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伟:“被需要是幸福的”

9月14日,秋风和煦、暖阳拂面,驱车沿珲乌高速、珲乌线一路向东,行至距大安市区38公里处,红岗子乡八家子村到了。
车辆缓缓驶入村内,入眼便是修建整齐的院墙村舍、几条笔直的柏油路延伸到户,在袅袅炊烟的映衬下,家禽的叫声、乡亲们的谈笑声、打扫庭院的沙沙声合奏出了一首和谐的乡间小调,烟火气十足。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住土房、走土路、喝井水,一些村民甚至无法保证温饱……
图片
2016年3月,王志伟受白城建行委派,开始任八家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面对全村贫困发生率20.3%、130户共241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他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并组织撰写了包含44项内容、近6000个数据的相关材料,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此后的4年多时间里,王志伟和驻村工作队员结合村里实际,协调包保单位为八家子村修建基础设施、推动危房改造、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经济、金融扶贫就业扶贫两手抓、“志智双扶”巩固脱贫成果……让八家子村彻底变了样。
图片
“王书记来了以后,我们这日子可变化太大了。”走进贫困户于淑文家的院子,一棵棵红彤彤的辣椒长势喜人,眼看就能收了,她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等摘下来全都交给王书记,他都能卖出去!”在八家子村,像于淑文一样利用自家小院搞庭院经济的农户覆盖了所有贫困户,王志伟告诉记者,“白城建行共投入资金3万元支持村里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增销售收入1000元,户均补贴收入900元。”“前年种黄豆、去年种蒜、今年种辣椒,王书记开春儿的时候就给我们安排得明明白白,苗和化肥都不用自己掏钱,种好了他还统一帮着卖,我们啥心都不用操。”在于淑文眼中,几天就来家一趟的王书记,早已成了她的“主心骨”。
图片
八家子村的耕地主要以黑钙土和淡钙土为主,是粮食种植的短板,但却非常适宜菇娘的生长发育。王志伟因地制宜,带领村民积极发展资金少、见效快的黄菇娘种植特色产业项目,吸引了不少域外客商来村收购。2019年,八家子村黄菇娘种植面积已达到40公顷,市场交易额近200万元,直接带动了20户贫困户脱贫。
此外,为了丰富扶贫项目,八家子村探索以合作社带动方式扶持30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大棚39栋,平均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扶持50户贫困户养猪270头、40户贫困户养羊250只,养殖户年平均增收3000元;扶持养牛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9户、每户年分红1000元;政府光伏扶贫项目覆盖所有贫困户……彻底让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
收入问题解决了,王志伟又开始关注村民的健康。他每年都联系白城和大安市医院,至少两次来村义诊,为村民提供健康体检、诊疗和送药义务服务。“现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90%报销,慢病门诊80%报销,2018年以来,我们村没有发生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王志伟说。
同时,为了深入推进“志智双扶”,八家子村教育扶贫政策有效落地。“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高中生助学补助、中职高职‘雨露计划’资助及助学补贴、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助学金等政策,2016年以来,没有发生辍学或新的因学致贫现象。”八家子村“志智双扶”的成绩,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贫困户乔有臣被评为白城市“励志脱贫之星”,倪晓杰家被评为“吉林省最美家庭标兵”。八家子村被白城市授予“智志双扶·共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白城市文明村”荣誉。2018年11月,八家子村实现整村脱贫,原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
图片
如今,八家子村户与户间水泥路相通,太阳能路灯整晚亮着,沿途基本上看不到土房,每家每户都吃上了自来水,电视可以接收到几十个频道。包保部门帮助修建的两个广场上,每天都有村民跳广场舞、扭秧歌、打乒乓球、健身。“这种日子,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村民们说。“我们是被需要的人,被需要是幸福的。”王志伟说,“扶贫是民心工程,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脸上洋溢着笑容时,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杨晓艳 张雅静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