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区聚力:行政区划调整激发内生动力

2003年3月13日,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宣告经区划调整后的六个区正式转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代管的潮阳、澄海两市撤市设区,潮阳市一分为二,分别设立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市改为澄海区。汕头原辖下的5个区合并为3个。汕头市区的面积由原来的310平方公里增加到1954平方公里,只有128平方公里的南澳县继续保留县的设置。
自此,变阵而成的“大汕头”启动新一轮发展,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新的面貌再度出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被激活和释放。
而汕头“六区一县”的行政区划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汕头正把区(县)域作为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引领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带动,促进强区与富民相统一、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城镇与乡村相贯通,推动区(县)更快更好迈入全国百强行列。
策 划:严 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 可
采 写:杨 可
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三次区划大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共有三次区划大调整,前两次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1983年撤消汕头地区建制,汕头地区与汕头市合并;1991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汕头市区,汕头又一分为三,汕头、潮州和揭阳各设地级市。
2003年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是省委、省政府顺应全局发展所作的重要决策,是继广州、江门、佛山之后省内又一次市级行政区划调整。汕头市从2002年10月底着手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经过严密组织实施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至2003年6月底,各项主要工作基本完成。
具体而言,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范围为:撤销升平区、金园区,设立金平区;撤销河浦区、达濠区,设立濠江区;撤销县级潮阳市,分别设立潮阳区、潮南区;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澄海区;将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个镇,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片属原金园区范围的区域划归龙湖区管辖;南澳县行政区划建制不变。
为什么要调整汕头市的行政区划?当时的新闻报道指出,汕头人多地少,市区发展空间促狭,而各区县(市)管辖面积和人口数量却悬殊过大,全市2/3的人口在农村。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从更广阔的空间整合资源,加快城市化进程。此外,通过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而通过实现城市功能合理分区,则将增强汕头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向心力。
确立工业强市发展方向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给汕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时,汕头已意识到,要建成经济强市,首先必须建成工业强市,“百载商埠”的商贸业想要更进一步发展,更是需要稳健的工业支持。
因此,汕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各项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区划调整,合理规划和调整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园区经济;构建合理的产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特色工业镇”等特色产业群体;以高新技术改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工艺玩具、音像制品、食品加工、包装机械等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支柱产业……这些措施的重点,在于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以及利用侨乡优势开展招商引资。
这些政策措施,为后来汕头的工业发展铺垫了基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汕头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部分龙头企业在国内细分领域优势突出。
17年来,园区发展持续提质增效。上世纪90年代后,以中心城区为主先后规划建设一批小型工业园区,并逐步推进工业进园集聚。至目前,汕头全市共有工业园区7个,村镇产业集聚区24个,园区集聚度约38%。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汕头民营经济在2003年之后也得到了大提升和大发展。2003—2019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占全市比重从34.7%提高到80.4%。目前,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7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额、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7%以上的商标品牌、98%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99%的经济单位数量,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和亮点。
立足资源禀赋走出特色发展路
7个全新区县,拼出“大汕头”的新版图,也孕育着新的希望。2003年,在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汕头各区县一方面做好区划调整的各项事务,一方面通过深入调研寻找发展经济的最佳切入点,逐渐激发出内生动力。17年来,汕头各区县立足原有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错位发展,逐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就拿龙湖区来说。彼时,外砂、新溪两镇划入龙湖区,为龙湖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行政区划调整之际,龙湖区就提出,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利用现有的土地和厂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项目、企业引进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强化服务,发扬老特区和龙湖区为企业“一条龙”服务的好传统,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完备、更加体贴。
经过17年的发展,龙湖已逐渐崛起为汕头经济、教育、科技强区,各项事业发展一直力争走在全市前列。近年来,龙湖更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促进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区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创新驱动专项资金,全区R&D经费投入连续年增长超过25%。目前,龙湖已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其中现代输配电、医药健康、机械装备、电子信息4个产业集聚已超百亿。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例位居全市第一。
濠江区由原河浦区和原达濠区合并而来,各街道均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如有的街道民资民力丰富,有的街道建筑业和“三高”农渔业形成规模,有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但也有的街道基础薄弱,在发展过程中碰到了不少问题。对此,彼时的濠江区从抓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做强做大工业这三方面工作入手,决心从根本上增强经济实力。
如今,濠江区依然拥有独特的优势——坐拥粤东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区广澳港,毗邻粤东唯一综合保税区,现代临港产业加速聚集,战略平台交汇,政港区合作空间广阔。依托这些优势,濠江正布局发展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智慧能源、冷链物流、建筑产业等临港产业,建设现代化临港新区。
2003年,澄海撤市设区,并提出以设区为契机,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努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优化澄海工业产业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玩具工艺、毛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特色行业。
直至目前,澄海已成为中国玩具礼品之都,连年来,产品近六成出口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外闻名的玩具礼品生产、出口基地。据统计,玩具产业产值占该区GDP达六成以上。澄海的镇域经济也打下一定基础,11个镇街产业各具特色,全区“四上”企业495家,形成玩具礼品、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涌现凤翔、莲下、东里等产业特色鲜明的镇街,莲下、东里更是跻身全国千强镇。
把区(县)域作为“一核一带一区”建设重要阵地
“全力打造高质量核心城区”“以港兴城、以港强产、以港促联”“打造粤东沿海经济带重要支点”……在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区(县)域将成为汕头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引领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特区再出发的历程中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当前,汕头各区县也已逐渐明晰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路径,以此更好服务全省全市大局。
金平区地处中心城区、老城区,如何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是摆在金平区面前的一道课题。对此,该区把加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着力发挥政府有效投资关键作用,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金平还把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作为实现“两个循环”的重要部署来抓,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强区、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这“四大发展战略”,是作为经济特区发祥地的龙湖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更好地服务全省、全市发展大局的路径之一。此外,龙湖将找准城区发展定位,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大产业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政府有效投资,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全面融入汕潮揭都市圈,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核心城区。
濠江区将坚定朝着“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区”的方向,走出一条产业强区路。围绕产业强区,濠江区提出四大抓手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大招商强引资、壮大镇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濠江区委四届十七次全会还通过了《汕头市濠江区关于加大有效投资 加快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区的实施方案》,对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区提出七大方面共23项具体的实施意见。
作为汕头东翼重要组成部分,澄海将充分发挥澄海的地理区位、工业基础、产业承载“三个优势”,以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东海岸新城塔岗围片区为依托主动融入汕头中心城区,以产业平台建设为重点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布局,扩大有效投资,为澄海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牢基础、增强动力。
聚焦放权强镇、有效投资、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园区平台、三大攻坚战、社会治理等关键词,潮阳将努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文明的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特别是在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上,潮阳将立足镇街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守住生态环境红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引导工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设区仅17年的潮南区,则提出要加快建设粤东沿海经济带重要支点。政府有效投资与民间资本参与齐发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做大做强镇域经济、软环境硬环境两手抓,正是其建设路径。尤其在环境再造方面,潮南将其作为构筑优质要素集聚区的重要抓手,将集中精力补短板、筑基础、扬优势,以良好的综合环境吸引优质发展要素集聚。
县城品质提升工程、县域产业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南澳打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三大任务”。紧扣“高质量”要求,南澳还将把简政放权作为内生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关键举措,把项目建设作为成果检验,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上的绿色生态发展高地。
■亲历者说
外砂街道宣传干事金利明:
潮织产业加速发展得益于行政区划调整
2003年,外砂、新溪两镇划入龙湖区。这一年,时任外砂镇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对外宣传工作的金利明在外砂工作的时间刚满一年。听到这个消息,他既意外又觉得是情理之中:“汕头经济特区要向前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势在必行。对于外砂来说,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正如金利明所说,在经济特区这片土壤里,外砂的传统产业得到了加速发展。如外砂的毛织产业,虽发展基础好且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彼时正面临着产业层次较低、同质化严重、产业附加值低的种种短板,以至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从2003年底开始,外砂毛织产业开始走上整合、提升的发展路子,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成为“潮汕毛织军团”的主力军、核心区,还被主流媒体誉为“东方霓裳城”。外砂镇也相继被定为中华毛衫名镇、广东省潮式毛衫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广东省潮式毛衫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潮织小镇创建示范点。2016年,外砂还被定为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
在金利明看来,外砂毛织产业能够在短短10多年逐步走上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之路,正是得益于当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而金利明本人,也见证着外砂由小到大建设特色小镇的历程。
金利明并不是外砂人,但他由衷热爱着这片土地。曾兼任当地报社特约记者的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开着摩托车到处转悠,采访老干部、村民等,挖掘当地历史。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坚持为外砂著书,先后主编了《织梦外砂——我在中华毛衫名镇等您》《记住外砂——探索中国乡镇发展史》两本书。“可以说,我既是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参与者、记录者,也是见证者、受益者。”金利明说。
如今,金利明再一次见证着外砂的变化——在今年初龙湖区撤镇设街、分拆街道工作中,原外砂镇分拆为外砂街道、龙华街道,成为两个全新街道。而龙湖此举的目的,正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治理水平。作为现任外砂街道宣传干事,金利明也将继续用笔记录“新外砂”的未来发展。
【2003大事记】
●2月18日
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于17-18日召开,省政府对60户优秀民营企业和4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通报表彰,汕头市有5家企业和3名企业家榜上有名。
●3月13日
汕头市委、市政府当天上午在鮀岛影剧院召开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传达国务院、省对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批复的精神,部署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3月31日
潮南区委、区纪委当天上午举行挂牌仪式,这标志着潮南区委、区纪委正式开始运作。
●5月19日
澄海区当天上午举行各套班子挂牌和澄海“中国玩具礼品城”揭牌仪式。
●7月1日
市委、市政府当天上午在市委会议中心举行汕头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10月18日
汕头市招商引资经贸活动当天上午在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会场开幕。
●10月25日
为期3天的中国风力发电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汕头市举行。
●10月28日
中国玩具礼品展览会、2003中国澄海国际玩具工艺品博览会在澄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