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自治县洛龙镇:“华桥客栈”女店主张季琼

天色刚刚泛白,周围山上的鸟已经倾巢出动,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了张季琼,她翻身坐起迷糊了一阵,理了理干净利落的短发,心里盘算着今天要做的事。去年提前预订好的几户客人过阵子就要来了,她得等到天气好的时候,把洗过的床单、被褥再拿出来晒一晒。
尽管连日降雨,可进入7月后,气温还是不可阻挡地向上攀升,即便如此,洛龙镇大塘村的夏天平均气温仍然不会超过30度,高海拔和高森林覆盖率制造出的习习凉风,让30公里外的重庆“邻居”们羡慕不已。一到夏天,经济条件好点的重庆青壮年,就把无法忍受高温炙烤的重庆老人和放暑假的小孩送到大塘村,直到夏天过去,孩子开学,才回到重庆。这种“候鸟”般的日子已经持续了6年多。
张季琼从阳台上探出头去,外面又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街道两边各色客栈的木质招牌都被雨冲洗了一遍,泛着湿漉漉的光泽。这些客栈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只提供住宿房间,没有餐食,客人可以自由使用厨房自己做饭,说是客栈,实际上更像短租屋。张季琼不一样,她家的华桥客栈是村里最早开办的一批客栈,也是村里唯一一个可以给住客提供三餐的客栈,这一日三餐的大厨就是张季琼自己,通常每天一个人能做十来桌菜。
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有点得意,打算先去看看自己的菜园,虽只弄了一亩地,但糯苞谷、豆子、辣椒、绿叶蔬菜一样种点,都是家常菜必备的食材。这亩菜地给她节约了不少成本。
张季琼打心眼儿里盼着7月快点到来。那是大塘村最热闹的时候,住进其他客栈的重庆老人们只能自己买菜做饭,镇上便在村里专门开了集市,每周一、三、五开市,附近村里的农民们都挑着自己种的蔬菜、水果过来售卖,生意好得不得了。
张季琼爱这份热闹,更想念她那些老顾客。有两个老阿姨每年都来,热情好客的张季琼忙上忙下给她们安顿好,做的饭菜也十分可口,闲时还能一起摆一摆“龙门阵”,逗得老阿姨心里欢喜,竟提出收她做“干媳妇”。
第一次听她们叫她“媳妇”的时候,张季琼羞得满脸通红。两个老人的热情简直不容拒绝,“媳妇,你缺点啥子菜,我去菜园里给你摘。”“媳妇,你今天要做哪样?我来给你洗菜。”不仅嘴上喊“媳妇”,心里也没把自己当客人,每天做饭都给她打下手。
张季琼家是生态移民户,原本在外打工,但因自己身体原因提前回了家。2014年,村里找来工商部门开展小微企业扶持,他们来到张季琼家里,动员她开客栈。那时张季琼对客栈经验几乎没有任何概念,不过想想自己闲在家里也无事可做,政府又能提供10万元补助帮她一起置办床、被褥等物品,还能教她如何管理,所有东西都送上了门,完全没有理由拒绝。
她家便成了当时村里10户率先开起来的客栈,三层小楼很快改建出18间客房,每个房间有1张或2张床,配一个电视一个衣柜,标准间一个月最低1500元,普通间一个月最低1400元。
生意第一年其实并不算好,只有零星几户游客入住,其中就有那两个后来把她当“干媳妇”的老阿姨。虽然生意不算火爆,却点燃了张季琼的兴趣,后来县里和镇上还专门带着村干部们到重庆武隆县等地做推介,第二年村里就开了30家客栈,如今,这个小小的村里竟有68户人家都做起了这门生意。
今年,张季琼感到有点失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客栈没有接到新订单,基本都是多年的老顾客,估计这个夏天将会是她6年来相对轻松的夏天,可能每天只用做5桌菜。
正为今年的生意发愁时,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贴心地说:“小张,我们7月3日过来,你现在先不要忙着打扫卫生,不然过几天又脏了,白费力气!”这个住了6年的老顾客一通电话就让张季琼高兴起来,即使今年生意受到影响,但那些客人依然牵挂着自己,在某个瞬间,她突然觉得自己开这间客栈已不仅仅是做生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