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的这所学校为何有三个校长?

新华社成都9月27日电(记者张海磊)尼日河边,薄雾如丝,空旷的山谷中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位于四川凉山州甘洛县黑马乡的中心小学校从没像现在一样热闹,这是由三个校长、315名学生组成的“临时学校”。

帐篷临时搭建成门卫室;砖砌的洗手台上,水泥刚干不久;新改建的宿舍楼刚装上防护栏……“太累了,还好挺过来了!”校长丁勇说。

另外两位校长分别是甘洛县苏雄片区寄宿制小学校的木呷子打和甘洛县阿兹觉乡中心小学校的阿木子布。8月30日一场发生在阿兹觉乡的山洪泥石流使两个学校部分教学楼、学生宿舍受损,400多名学生被迫停课。

上图为受损的甘洛县苏雄片区寄宿制小学校,下图为甘洛县阿兹觉乡中心小学校。

“石头、泥浆喷下来,不到十分钟下面的村子就没了。”木呷子打说。当天晚上,水位上涨,学校的女生宿舍、教师周转房依次垮塌。他和老师带领146名学生在泥里走了三个多小时,爬到学校后面山顶上的农户家,等待救援。

一河之隔的阿兹觉乡中心小学校围墙倒塌,地基被掏空,楼房岌岌可危。阿木子布校长立即组织全体师生转移。从乡政府到乡卫生院再到相对安全的两户农家,一晚上,他们冒雨前行,转移三次。

“门口两边鲜艳艳的棋盘花开得正旺呢,多美的校园!学校被冲没了后,我没有一天不梦到它。”如今,在新校园里,想到20多公里外的学校,木呷子打仍忍不住一阵阵叹息。

只记得,那天下山时,走在最后的他跟救援人员说:“你们先走,我洗把脸。”转过身去,看着尼日河依旧奔腾,学校却已残破不堪,他狠狠抹了一把泪,扭头,跟着队伍继续走。

甘洛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坡陡、地形多变、岩层破碎。极端天气导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即便是当地一般将学校建在离河较远、相对安全的高处,但每年汛期,仍有不少学校受到“重创”。

最近,甘洛县教体科局副局长李朝文的手机响个不停。除了这两所学校,受降雨影响,其他乡镇不少学校此前也出现围墙倒塌、地面塌陷等情况,目前各方都在加紧排除隐患。“自然灾害确实让人恼火,但国家对大凉山的教育支持力度这么大,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们尽快返回课堂。”他说。

两个学校被冲毁后,大部分学生分流到黑马乡中心小学校,当地制定了一周紧急复课计划。物资采购组启动应急采购;交通管制路段,学校车辆优先通行;全体教师出动搬桌子、抬木板,自己安床铺;村民自发到学校帮忙搬运物资。

经抢修,9月9日,被迫停课的学生开学报到。阿木子布的心仍悬着:阿兹觉村依吉组虽然没有直接受灾,但通往村里两头的路都断了,村里也没有信号,学校联系不上家长,只能将开学时间告知乡党委政府,学生们能按时返校吗?

当天,子布校长在报到处等待。临近中午,依吉组的13个孩子按时出现了!他们满脚是泥,向学校跑来。原来,在村组干部和家长的护送下,他们先沿着火车道走到村子下面的一个组,绕到公路上,再搭车,终于回到学校。

近些年,“控辍保学”“一村一幼”“学前学普”等教育扶贫工作让大凉山的乡村正在发生变化:村里适龄儿童都在学校读书;乡镇上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一说开家长会,村民们一个比一个积极……

学生们在新校园里恢复上课。

如今,在新校园里,笑容又回到孩子们脸上。为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三个校长分工明确。丁勇是总负责人,阿木子布负责教育教学工作,木呷子打负责后勤和安全工作。“在大凉山,一个学校有三个校长可不常见啊。”木呷子打打趣道。

他又想起了那天。今年高考后,十几个学生来看他,其中一些已经考上了大学。分别时,他问学生:“孩子们,考上大学的感觉怎么样?”“跟你说的一样,走回村的时候感到扬眉吐气。”学生们走在前面笑着闹着,他们的背影被夕阳拉长。木呷校长相信,哪怕暂时学校没了,路断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脚步依旧不会停下。