物宗园、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草畜产业。目前,肉牛、肉羊、生猪、肉鸡、肉兔存栏量分别达到23.2万头、82.6万只、18.3万头、2100万羽、82.2万只。
从2014年至2019年,镇原已稳定脱贫超过15万人,贫困村退出107个,2019年底下剩贫困人口3195户8570人、贫困村13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