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6旬夫妇坚守大山种“红”了苹果

图片
“今年受天气影响,有些种植户的苹果受冻了。我提前做好了防冻措施,果园地理位置好,我家的苹果几乎没有受冻,套袋率很高,早熟的富士以一斤五块的价格已经开始卖了。”近日,64岁的刘国海和61岁的老伴冯世芳正在苹果园收苹果。两位老人虽然年过六旬,但他们身体硬朗,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并积极学习苹果管理技术,精心做好苹果培育的每一道工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刘国海夫妇本是子长市南沟岔镇庙焉村人,他们以前在县城打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想回到家乡发展产业。2015年,看到政府对发展苹果的扶持力度很大,他俩便决定发展山地苹果。“细心地计算了一下,重新流转土地,栽植新苗到挂果,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说不准果树没有成规模,我们就干不动了。”刘国海想了很多,最终决定去外村承包果园。
“当时很多亲戚说,孩子结婚了,拖累不大,随便干点轻便活,光景能过去,种了一辈子的地再去外面包果园有什么意思。”回想起刚起步,冯世芳深有感触。刘国海夫妇俩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更没有人能阻挡他们的决定。夫妻俩从南沟岔跑到了栾家坪便民服务中心窑台村,承包了即将挂果的10亩山地苹果。
图片
果园承包下来后,水、电、生产道路、住房等问题接踵而来。幸运的是,子长重视发展苹果产业,在镇政府和村委的帮助下,经过几番周折,问题都一一解决。夫妇俩在果园里搭建了2间彩钢房,作为临时性住房和生产用房。刘国海说:“原主人果树太多,管护不过来,长势并不好。我承包果园后,第一时间请来技术员对果园进行了规划,向当地政府申请了有关扶持补助。”
“人老了,又当起了小学生,看书学、翻资料学、在快手上学,反正只要遇到有关果树管理与技术问题,我们就去认真地学。”冯世芳说。刘国海夫妇俩对果园的土地进行了一次彻底深翻,加大肥料投入,邀请了市县最优的果树专家把脉。子长市果业开发中心、栾家坪便民服务中心免费赠送了地膜、反光膜、肥料等,并按照产业扶持政策给予现金补贴。2016年底,果树长势良好,并零星地挂了果,但为了保证果园长远发展,他们将果子全部摘除。
2017年,果树全部挂果,然而不幸的是遇到了自然灾害,收成并不好,只保住了成本,夫妻俩的人工也白搭了进去。“眼看就有效益了,却遇到了灾害,几乎没收成。我想着一定要做好防灾措施,自然灾害也不可能常有,管护的信心不能倒下。”
2018年,果园迎来了大丰收,收入非常可观,夫妇俩还完了所有的债务,并对果园加大投资。一年四季,他们除了进城买东西走访亲戚,大多数时间在果园里劳动,顶烈日、冒严寒,与大山为伴,一心务果。
“有时候觉得特别寂寞,但果园里活多,干起来就顾不了其他的,白天干一天,晚上通过手机、电视看看关于苹果的节目就睡了,不知不觉,几年就过去了。”冯世芳说。
仅有的10亩果树,被老两口管理得井井有条,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果园。连续三年,子长市、栾家坪便民服务中心召开的山地苹果现场会、技术培训、好果园观摩等,都选择在刘国海的果园,这是对夫妇俩管护果树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这些年,住在山里遇到不少困难,一件一件去解决。现在,我的果园得到大家的肯定,真的特别开心。以后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果园管理得更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刘国海充满信心地说。
2019年,刘国海夫妇的果园获得5.5万元的纯收入。2020年上半年,夏苹果嘎啦收入5000余元。目前,早熟富士以每斤5元的价格正在销售,预计收入6万元。
“现在交通和信息发达,待在山里挺方便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赚不少养老钱。签合同的时候,我会再续10年,继续守护好我的果园。”刘国海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来源:我是延安
编辑|史建琴
责编|程政 王平
监制|李红梅 薛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