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作者:王石川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研究谋划“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无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还是“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无论“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还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的论断都激荡人心,让人共鸣。特别是就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所提出的重要阐释,更是激起热烈反响。

究其因,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同时,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小康不仅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也关乎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之后的发展底色。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以较小代价取得了较大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综合国力发挥了作用,党中央确立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发挥了作用。

毋庸讳言,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需要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及建设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等。所有这一切,都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都与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息息相关,而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强调“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彰显了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的价值坐标。

在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次座谈会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也与此一脉相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从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到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归根结底,目的都很明确——呵护人民健康,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座谈会关于卫生健康事业的论述,除了提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比如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还提出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这一表述,意义深远。

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感受到他们在救死扶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身上的精神高度。显然,惟有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医务人员更有职业尊严,公众的健康才更有保障。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遵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仅有利于建设健康中国,更能提升国民的健康收益。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健康带来的福祉,从而更有动力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