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连长回忆:开赴老山,沿途修理厂无条件支持,部队不付钱

作者:11军32师工兵营机械连连长 陈黔明

注:本文系作者《我在老山前线的战地生活》之“奔向战区”

老山,这座位于中越边境线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少有人知的山,随着1984年4月28日我军数万发炮弹的怒吼,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随后中越两军长达数年的军事争夺和对峙中,中国军人用青春、生命和赤诚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曾被誉为“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我作为一名军人,有幸参加了1984年的老山防御作战,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经历了生死考验,尽了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

1984年7月11日,正在家乡贵阳休探亲假的我,突然接到部队“火速归队”的加急电报。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我无法知道具体原因,但我从广播中播放的消息判断,部队肯定是要打仗了。不容多想,我立即购买了当天贵阳至昆明的火车票返回部队。7月12日上午我到达昆明后,正在购买昆明到临沧的汽车票时,遇见了送已怀孕家属回贵阳的师工兵科参谋陈德兴,从他的口中得到了部队即将参战的准确消息。

本文作者、11军32师工兵营机械连连长陈黔明与师工兵科参谋陈德兴在驻地曼棍合影

7月14日上午,我在赶回部队的途中,在云南南涧县境内的公郎镇附近,遇到了已从营区出发开赴战区的连队。身为连长的我立即下车,和指导员一起组织连队向战区开进。因我的被褥等均未携带,只好安排同样在返回连队途中的战士熊兴武捎带过来。

我们连队是工兵机械连,配备有当时较好的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等野战工程机械及当时少有的起吊重量为8吨的黄河吊车,还有发电机、空压机、牵引车、运输车等装备。由于队伍庞大,加之工程机械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汽车来说较慢,因此,行军的队伍拉的较长。我对连队的开进顺序进行了调整,明确了连、排干部的指挥位置和所乘车辆。我毕业于北京昌平的工程兵机械学校,驾驶技术虽不怎么样,但修理车辆、工程机械的技术在当时是较好的,所以我乘坐连队的最后一辆车负责收容,以便及时修理抛锚的车辆、机械和对事故进行救援。

在当时,部队里除了汽车连及各专业连队的生活用车外,其他车辆,特别是专业车辆是很少动用的,不少驾驶员、操作手根本没有跑过长途,技术也较差。就在我回到连队的前一天,我连的一名驾驶员就因驾驶技术不熟,差点连人带车翻到澜沧江中。在行军的路上,友邻部队、其他连队车辆掉沟、发生碰撞、车辆因故障抛锚等时有发生,而每当我们出现时,他们就像见到救星一样。就这样,我们在不停的救援中缓慢前行。好在当时地方已作了充分动员和支前准备,沿线所有的修理厂、汽车配件销售等单位都接到了通知,只要部队有需求,都无条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无需现场支付任何费用,只需在地方单位开的收据上写上部队番号和经手人姓名即可,事后有专人进行结算,给部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减轻了我们的救援压力。

7月15日下午,连队的一辆解放CA10运输车因发电机损坏在南华县附近抛锚,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我带人到南华县购买,因卖汽车配件的商店无货,只能到汽车修理厂求助。汽车修理厂十分支持,不仅提供了我们急需的发电机,还派出修理人员与我们一道对车辆进行了修复和检查。当我们连夜往前赶路时,在楚雄的一个十字路口,我见连队的驾驶班长贾正全站在路口,当即停车。经询问得知,他驾驶的黄河吊车与地方的一辆车发生了碰撞,正准备送厂修理。我立即决定,其他车辆继续前行追赶连队,我与贾班长留下处理。在地方交警、修理厂人员的协助下,我们很快将黄河吊车送到了修理厂修理。修理时,修理厂的领导和工人师傅叫我们放心,保证在天亮前修好,并多次叫我们到他们的办公室休息,以保持体力。当晚,我们就和衣在修理厂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了几个小时。

7月16日天不亮,车就修好了。我们在修理工单上签字后即驾车离开并追上了连队的车队。因我们的行军路线是不进昆明,而当时沿途加油站又很少,因此,昆明军区有关部门在昆明附近的沿途开设了数个野外加油站,为赶赴战区的车辆加油。我连车队加满油后即开往玉溪。在玉溪,我连住在一所学校里,学校不仅组织师生将教室打扫的十分干净,还组织师生为我们送水等,让人十分感动。

7月17日,在从玉溪向开远方向行进的途中,黄河吊车再次出故障。这次是在行驶途中,传动轴突然断裂,好在车速不快、发现及时,没有造成其它后果。事后经分析,传动轴断裂可能是因为撞车后受到损伤造成的。

经过几天的连续开进,连队于718日傍晚安全到达集结地云南马关县,连队驻地为一所学校。

按照上级的安排,连队到达马关县并完成集结后,即转入了以夜间训练为主的战前训练,以适应战斗的需要。在一次夜间山区地形的适应性训练中,有2名战士因方位判断错误,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后经派人寻找,才将2人找到。为吸取教训,避免在战场上发生类似问题,连队组织各班召开班务会查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力的促进了连队的战前训练,为进入战场后的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11军32师工兵营机械连连长陈黔明到炊事班帮厨

在马关进行战前训练期间,我连按照上级的要求,在抓好战前训练的基础上,把做好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和战前动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部队里有一句话是:连队好的生活能顶半个指导员。因此,在战前训练期间,连队领导、司务长、炊事班齐心协力,尽最大的努力改善连队的伙食,保证战士们每天都能吃上猪肉或是鸡、鱼等,使全连上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