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取荆州的战略,存在问题但符合江东利益,其死后战略失去价值

东汉时期孙权集团中周瑜鲁肃吕蒙三人先后为孙权制定了争夺天下的策略,其中吕蒙制定的时攻击关羽,夺取大部分荆州,据守襄阳,并以江陵一带为核心,无论是北上攻曹,还是西进攻刘,孙权集团都有选择。
图片
可是就结果而言,襄樊之战,吕蒙偷袭江陵,联合曹操击败关羽后,孙权集团并未获得吕蒙预料的优势,并且直接导致了孙刘两家关系恶化,兵戎相向,夷陵之战后,孙刘两家只能维持联盟与曹氏集团对抗的局面,孙权集团一直没有获得单独与曹氏集团二分天下的局面,那么说吕蒙的战略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极其愚蠢的抉择,毕竟吕蒙的前任,是鲁肃,人家可是力主连刘抗曹的。
个人认为吕蒙袭击关羽,夺取荆州的战略,的确存在问题,但是可能这也是当时孙权唯一可以采用的战略了。
图片
我们如果站在刘备的角度看,吕蒙的战略的确是一步臭棋,毕竟吕蒙的打法,让曹操集团在危机之时得以喘息。
襄樊之战是,关羽威震华夏的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关羽的兵锋已经威胁到许都了,许都以西洛阳以南的山区中,大量山贼纷纷支持关羽,可以说如果让关羽拿下襄樊两城,曹操集团的统治根基,中原之地必然会动摇。
图片
同时关羽打出了自己的巅峰战绩,不仅把曹军悍将曹仁,打的只能龟缩在樊城,同时击败了于禁的主力援军。
《三国志.张辽传》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
《三国志.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
至此,曹操集团的三位五子良将都驰援襄樊战场,于禁先败,远在合肥战场的张辽都被抽到到襄樊战场了,可见曹操已经不顾及那么多了,毕竟张辽是在东线压制孙权的武将,逍遥津之战的余威尚在,把他调走,曹操已经不顾及孙权可能在东线发动战事了。
图片
同时驰援襄樊战场的徐晃所部都是新兵,曹操不得已抽调了徐商、吕建等人率军前去驰援,也就是说,在襄樊战场上,曹军主力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曹操在抽调各地兵力去抵御关羽的进攻,这是一个机会。
按照当时的天下局势,孙刘联盟面对曹操,有三个战略点,由西至东是汉中、襄樊、合肥,曹操已经是疲于应付了,只要孙权在这个时候,趁机从东线出击,夺取江淮之地,进取青徐,关羽占据襄樊,威慑许都,刘备再从汉中出兵进攻关中,那么曹操可能只有退守黄河以北了,那样的话,才是真正的实力较为均衡的三足鼎立,没有强者,也没有弱者。
图片
这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孙权应该没办法选择,作为也有野心的君主,孙权是有一统天下野心的,只是他的实力不允许,他没有哥哥孙策的手腕,对江东本土士族是处于一定妥协局面的,江东本部士族对于北伐,攻取青徐之地的意愿不大,但是对于夺取荆州还是很有兴趣的。
这也是孙氏集团一直无法向北扩张的原因,淮泗集团的武将凋零后,孙权只能依赖江东本土士族豪强,这在军事上就体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江东将士,攻弱守强,这不仅仅是江东将士擅长水战的原因,攻是为孙氏打天下,而守则是守护江东士族的利益,这还是很明显的。
图片
加之孙权经历了逍遥津之战的惨败,估计即便张辽被调走了,可是还是对进攻合肥没有太多信心吧,综合各方利益之下,夺取荆州是最合适的了,别谈什么偷袭盟友,孙刘双方本质上就是为了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当然也可以因为利益而闹掰,没什么好说的。
《三国志.吕蒙传》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也正是如此,吕蒙的战略才被孙权所采纳,也就是暂时放弃夺取徐州的计划,转而对付关羽,占据长江中下游,实现和北方的曹操划江而治,也可以择机西进,攻取刘备。
图片
所以说吕蒙偷袭江陵的战略,不能说完全错,最起码符合了孙权集团的短期利益,不过有关吕蒙为了这场仗做了哪些准备,历史记载比较少,我们只知道吕蒙白衣渡江,打了关羽留守兵力的一个不及,可是如果吕蒙只是准备了简单的偷袭战术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了。
因为吕蒙能够取得成功,也就有三四成的愿意是他的偷袭战术,令他成功的关键是,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啊,这是吕蒙战前准备无法考量的情况。
图片
可以说江陵作为南郡根基,也是关羽的大本营,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即便关羽对糜芳太严苛了,但是吕蒙在战前能够保证糜芳会投降吗?不能啊,那么他即便渡江奇袭,如何攻下城防坚固的江陵城呢?
《三国志.朱然传》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魏攻围然凡六月日,未退。
且不说当初曹仁和周瑜在江陵城死磕了一年,后来曹丕伐吴时,大军围攻江陵城6个月还是没有打下来。
那么如果吕蒙攻打江陵时,糜芳不投降会如何,关羽必然快速撤军,切断吕蒙军的后路,那样的话,奇袭就没有任何效果,反倒是和关羽陷入了被动的决战,所以说糜芳投降,帮了吕蒙大忙。
图片
有人说江陵守军太少了,其实不然。
《三国志.吕蒙传》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关羽的确被吕蒙蒙骗,抽调了江陵的兵力,但是记载中用了一个“稍”字,说明关羽还是担心孙权搞坏事的,所以说江陵的守备兵力不会少,同时于禁的数万降卒可在江陵,单单看守这些降卒没有数千人是不可能的,因此江陵城的守备力量,还没到看见吕蒙大军就投降的地步。
如果战前准备时,吕蒙没有做糜芳不投降,需要他全力攻打江陵城的准备的话,那么吕蒙就是失职的,只是历史记载太少,没有记载吕蒙相应的应对之策是什么,个人认为应该会有吧,不然的话,一股脑撞上去,只是给关羽送饺子去吗?
图片
再来说说战后吕蒙的战略布置如何,只能说后面的事情吕蒙没有办法插手,在夺取荆州,击败关羽的同年,吕蒙就死了,所以说他没有时间去实施自己的战略,如何面对刘备可能的反扑,吕蒙有何对策,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后面的孙权集团,完全没有利用好江陵这一点。
吕蒙当时说的很明白,“蒙为国家迁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也就是占据江陵后,以此为据点,北上夺取襄阳,吕蒙要自己经营襄阳,个人认为他指的应该是襄樊一线,不然的话,单纯掌控襄阳,没有太大价值。
这样的话,吕蒙就为孙权集团在荆襄一线打开了突破口,不用在死磕合肥一线了,不用一直被曹操压制着。当然这前提是,孙权集团保证足够的军力,可以在两个方向保持军事力量。
图片
只是吕蒙死后,荆襄一线算是废了,孙权集团除了扩充地盘, 在荆州和曹操集团相邻外,没有取得战略主动权。
《三国志 曹仁传》后召还屯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
孙权只是在曹仁弃守襄樊后曾一度派兵占据襄阳,可是并未得以经营襄阳,很快就被曹仁徐晃率部攻破了,所以说吕蒙生前的战略,孙权集团根本就没有实施,任何一个战略都是有利有弊的,或许吕蒙的战略最符合当时孙权利益集团的诉求。
图片
但是打下荆州后,吕蒙的战略已经无人实施,得到了江陵,孙权只能坚守,无力北上攻取襄樊,这样的话,就没有吕蒙预想的战略那样有价值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曹仁传》《三国志.朱然传》《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徐晃传》《三国志.吕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