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他们这样守护一河清水向东流

编者按:

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治黄新视野就此开辟,千古黄河翻开崭新历史画卷,中国开启大江大河的“大治时代”。

作为黄河源头区及干流区,一年来,青海省坚决扛起“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实实在在推动黄河保护与发展。为寻访黄河源头区新变化,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启动“回首这一年 行走黄河源”专题行动,与南方日报记者一起行走黄河看变化,寻找幸福故事,凝聚护河力量。

今年8月,青海省发布2020年第2号黄河河湖长令,启动为期一年的“守护母亲河 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将以更有力的举措,确保实现“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目标任务。

今年8月,青海省发布2020年第2号黄河河湖长令,启动为期一年的“守护母亲河 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将以更有力的举措,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目标任务。

号角已然吹响,青海打出一套组合拳,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在“高原小江南”贵德县,一系列整治行动亮利剑出重拳,“清四乱”取得良好成效;400公里外,玛多县的牧民成了河湖管护员,在黄河源区忙着巡护……

放眼中华大地,河湖管护攻坚战正酣。在水利部的统筹推进下,沿黄九省(自治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全面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使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有了“健康守护人”。

在青海省贵德县“网红”打卡地水车广场,不少游客正在岸边散步、玩耍。

黄河流经贵德县境内,碧波荡漾,两岸植被丰茂。

铁腕整治

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天下黄河贵德清”,在青海省贵德县“网红”打卡地水车广场,只见黄河碧波荡漾,两岸植被丰茂,不少游客正在岸边散步、玩耍。

“我们已经对水车广场上的所有违建项目进行了清除。”贵德县河湖长制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樊海生示意笔者看向河滩。在他所指的地方,原本有座约2400平方米的二层木质建筑,主要用于餐饮、住宿。在整改工作中,当地相关部门对该违建项目进行了拆除,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这是贵德县啃下河湖治理“硬骨头”的缩影。近年来,该县层层压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一系列整改工作迅速铺开。通过完善河湖组织管理体系,将全县45条河流、6座水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设立县到村三级河长湖长222名;并启用“河湖长通APP”,在该平台上可以看到河湖长巡河的运动轨迹,确保真巡河。

值得一提的是,贵德县还积极做好“砂石文章”,实现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贵德县水利局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刘斌介绍,为满足群众自建房的砂石需求,该县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对建房等砂料需求予以10立方米以内的黄河支流采砂许可,采砂户经过报备审核后,可在监督下开采定额砂石,并及时回填。

一组数据显示出贵德铁腕治理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近两年来,水利部暗访反馈的12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成,销号率100%;拆除违法建筑5.42万平方米,整改非法侵占河道设施6.5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围堤4.6千米;先后关停砂料场52家,平整堆砂4.47万余方。

玛多县设置了3042名河湖管护员,对河流、湖泊周边环境进行巡护。

近年来,贵德县层层压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一系列整改工作迅速铺开。

生态管护

奏响守护黄河之源最强音

“以前,人们想着养更多的牛羊;现在,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守护咱们的草山、河流。”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河湖管护员索南代旦正在骑马巡河,除了清理管护区域的垃圾和污染物,他的日常工作还包括修护草原基础设施、填报生态管护日志。

在玛多县,有3000余名像索南代旦一样的河湖管护员,守护着黄河上游生态系统。玛多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刘言兵介绍,该县充分发挥河湖管护员的队伍优势,开展退化草地治理、湿地保护等工作,近年来湖泊数量增加,黄河水质持续向好。2019年,玛多县在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位列青海省6个“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县之一。

玛多县并非孤例,人民治黄的故事正在青海不断上演。这背后,是青海积极承担“黄河水塔”责任,全面推动河湖长制落地生根。近年来,青海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省级河湖长主动巡河护河,推动河湖管护长效机制落地落实。同时,推动河湖立法,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一河(湖)一策”,改善河湖面貌。

在黄河流经的15.23万平方公里的源头大地上,青海省5003名河长湖长、13140名河湖管护员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来自青海省水利厅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五级河湖长全年累计巡河巡湖达到了12.39万人次,累计排查河湖“四乱”问题756项,全部高质量完成整改。

南方日报记者 苏晨 黄玉熹

摄影:曾亮超 梁素雅

统筹:张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