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韩松开玩笑:河南元素都被河南作家刘慈欣、王晋康写完了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喜欢看科幻小说的读者都知道中国科幻“四大天王”——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而四个人中两人都是河南人:刘慈欣祖籍信阳罗山县、王晋康是南阳人。今天参加中国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的韩松也多次来过河南,9月26日上午,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韩松表示,河南的悠久历史和中原文化能激发创作灵感,河南有很多科幻作品的素材。
图片
河南是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人物故事、民间故事如璀璨星河,同时也诞生了不少文学佳作,是否能用科幻的方式展现呢?
韩松开玩笑地说:“河南确实有很多优秀的素材,我也特别想以河南文化来创作,但是都被刘慈欣和王晋康写完了。王晋康甚至认为未来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希望都在河南,河南人拯救了宇宙。”
2019年,大河网记者采访了获得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高荣誉奖项终身成就奖的河南科幻作家王晋康。正如韩松所说,故乡对于王晋康是“胎记”般的存在,宝天曼、白河、丹江口水库等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在,河南话是他的叙述特色,他还把对河南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和人文历史的了解巧妙地穿插进作品中。
而作为中国科幻行业的标杆人物,韩松也是资深媒体人,1992第一届金鸡电影节他作为记者参与报道,此次再次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他说:“从来没想到现在会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来主持科幻论坛,这个变化实在太科幻了。”
科幻作家有什么特点?
韩松认为:“科幻作家一般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格外关心未来的、宇宙的、微观世界的事情,他们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用脑洞大开的方式描绘出来,能从中间获得很大的快乐。”
韩松寄语年轻科幻作家:“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在现实世界之外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此外,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对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的甚至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年轻作家一定要关注新技术的诞生、发现科学之美,以此激发创作灵感。”
图片
2019年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流浪地球》的成功让中国电影在全球火了一把,但是又立刻沉寂了。如何将科幻文学改编成优秀的科幻电影呢?
对此,韩松说:过去40年中国科幻文学极大发展,科幻电影改编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可看性。科幻展现的是尚未实现的技术,和现实主义电影极大不同,如何让它在电影里实现,是对改编者的挑战,需要作家和电影人士高度融合。
另外,在两个小时完全还原一部科幻作品难度很大。科幻电影绝不是放一架飞船、一个机器人……还要展现人物构成,表现人的情感,讲述故事构架。而很多科幻作家和电影导演对科学缺乏基本的了解,改编的作品就会很肤浅很幼稚。
好莱坞中有原著作者参与其中,刘慈欣作为编剧走进《流浪地球》剧组,韩松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多参与电影创作,他说:“现在很多科幻作家都是80后,更加了解新技术,对电影的认识也更新颖,在某方面参与电影改编会产生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