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新脉动】青海海南塔拉滩上的生态绿洲

“去年海南州的固定资产收入达到了162亿元,目前拉动经济的主要是咱们的新能源产业,2020年全海南州的固定资产的目标收入是170亿元,截止到8月份,我们已经完成了176亿元。所以说,通过新能源的发展,全州各项经济指标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青海省海南州发改委能源科科长杜庆文对记者说。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海南州凭借自身优势地域资源,多元化、全领域开展生态能源建设,光伏、水电、双光互补等能源建设基地日趋稳定化、规模化,目前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总装机容量达9045兆瓦。2019年已完成全省第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建设目标,全州新能源发电量达96亿千瓦时;2020年6月30日,青海省首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带电试运行,全线贯通实现了青豫直流这条绿色“空中走廊”。截止8月21日,通过第一条省际特高压直流输电,海南州向河南省输送了10亿千瓦时的电量。
图片
图片
青海省海南藏族州 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建设基地
据了解,特高压直流输电主要是将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经整流器变换成直流电输送至受电端,再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送到受端交流电网的一种输电方式。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线路投资少、调节快速、运行可靠等优点。目前,青海—江苏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正在规划中。
图片
图片
塔拉滩上其他地方的植被现状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打造和创建全国的清洁能源示范省的主力基地,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建成园区柏油交通路网75公里、110千伏升压站17座、330千伏升压站3座、750千伏升压站2座。在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环境保护建设与新能源建设齐头并进,以退化草场为主的塔拉地区生态植被在“牧光”互补中得到有效修复。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建设,使得园区蒸发量减小了30%, 草地的涵水量大大增加,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更实现生态畜牧业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防风林带绵延134公里,栽植各类苗木104万株,“光伏羊”项目的尝试,成为光伏园区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
图片
塔拉滩上新能源基地周围的植被现状
此外,在海南州光伏园区建设、应用和采取了“飞地经济”模式。建成“十三五”第一批50.5兆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3.43亿元,扶持带动全州17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2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电站每年发电量约8585万度电,年收入能够达到6000多万元,这些贫困村平均每年收益达到30万元左右,连续收益20年。
图片
“光伏羊”近照 照片提供:青海新闻网 樊永涛
谈及未来,杜庆文表示,面向“十四五”,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建设基地也作出了规划,将主要依托“特高压”外送基地适时启动“二期特高压”电源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结合目前整个新能源产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陆续落户海南州,共同打造新的产业链,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记者手记:
绿色能源、光伏发电、水光互补……这些新兴能源在海南州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支撑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当夜晚来临,光伏板进入休眠模式,水电的集合和联通有效弥补了断电的不稳定;当羊群在光伏园区可以悠闲吃草,“一园两用”牧民们的增收好主意得到认可与尝试;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板,尤如一面面文成公主散落在青海的明镜,映射出青海生态立省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